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传统家风的“修身齐家”特征

Image 2021-04-30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当时伊尹从国家治理与家庭秩序理解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国家治理和烹饪小鱼是一个道理,要求慎重、细心。不然一不小心动作一大就会把鱼弄烂。从这个道理出发,治理大国中,统治者应该做到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稳定,经常以民本的思想尊重百姓愿望和选择,关注民生,这样国家才能得到好的治理并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是的一个核心性理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礼记·大学》)。2012 年发行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 " 格物致知 " 的说明是:" 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当中,齐家处于关键位置。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传统家风的道德价值取向是由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及其相关德目决定的;农业大国的现实和用知识改变人生的渴望,决定了“耕读传家”成为传统家风的基本范式;而家学传承家规、家训、家庭教育则变成传统家风传承的主要方式。

家风的嬗变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家风在流变上、价值取向上、功能上逐渐被平民化、世俗化、实用化所替代。但是,传统家风在其本质内涵、存在模式和传送方法上却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稳定性。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家风文化,这需要我们以扬弃的态度从传统文化中用发展的眼光汲取营养,社会主义新的家风文化形式才会得以经营和打造,传统家风的现代价值才会得以凸显。

家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国学大师罗国杰认为:家风是指一种由先辈或父母提倡并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用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庭或家族的生存、运行当中,家风是以核心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的角色出现的。一方面,家风体现为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社会生存的声誉,另一方面,家风又对整个民族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追求产生着深刻影响。

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标准,进而提出并倡导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仁又分为公、恕、孝、慈、宽、厚等六个德目;义又分为正、直、悌、勇、介、耻等六个德目;礼分为让、谨、敬、谦、等四个德目;信分为真、诚、不二、不欺等四个德目。现实中,上述的仁、义、礼、智、信及其延伸出来的诸多德目,便成为评价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乃至一个人的道德水准高低的圭臬。

以修身齐家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导向,是我国传统家风的特征(我国传统家风中对于治国的要求主要针对官宦之家)。提倡家庭成员正心、修身,尊分守己。整个家庭成员之具备严格的秩序和规则相制约和束缚。如:父慈子孝,兄仁弟悌、夫唱妇随。钱穆先生在对魏晋南北朝研究当中曾指出:门第的传统共同理想指导约束着门第中的每个人,上至慈贤父兄,下至义悌子弟,不外两大要目:一是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是期盼其具备与经籍、文史、学业相关的素养,二者合并就构成家教,其中,前者表现为家风,后者表现为家学。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