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杨锦辉:《红楼梦》杨藏本研究六十年综述

2021-04-24

《红楼梦》杨藏本[1]自1959年在北京琉璃厂出现以来,先后多次影印出版,成为海内外红学专家研究的热点。学界在杨藏本的版本源流、版本性质(含作者与修订者)、成稿时间及版本价值等四个密切关联的问题上展开了持续的探讨,部分学者对其收藏者杨继振的生平做了一些初步的考证。

杨藏本第一回

陈维昭《红学通史》(2005年)和胥惠民《20世纪〈红楼梦〉研究综述》(2008)以不同的视角和体例对杨藏本研究成果作过介绍,此后相关讨论仍在持续推进。现将六十年来关于杨藏本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成就与不足之处等综述如下。

1

一、杨藏本的版本性质及其文本来源

《红楼梦》杨藏本版本性质及其学术价值的评判,取决于对其文本来源的考察、成书时间及其在《红楼梦》版本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据程伟元、高鹗二人序言可知,《红楼梦》在抄本流传阶段绝大多数版本只有八十回;杨藏本却有一百二十回,且后四十回又有抄写工整的二十一回和修改痕迹较多的十九回之别。学界讨论其文本源流时,或是总论全本,或是分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观点各不相同。

1.杨藏本版本性质总论

对于杨藏本版本性质的总体判断,除了少数学者认为是“赝本”之外,大多数学者观点可以归结为三类:一是“程、高稿本说”,二是“曹雪芹稿本”说,三是“程本同源”说。

(1)程、高稿本说:范宁、潘重规、杜春耕等认为,此本是程伟元、高鹗整理刊行《红楼梦》过程中的稿本。具体而言,又有多种说法,如:高鹗手定稿说,程、高修改稿说,高鹗修改稿说,程伟元修改稿说等。

杨藏本

其一,高鹗手定稿说。

清末收藏家杨继振首先提出“高鹗手定稿”说。杨氏在此稿本封面题曰:“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廿卷”。[2]台湾学者潘重规在《读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1965)中认可这一观点,认为这一抄本“是程乙本付刻前的底本”[3]。

1959年发现杨藏本以来,范宁、俞平伯、宋谋瑒等学者对杨继振的“高鹗手定稿”这一说法多持怀疑态度。范宁在1962年为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这一版本(题名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时所写的跋文中提出:“这个抄本乃高鹗和程伟元在修改过程中的一次改本,不是付刻底稿。”[4]

俞平伯(1964)不同意“高鹗手定稿”一说,但是并没有否定“稿本”二字,而是从第三十八回中多处提醒如何抄写的文字着眼,认为:“这都不关文字异同,是关于行款格式旳指示,虽不解决什么问题,却清楚地表示这抄本的性质来,是个校勘用的‘底本’。它的目的也是在整理《红楼梦》,成绩如何且不论,总不失其为稿本。本书题曰《红楼梦稿》也是不错的。”[5]

林冠夫《谈杨本》(1980)认为,“旁改文字并非出于高鹗之手,也非高氏手定稿的过录。认为是高氏手定稿,乃是杨继振等人的误会。”[6]

杨藏本

一部分学者在否定“高鹗手定稿”说的同时,重新提出了几种新的假说:一是程、高二人共同修改的稿本,二是程伟元修改的稿本,三是高鹗修改的稿本。

其二,程、高修改稿说。

范宁跋文不认可“高鹗手定稿”说,但没有完全否定这一稿本与程伟元、高鹗之间的关系:“根据我们的考察,这个抄本是程高的修改稿,可能性最大。”[7]

王利器(1978)否定了此前所持“高鹗续书”说,转而认同程、高序言的说法:“高鹗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在乾隆辛亥年第一次付排前,作了‘阅读’工作;第二次,在乾隆壬子年付排时,又作‘重订’工作。对于《红楼梦》的最初印行,高鹗作出了一定贡献。”[8]

徐仁存、徐有为(1983)认为,杨藏本“并非是一般供阅读用的钞本,而是为出版预作准备的稿本。”[9]

以上三位学人是“程、高修改稿”说的代表者。程、高二人共同修改此稿本的具体过程或分工如何,尚有待进一步辨析。

其三,程伟元修改稿说。

俞平伯曾将关注点从高鹗身上移开,重视程伟元在整理《红楼梦》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和贡献,认为杨藏本的修改与程伟元密切相关。此后,台湾学者王三庆对此观点进行了呼应和论证。俞平伯早年是“高鹗续书说”的拥护者,后来对“高鹗续书”说产生了怀疑,认为后四十回“不很象程伟元、高鹗做的,至今还是一个谜。”[10]

《俞平伯全集》

杨藏本被发现以后,俞平伯认为:“甲、乙两本皆非程高悬空而创作,只是他们对各本的整理加工的成绩而已。这样的说法本和他们的序文引言相符合的,无奈以前大家都不相信它,据了张船山的诗,一定要把这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塞给高兰墅,而把程伟元撇开。现在看来,都不大合理。”[11]

王三庆(1980)认为:“如今从最近发现的几件资料来看,都足以证明红楼梦的流传,完全程氏一手造成,高兰墅反成辅佐的角色。而《红楼梦稿》上的一些增删涂抹的现象,可能都是程小泉一人在辛亥春天,即已完成。”[12]王三庆认为杨藏本是程伟元的修改稿,基本否定了“高鹗续书说”。

其四,高鹗修改稿说。

一些学者认为,杨藏本是高鹗手中修改的稿本。王锡龄(1976)列举了杨藏本中21条比较显著的例子,认为:“这正与刻本引言所称:‘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的话完全符合。我们看了这些例子,知道高氏在修订过程中确曾下了不少工夫,化了不少心血。”[13]

王永(1990)在坚持“高鹗续书说”的前提下,认为杨藏本是高鹗手中修改的稿子:“据此看来,梦稿本可能是程甲本问世后的一个再改本,正在琢磨推敲之中,但还没有达到程乙本定稿时的文字水平。”[14]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