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美术馆里发生了“穿越”!当杨浦工业记忆“链接”陆家嘴金融高地

2021-04-27

一边是杨浦滨江一处被废弃的工业场址,一边是现代、时尚的陆家嘴中心繁华商业区。某一天,两者“穿越”同处一个时空里。

这一幕在近期真切地发生了。一场名为“逝者如斯”的展览,在位于陆家嘴L+Mall商场内的APSMUSEUM展出。

APSMUSEUM展览现场

展览中,杨浦滨江边园的即时现场经由网络传输,在APSMUSEUM中的超大屏幕中再现。当观众步入APSMUSEUM长长的廊道,仿佛进入一处被现实空间中的边园影像所重构的另一个“边园”。

不仅如此,大屏幕上同时播放艺术家邱岸雄创作的一系列逐渐失重的虚拟人像视频,他们与边园的实景影像叠加在了一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空间对话。

上海的“过去”和“今天”,在这一刻相遇

作为上海工业历史的见证者,位于杨浦滨江的边园,前身是为运送生产煤气的原料而设的煤炭卸载码头。2019年,建筑师柳亦春从原煤气厂一面留存的废弃长墙开始,于废墟中打造了一个回望过去与现在的江畔“边园”。

边园

柳亦春说:“第一次去场地的时候,远远地就看见这面长长的墙和树,以及它们背后的城市景观。这种景象让我感觉到一段时间里上海的独特的历史存在,这与上海的工业文明相关。”

边园

在和边园一江之隔的陆家嘴中心,由欣稚锋艺术机构及其创始人汪斌创立的非营利艺术空间APSMUSEUM于2020年成立。这是一家位于商场的全新艺术空间。在这次展览中,和边园代表的“过去”相对应的是,APSMUSEUM代表的是“现在”。

APSMUSEUM

建筑师、助理策展人胥一波表示:“展览在边园和陆家嘴中心的APSMUSEUM同时举行,很有意思。这两个地点就像是上海不同面貌的缩影,虽然只有一江之隔,但繁华的陆家嘴中心与宁静的边园几乎完整叙述了上海的变迁历史。”

边园

如果说建筑师创造着物理空间,那么艺术家邱岸雄的作品则开启了一个充满幻想与奇思、却也不乏警醒与批判的水墨的虚拟世界。邱岸雄的创作通过一系列逐渐悬浮与失重的人与物,赋予了这城市的日常之景以一种超现实之“轻”。

“如果说,建筑从建成伊始便开启一段朝向颓败的生命旅程,那么在江边的这座工业建筑的记忆和眼前水静流深的黄浦江一样,为我们逝者如斯的慨叹提供注脚。”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说。

除了这种历史的“链接”,还有对未来的深层考虑。“随着科技交通的发展,无论是城市空间还是城市与城市之间,都不再是孤岛,空间联动必然是未来的一大趋势。”胥一波说。

每个人对“此时”和“彼时”的回望

城市空间的“重构”,也是这场展览的出品人、APSMUSEUM创始人汪斌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APSMUSEUM展览现场

同济建筑专业出身的她,因为对艺术的热爱,半路转行从事艺术领域相关工作,但也让她有了建筑和艺术“跨界”优势。

APSMUSEUM坐落在上海陆家嘴中心L+Mall商场内,面积不大,但“来头”不小。由意大利建筑设计事务所Stefano Boeri Achitetti担任室内设计,并由世界知名的建筑师、策展人斯坦法诺·博埃里操刀。汪斌说:“我们希望这个场地能在未来将艺术、建筑、设计等不同领域进行跨学科的结合。”

APSMUSEUM展览现场

《逝者如斯》展览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边园和APSMUSEUM两个物理空间的交互,加上邱岸雄的作品,以及作曲家金望为展览特别“定制”的音乐,一起打造出了一件跨空间、跨时间、跨学科的大型沉浸式公共交互艺术装置作品。

参展艺术家

“我想做的是能和大众发生关联、让大众能接受的艺术展,而非阳春白雪的小圈子展示。”汪斌告诉记者。

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杨浦滨江拉开帷幕。由空间艺术季作为起点,在滨江5.5公里岸线陆续建成了由20件在地艺术作品形成的空间,成为见证当代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融合共生的城市文化景观。汪斌创办的欣稚锋艺术机构承担了杨浦滨江20个公共艺术作品的策展、全程监理、执行总控的角色。这些公共艺术作品,如今和杨浦滨江融为一体。

“公共艺术并不是只在室外,我的理解是,只要在公共空间与大众接触的,都可以归到‘泛公共艺术’的概念。APSMUSEUM是在一个公共商场里,是接近大众的,所以策展和展品会偏公共性。”对公共艺术抱有理想的汪斌坦言,“我们所要做的事情,不是把艺术品放在美术馆的方盒子里,而是让它接触到大众,接触到大地。即使人们不去美术馆,也可以看到优秀的艺术作品。”

而这一次的《逝者如斯》展也是如此。当人们来到APSMUSEUM看杨浦滨江的“边园”,在这一方空间中,凝视江那边的风景,总能勾起观众的现实感触。如果再去杨浦滨江,在现实的边园之中,回看虚拟之景,也会激发出观者意识中对当下空间与时间、现实与虚拟的回响。

这不仅是上海这个城市的“过去”和“今天”的一次连接,更是每个人对自己“此时”和“彼时”的回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