Image

咸阳“魏老根”的艺术人生

2021-04-18

“魏老根”本名魏兴,今年66岁,系北杜人。受父亲的影响,魏兴热爱陕西民间民俗文化,因他的长相有点像电视剧中的“刘老根”,再加上他风趣幽默,出口成溜,且创办了民俗文化剧场,故被称为“魏老根”。受家庭影响走上从艺之路他父亲热爱写作和民间故事,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农村文化典型,而其祖父在年轻时是当地有名的说书人,所以幼时在家传的熏陶下,魏兴便对民间故事、地域风情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只是那个年代,除了口耳相传,多半是靠自己的悟性和学习。

幼时魏兴和其他同龄人一样,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在渭北塬上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时便担起家庭责任,在家乡务农,直到担任生产队队长。那段时间在田间地头,有时魏兴也学着父辈的样子,在队员休息时,心血来潮讲上那么一段,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再后来因为机缘巧合,魏兴成了咸阳市电影院的一名放映员,因为他头脑灵活,办事干练,不久被提拔成为经理,这些经历也成了他日后难能可贵的经验。创办“风情园“”演艺团”“大舞台”传承陕西民俗文化2003年开始,魏兴创立了“魏老根艺术团”,最开始在村里为村民演出,一口陕西方言脱口秀将陕西民俗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2003年,魏兴创办了自己的表演大本营——沙河风情园,这里风光优美,环境优雅,集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于一体。魏兴说,“创办沙河风情园,是为了吸引游客,我考虑到要将陕西民俗文化融入进来,于是开了打猴、狗撵兔、斗鸡、驴拉水车、打秋千等表演项目,还创办了‘魏老根大舞台’,每周要演几场,那时候许多人慕名来拜访我,看我的节目,游客开了眼界,也了解了陕西文化以及秦文化。”

魏兴告诉记者,当年沙河风情园最热闹的是“魏老根大舞台”,每逢演出必定是人山人海,台下看得高兴,台上演得热闹。他收集整理,创作出一些陕西的民谚和顺口溜,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陕西版本民俗脱口秀。“庄稼活的是节气,人要活得有骨气,与人争的是志气,切莫与人争闲气。西部开发号角响,陕西愣娃要登场……”魏兴告诉记者:“2015年由于规划调整等多重原因,沙河风情园被迫停止营业。”虽离开了沙河风情园,可在发扬民俗艺术这条路上魏兴没有放弃,继续带着他的团队走社区、进农村,表演小品、脱口秀、快板等文艺节目。随后,为更好地发展演艺事业,他创立了“魏老根演艺团”,团队成员个个身怀绝技,他们还将党的政策方针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深受群众喜欢,演出3000余场。此外,魏兴每年连续举办“乡村春晚”,并举办“秦腔大赛”“面食大赛”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魏老根剧场由原先秦都区金诺酒店搬到北大街,再搬到渭城政府原办公楼,最后搬到丽彩万达魏老根大舞台,搬家五六次,他说道:“其中的艰辛只有我知道,虽然剧场不断搬迁,但是我们给大家带来民俗文化的心始终不变。”开直播、录视频 推广陕西文化“魏老根”为了更好地传承陕西民俗文化,学会了网上直播,他将拍摄的各类视频传上网,让全国更多人了解陕西文化。魏兴说:“时代在进步,人要学无止境。当然,魏老根剧团永远会为群众演出,我们也会将更多文化艺术进行创新,传承、保护陕西民俗文化,希望将来有一天得到大家的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只有深入挖掘,贴近民心民意,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有传承和发扬的价值。

为了这份“坚守”,他几乎倾其所有。当被问及这些年做这些文化产业赚到多少钱时,魏兴苦笑着说:“赚钱?这些年为弄这事,倒贴进去了几十万!总不能眼看着文化被漠视而无动于衷啊!就像我的人生格言:“一碗燃面的生活,诚实无欺的性格,宁愿明日上北塬,不给今生留遗憾。”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