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世界读书日|我们近一个世纪的阅读习惯,是被他改变的!

2021-04-22

古人真难啊!没有标点的《水浒传》或是《儒林外史》,是怎么看得进去的?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特邀南大文学院教授苗怀明一道,回顾阅读习惯的变迁。“古时候出版的小说,是一个标点都没有的,这样的阅读习惯延续了上千年。”苗怀明告诉记者,直到新文化运动阶段,一位出版大家汪原放对《水浒传》的重新整理,才让古代小说有了新式标点。这一创举开启了我们的“新阅读时代”。

汪原放,改变了近一个世纪中国人阅读方式的人

没有标点和分段

古人阅读全靠“脑补”标点符号

苗怀明告诉记者,从有书籍开始,中国人的书籍就没有分段、标点。古人读书,需要长长的“一口气”。比如《师说》中的这一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以前的书生们读到的原文并不是这样,而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古代教孩子读书,都是从断句开始,断句成为读书的第一步,但就是没有人想到分段、加标点,为孩子提供方便。这种状况延续了数千年。

所以,断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尽量“气短”,古人在阅读时练就了一项“特异功能”:给文章里的句子“脑补”标点符号。这一过程,正是上一段引文中提到的“句读”。 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脑补”标点符号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一句话该在哪儿停顿,为啥要这么断句,都得仔细琢磨。至于林妹妹读《西厢记》,能够盯着不加标点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心痛神痴,眼中落泪,那更是“脑补”的一定境界了。

林黛玉读的《西厢记》,大约“长这样”

为了努力简便,古人也会“走捷径”。他们在文章中寻找一个个的虚词,通过虚词来完成停顿和转换。如夫、惟、盖、故、是故、今夫、若夫、且夫、然则等,常常置于句首,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它们前面点断句子。也、耳、焉、乎、哉、耶、欤等多置于句尾,我们也可以在它们的后面点断句子。

这些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一定程度上担当起了古代的“标点”功能,不仅能让语句表达更有气韵,也能帮你找到文言阅读的“金石之声”。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兴起

一位编辑给《水浒传》加上了标点

老这么靠着“之乎者也”来断句肯定不是回事儿。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白话文得到提倡,一位名叫汪原放的编辑,开始动脑筋给古代小说“改改模样”。

新文化运动中,《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西游记》都得到了不错的评价。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汪原放决定将古代小说“改头换面”,以加完标点,断完句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曾经的《水浒传》,没有分段,也没有标点

“汪原放不仅熟悉英文典籍,而且有着开明的思想。那时候,他供职于一家出版机构‘亚东图书馆’,亚东图书馆出的新标点本系列小说,值得单独一说。”苗怀明告诉记者,汪原放是老一辈出版家、中国古典文学整理工作者和外国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回忆亚东图书馆》一书中,汪原放这样回忆起初计划出版新标点本小说时的情形:

“五四”后,我大病一场,到1920年初,总算好了。有一天,我忽然对着鉴初兄(胡仲荪)说:“仲荪哥,我有一个计划,要出四部加新式标点符号和分段的大小说:《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和《西游记》。先出一部《水浒》,要校得没有错字。如果不成功,算了;如果成功,再作第二部。”

中国第一部采用分段、新式标点的书籍《水浒传》

汪原放对《水浒传》的校点,还有一大胆之举:他将《水浒传》卷首金圣叹的眉批夹注全部删去。“汪原放一边加着标点,一边心里其实也在‘打着鼓’,‘标点和分段,到底靠得住靠不住’?”苗怀明介绍,给汪原放一颗“定心丸”的人,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和胡适。“他们俩不仅鼓励汪原放大胆出书,同时也保证了新标点本系列小说的学术品位,同时他们在当时显赫的名声也成为亚东图书馆无形的广告。学者与出版商的密切配合使亚东版新标点本系列小说获得了很大成功,这在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上,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影响深远。”

新阅读时代开启

“整理过的本子”风靡至今

亚东图书馆的分段、标点本小说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全国的出版社纷纷效仿,将分段、加标点作为卖点,一时间所有书籍都开始分段、加标点,带动了书籍版式的一场革命。新阅读时代,就这样被一本本的新标点本系列小说正式开启。《水浒传》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第一本被加上标点,并分段、校点后成功出版的古代小说。

中国第二本加段落和标点的书《儒林外史》

在亚东图书馆推出的十几种新标点本小说,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无疑是《红楼梦》。“《红楼梦》的出版最费周折,这是因为它的篇幅大,成本高,且情况复杂。亚东图书馆之所以先出《水浒传》《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费事很有关系。”苗怀明介绍,汪原放整理《红楼梦》,有明确的学术目的,将小说作品的校勘整理当作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来做,这是先前所不曾有的。

1921年,汪原放校点整理的亚东版《红楼梦》的出版。这一版本的《红楼梦》,不仅开启了一个新的传播和接受时代,也标志着一个新的阅读及学术时代的到来。 “亚东版的《红楼梦》一改以往小说刊印的格局,借鉴西方书籍的方式,采用新的版式和标点,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阅读方式和习惯。这种排印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为人们广泛接受。”苗怀明说, “上海亚东图书馆标点本《红楼梦》的出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胡适派新红学的发轫。胡适的第一篇重要红学著作——《红楼梦考证》,当初就是作为这部号称用‘科学方法整理的’亚东本《红楼梦》的代序出现的。

《红楼梦》是中国第三本加段落、标点的书,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本

苗怀明翻出了《胡适口述自传》一书,“胡适在书中将这些小说称作‘有系统的整理出来的本子’,并概括出了三大特点,一是本文中一定要用标点符号;二是正文一定要分节分段;三是正文之前一定要有一篇对该书历史的导言。这三大要项,就是所谓‘整理过的本子’了。”

读书再也不用“练肺活量”

给古文加标点,如今依然是中文专业的基本功

看小说再也不用“一口气吊着”了,这种畅快的阅读体验,给阅读爱好者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想象,当看惯了旧版小说的读者们第一次接触到亚东版“每句加新式标点符号,分段较多,版面显得宽疏”的新版式时,他们该是感觉多么新奇、兴奋。

没分段、加标点之前的《红楼梦》

作家吴组缃在《漫谈〈红楼梦〉亚东本、传抄本、续书》中,详细描述过阅读时“兴奋的感觉”:

现在我买到手的,属于我所有的这部书,是跟我平日以往看到的那些小说书从里到外都是完全不同的崭新样式:白报纸本,本头大小适宜,每回分出段落,加了标点符号,行款疏朗,字体清楚,拿在手里看着,确实悦目娱心。我得到了一个鲜明印象:这就是“新文化”。

我开始尝到读小说的乐趣。心里明白了小说这东西和读小说的人所受待遇新旧对比是如此其迥不相同!同时读它的还有好些同学。我们不只为小说的内容所吸引,而且从它学做白话文;学它的词句语气,学它如何分段、空行、低格,如何打标点用符号。

今天的我们,虽然体会不到旧人在接触“新文化”时的兴奋,但每每打开新书时,总会深吸一口油墨香气的畅快,无疑是今天的我们对待阅读的崇高礼敬。“‘句读’并没有‘新文化’抛弃,现如今,它依然是古籍整理的一部分,高考中不仅有所涉及,到了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更是古代汉语的基本功。”苗怀明教授告诉记者,中文专业的学生学习校勘,必须从分段加标点开始,“学习古代文史哲,这是入门技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