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究竟什么样子才是文物“原状”?中欧文物工作者都犯难了……

2021-04-21

【欧洲时报网】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这是文物修复的世纪难题。“真实性”和“完整性”是遗产保护领域的基石。“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修缮的基本原则慢慢被公众熟知,但具体情况往往更加复杂,落实到实践中,这些原则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西班牙大教堂木门换青铜门 保护还是破坏?

图为布尔格斯大教堂。(图片来源:Pixabay网站)

西班牙“El espa ol”网站报道,西班牙布尔戈斯大教堂西侧面圣玛利亚外墙的三座木门年久失修,保存状况危殆,今年正值大教堂建立800周年,大教堂理事会打算将木门“返修”一下,用西班牙当代雕刻大师制作的更具艺术观赏价值的青铜门代替。

此方案一出,当地艺术家、民众纷纷反对,一项希望换门活动终止的倡议,截至4月20日已经有3.1万人支持,甚至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发声称,如果木门换成青铜门,将会破坏大教堂的整体性,或导致被《世界遗产名录》除名。布尔戈斯大教堂于1984年被列入该名录。

但布尔戈斯大教堂理事会认为,木门已经不适合修葺,而且正值800年纪念日,大教堂应该对所有艺术持有开放态度。

巴黎圣母院重建 如旧还是创新?

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起火,火情迅速蔓延,塔尖在大火中坍塌。历了这场震惊世界的大火后,大部分观点认为,圣母院是会重新站起来,但一切无法回到从前。在文物修复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拥有文物副本,让修复师的难度不大,但究竟要修复成什么形态,引发建筑修复领域的巨大争议。

2021年4月15日是巴黎圣母院大火两周年。圣母院维修工程仍面临艰巨挑战。图为当天拍摄的巴黎圣母院维修工程现场。(图片来源:中新社)

CNN报道,从业45年的David是个“传统派”,希望从材料到手工艺上尽可能复原一砖一瓦。但另一派则提出反对意见,复原一砖一瓦,甚至每一道裂缝,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实际上,单从建材上看,百分百复原就是不可能的。遗产基金会保护小组的副主任BertranddeFeydeau提到,木质塔顶使用的木材来自800多年前的一片原生林,而它们已经随着城市化和人类活动消失殆尽。

为何仍要使用木材,留下火灾隐患,而非转而选择替代性的材料?

材料之外,建造方式也引发争议。有人提议在重建中使用更新的技术,比如使用机器人进行石料切割,但传统派则反对,认为这样就丧失了建筑的“灵魂”。

而另一派人则提出,真正要保留的并非一砖一瓦,而是历史和精神。

何为“原状? 未来长时间内仍将会被探讨

同样在中国,也有同样的困境。

近几年,“毁容式修复”诸见报端。四川省安岳县是目前中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当地部分佛像风化严重,有的甚至已经“面目全非”。2018年,经过微博网友的曝光,峰门寺姹紫嫣红的佛像登上了热搜。当地文保部门发布公告称,佛像是1995年当地群众自发筹款修复的。根据媒体记者调查,当地一些民众认为,新的才是更好的,因此当年才会不顾原样进行翻新。

安岳石窟修复前后对比图。(图片来源:上海《新闻晨报》)

除了民众“自发修复”,官方修复也曾引起争议。新华社报道,2016年一篇自媒体文章“陕西千年唐陵石人包浆被清洗”将咸阳文物旅游局推到风口浪尖,文章认为,此举破坏了文物,但旅游局表示,消除的是风化病害,病害已经对石刻构成了危害,不具有人文特征。而公众关于修复后石刻会不会显得太新,没有了沧桑感的疑虑,文物局表示,这主要是从视觉上来体会的。而修复还是要从文物安全方面来考虑。

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张夏曾刊文指出,“修旧如旧”的文保观念深入人心,这里的“旧”自然是指原状,但各路专家对何为“原状”又是各执一词。在实际工作中,修与不修是个问题,追不追求原状是个问题,追求哪时、哪种的原状是个问题,那时、那种的原状是什么样子又是个问题……文保工作者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不危及文物长久保存的前提下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妥协方案。这种百转千回的纠结和探索,或许就是文保工作不断进步的希望与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