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俗语“酒中不语真君子”,下一句才是精华所在,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2021-04-30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阳春白雪的国学经典,还有一些诗词歌赋,梨园戏曲。而我国的俗语文化,更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民间文学形式,俗语文化十分接地气,而且简单易懂,又道理深厚,千百年一直成为大家生活上的指明灯。

古人很擅长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判断对方的品行,比如我们常说的“观棋不语真君子”,还有“见死不救是小人”等等,这些俗语我们早就耳熟能详,并且在日常交流和沟通中广泛应用。

而说一个人的人品好,行事有分寸,做人正直通常都用君子一词,君子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后来逐渐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在《增广贤文》中记载:“酒中不语真君子”,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喝酒不能说话吗?其实这句俗语还有下半句同样的经典受用,这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酒中不语真君子

这里的“不语”很多人理解成不要说话,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大家聚在一起,彼此觥筹交错,要的就是热闹的氛围,倘若每个人都不说话,岂不是很没有意思。其实这里的不语代表一种境界。

我们都知道“酒后吐真言”,有些人喝过酒后,就开始胡言乱语,甚至恶语伤人,更有甚者倾吐自己的秘密,告诉别人自己的隐私事,最后酿成大祸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不语”不是告诉大家不去说话,而是要谨言慎行,不要什么话都说,毕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最后会伤害到自己。

比如三国时期的张飞,就是酒后鞭打属下,而且还扬言要杀掉对方,对方一看既然反正都是一个死,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两个人在深夜之中闯进张飞的大帐,把熟睡的张飞杀死,还被属下割下了头颅送给了东吴。

酒精的确能麻痹一个人的神经,但是真正的君子懂得控制住自己,虽然头脑昏昏沉沉,但是还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样的人堪称是君子。而“酒中不语真君子”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可为一时之快乐而随意打开话匣子,要懂得韬光养晦,多去倾听,少发表言论。

其实“酒中不语真君子”还有下半句,才是精华所在,那就是“财上分明大丈夫”。

财上分明大丈夫

“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其中记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多指有志气和节操的男子。

而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钱财,想要在财上分明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比如很多人借钱,不管是借钱还是被借的都觉得十分尴尬,中国还有句老话说的是“亲兄弟明算账”,不论关系有多好,一旦和钱扯上了关系,关系就变得微妙了起来。

所以一个人对钱的态度,往往能看出他的人品。如果一个人借钱之后,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还给别人,这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受到别人的恩惠,及时回报给他人,这也是君子该有的风范。

结语

以上这句俗语,其实告诉人要慎于言行,也要懂得钱财分明,知恩图报。看似简单的俗语,却包含了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中的“不语”和“分明”更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读懂后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今日话题:你对“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学习。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