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在国博“数”钱看历史【第二辑】|策展人分享:从“秦半两”到“榆荚半两”

2021-04-26

图片源自“中国古代钱币展”(摄影 | 余冠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止了战国时期形制不一的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以两、铢为单位的纪重货币制度,并将钱币的形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半两币制是我国钱币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圆形方孔钱是秦以后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两千余年的钱币基本形制,成为东方钱币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在国博“数”钱看历史

“你知道吗?”

系列小知识分享

01

秦半两

秦 半两

战国中晚期,秦、齐、燕等国不同程度使用过方孔圆钱。自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起,秦国开始行用半两钱。考古发掘发现与半两钱同时出土的还有两甾钱。秦规定二十四铢为一两,两甾即十二铢,与半两之重相同。秦统一六国后,统一半两币制,每枚钱合秦制十二铢。

02

汉代半两钱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王朝,史称“西汉”。西汉继承了秦代的货币体系,铜钱沿用半两钱制。由于汉初经济凋敝,实行休养生息与铸币权下放的政策,并以秦钱重难用为由,允许民间铸造减重的半两钱,俗称“榆荚半两”。

自高祖元年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前206-前118年),币制改革六次,先后铸造了榆荚半两、八铢半两、五分半两、文帝四铢半两、武帝三铢和武帝四铢半两。

汉初半两 汉初

汉高祖刘邦在高帝元年至五年(前206-前202年),因秦钱重不便使用,颁布“更令民铸钱”的法令,将秦法重十二铢的半两钱,减重至三铢上下,但面文仍为半两,并允许民间自由鼓铸,因钱小又称“榆荚半两”。

八铢半两 高后二年(前186年)

吕氏集团改行八铢钱。面文仍铸“半两”而重为八铢,俗称“八铢半两”。

五分半两 高后六年(前182年)

八铢半两因钱重,民不乐用,遂改行五分钱,重二铢四絫,为半两的五分之一,俗称为“五分半两”。

四铢半两 文帝五年(前175年)

文帝撤销盗铸钱令,民间可自由铸钱,所铸钱均重四铢,俗称“四铢半两”。

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鉴于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景帝收回四铢半两铸造权,不准私人铸钱,只留郡国铸造。

武帝三铢 建元元年(前140年)

武帝销毁四铢半两,改铸三铢钱,重如其文。

武帝四铢半两 建元五年(前136年)

武帝罢三铢钱,铸半两钱。

一图读懂,看这里

(此处文字源自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古代钱币展”,文/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李雪。)

更多中国古代钱币小知识

下期继续分享

保持关注哦

~

展览信息

展览:中国古代钱币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11展厅

专题展览(常设)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