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毛继鸿:33岁开始系统性阅读,读书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2021-04-23

一本好书不可多得,像是人生的良师益友,伴随我们成长。当我们累了时,总会想起一些书,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慰藉;当我们迷茫时,也总会拿起一些书,从中获取生命的启发。

但阅读不仅仅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日积月累,书籍宛如一位引路人,默默浸透在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

2021年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我们也和六位图书馆人、书店人、出版人这些“钟书分子”聊了聊,谈谈那些“读书教我的事”。

例外、方所创始人毛继鸿。

与一般人不同,不擅长文字记忆的例外、方所创始人毛继鸿进行系统性阅读是在33岁。“过去可能看散文性的东西比较多,但直到33岁才开始比较系统地学逻辑。”毛继鸿表示,在此之后面他主要阅读了哲学、东方文化、历史等题材的书籍。

谈到近期的阅读,毛继鸿提到,前段时间在看《反脆弱》。最近,他参与到一些城市规划、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工作,也会看一些古典园林、城市规划的专业书籍,比如《棲居》。日常还是看哲学、心理学、科技以及宇宙星象相关联的书籍比较多。

由于工作繁忙,他大多用比较零散的时间阅读,比如在飞机上或晚间。“阅读本身可以让人迅速平静下来,进入到深度思维的状态。”毛继鸿表示,尤其对于哲学、心理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更长的时间进入。“身边的陈传兴、梁文道先生书袋子很深,阅读的也非常广泛和深入,这是我很羡慕的。”

相比而言,毛继鸿更多的是边实践边做、边阅读边学习,在读书的过程中反观自身的实践。“我的阅读速度是很慢的,可能看几行字获得的信息也跟其他人不一样。”由于是形象记忆,在读书时,毛继鸿常常边拿着实体书看,边听着电子书朗读,还习惯将书里重点抄写一遍。“速度就更慢了,就像我这段时间在看《艺术的精神》,基本上是边抄边看,过一次笔之后才能把知识‘吃进’大脑。”

“当时开书店也是因为我认为,在知识面前大家是完全平等的。”毛继鸿说,通过书籍获取的知识改变了他的人生以对世界的认知,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不论是在广州,还是在世界各地,他也会搜罗很多书。即便有时看不懂各国的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阅读图片形式激发认知系统,了解全球各地对世界的理解跟认知,给人以灵感。

“我也希望在这个城市里,有更多的人因为知识改变了他的世界观跟他对生命的认知,甚至他未来的命运。”毛继鸿认为,书店除了可以买书,也可以做知识分享、信息传播。“我希望书店是有人文关怀的,对于创造力和新的思维有极大集聚、发散作用的,类似于知识驿站一样的角色。”

“相比商店,书店更像是一个平等的公共文化空间,不会因为你的经济能力判断你能不能走进这家店。”毛继鸿说,书店可以将世界各地的知识、文化融合在一个空间里面,通过作家、创作人、电影导演等人,分享给普通的市民。大家可以在这里约会、进行观点的碰撞。基于此,方所主要提供的是生活方式、美学、人文社科,包括儿童、教育等类型的书籍。关注读者创造力、生活方式的提升。

去年,我们也做了乡村方所,将文化送到乡村,倡议更多城市人回到土地、回到大自然。在乡村振兴方面,乡村方所也想起到另外一个作用,把知识送到乡村基层。“在知识产品送到乡村的同时,也将审美跟新的观念传播到乡村,在这方面乡村方式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毛继鸿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