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八位艺术巨匠红色经典力作,再现百年伟大历史时刻

2021-04-30

4月29日,由炎黄艺术馆、云杪文化联合主办,华艺国际特别支持的“历史时刻——百年红色主题艺术特展”在炎黄艺术馆揭幕。展览遴选过去100年历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八大历史时刻,用八位(组)艺术巨匠的红色主题经典力作,呈现现代中国百年进程的伟大梦想,演绎历史与人 的选择。

黄胄《井冈山第一面红旗》,1965年作,设色纸本

在展出的作品中,《井冈山第一面红旗》是黄胄红色题材绘画中最为重要的创作之一,描绘了毛主席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历史事件。在中国画艺术大师黄胄笔下,井冈山挺拔的松树、坚硬的岩石、 迎风招展的红旗都映衬出毛主席坚定望向远方的目光。正是在这里,毛主席思考着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他和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一起,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纠正了前期教条主义错误,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何孔德 岷山雪 ,1978年作,油画,100x210cm

1935年,中央红军沿大渡河北进,来到了岷山脚下,这座山海拔4500米,山上终年积雪,山高且陡,国民党的飞机也无法翻越这座高山,正是在这样不利的客观条件下,缺粮少衣的红军凭借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这座大山。在《岷山雪》这件作品中,何孔德没有表现红军翻山越岭的艰难,而是着力于刻画山体的高大巍峨,这样的岷山不仅仅是红军翻越的对象,还是中国长征不朽的纪念丰碑。

何孔德以扎实的基本功,展现出岷山高昂雄浑的一面,作品既忠实于客观对象,又保持着艺术家强烈的个人风格,成为何孔德社会历史主题绘画的代表作。

郭绍纲、恽圻苍 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1972年作,163×329cm

毛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曾写道,“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在武昌再次畅游长江,历时1小时零五分,游程近15公里,这是73岁高龄的他最后一次畅游长江。

郭绍纲、恽圻苍合力创作于1972年的《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就是这一重要时刻的再现。画面中,毛主席身着白色的浴袍,右手上扬的经典动作再次出现在占据着画面的黄金分割处。主席身后的军人、海员、游泳人员均面带笑容,个个精神饱满。“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标语牌更是巧妙地点出了作品的主旨。

何海霞 《海南太平山》1987年 120.5x79cm

1987年,何海霞游历海南岛画下巨帙《海南太平山》,表现了祖国的壮美河山,宛若圣境;30年后的2018年,海南自贸区设立,成为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何海霞的水墨巨帙,成为贯穿改革开放与新时代历史的经典代表作。

同时展出的还有何孔德《毛主席在著作》、石鲁 《东渡》、侯波 《开国大典》、蒋兆和 《毛主席在麦田》《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等。九幅艺术作品,时间跨越近一个世纪,从“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到土地革命,从万里长征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社会主义建设到伟大的历史转折......不仅是光辉历史的 证,也是 族精神的书写。

展览同时举行开幕沙龙,特别邀请陈履生(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谢晓冬(策展人、在艺科技及云杪文化创始人)共同与会。

开幕沙龙

沙龙以“历史时刻与红色经典——艺术视野中的百年中国”为题,聚焦红色主题作品的创作与历史背景,探讨红色主题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与重要价值,以及对于当下时代与创作的启示。

陈履生在评价黄胄先生的《井冈山第一面红旗》一画时说:“我对这件作品非常有兴趣的是,他的笔墨方式如何嫁接到革命历史题材当中,而且这个嫁接不是一般性的契合问题,有着很多的不适应或者无奈。当然黄胄先生的画面处理能力非常强。他在表现这个题材方面可以说有着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特殊的拘谨。”

而在评价郭绍纲、恽圻苍合力创作的《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一画时,陈履生认为,这张作品里可以看到郭绍纲的苏式油画风格,但画家做了一些历史性的改变,“并不是画得那么腻,所谓的红、光、亮也不是那么突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陈明则提到,展览的作品基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经典图式。“从黄胄先生的《井冈山的第一面红旗》开始,到何孔德的《岷山雪》到《东渡》到《紧跟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还有蒋先生的作品,每一幅作品我都能感受到艺术家在时代变迁当中努力探究如何用自己艺术语言适应新的题材,这实际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一直到之后的二十年当中所有艺术家共同面对的课题。”

展览持续至5月9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