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扬州八怪精品展”换展,罕见《梅花通景屏》亮相

Image 2021-05-03

清代扬州,商业繁荣,官吏崇文,盐商养士,有“天下名士,半在维扬”之说。其中,“扬州八怪”是最具影响的一个书画家群体,在中国艺术史上影响深远。

澎湃新闻获悉,5月1日起,“不止于怪——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第二期对首期展览中的80%展品进行了更换,展览共展出53件套,102单件书画作品,其中扬州博物馆新增了29件套作品,广州艺术博物院新增了8件套作品,包括更新的众多金农、郑燮书法作品,增加的黄慎、华喦山水和书法作品等。其中一件汪士慎的《梅花通景屏》是扬州博物馆的精品之作,极少展出,由六幅组成。

扬州博物馆副馆长宗苏琴介绍,第一期展品中绘画作品比较多,第二期则替换了更多书法作品,也将大幅挂轴作品比例进行了提升,“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更多地运用了对比展出的方式,更好地呈现‘八怪’艺术特点。”

展览现场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以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八人最为著名,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他们大多生活清简,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

扬州画派的所谓“怪”,其实只是相对于“正统派”而言。清代画坛,以“四王”(王时敏、王鑑、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正统派大行其道,但其后继者中鲜有杰出人才,作品陈陈相因,乏味无趣,衰微之势渐露。与此同时,扬州画派画家反其道而行,以其独特的风格让人们耳目一新。“八怪”师承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等革新派画家,多擅写意花鸟画,亦长于山水、人物,并以金石书法入画,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开一代之新风 。

展览现场

“‘扬州八怪’虽称为‘怪’,其实放到现在来理解更多的是指一种创新精神。”展览主办方介绍说,“怪”主要指诸人冲破藩篱、大胆创新、个性鲜明、不拘成法的艺术创作精神和手法。扬州八怪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令彼时画坛发蒙振聩 ,并对后世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相关资料介绍,目前现存“扬州八怪”作品数量近2000幅,其中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此外,扬州博物馆与广州艺术博物馆也收藏数百件,其中作品存世最多的当属李鱓、黄慎、郑板桥,成就最高的则是金农。

澎湃新闻获悉,继3月26日,扬州博物馆推出“不止于怪——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第一期后,5月1日,主办方对首期展览中的80%展品进行了更换。据扬州博物馆副馆长宗苏琴介绍,“第二期书画展我们侧重展示‘扬州八怪’的多面性,比如第二期更新了许多郑燮、金农的书法作品,并增加了黄慎、华喦的山水和书法作品。同时,有些册页我们展出了第一期没有展出的部分。”

华嵒、李鱓、边寿民画作并列展出,呈现“八怪”不同的艺术特色

据介绍,在第一期展出时,曾将李鱓不同时期的《松石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展出,突出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风格特色。第二期展出,除了有对“八怪”同人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还有不同人之间的同题材作品的对比。在之前展示华嵒杂画册的位置,现在展示了几件华嵒的大幅挂轴作品,包含了书法、花鸟、山水等题材。“此前大家在花鸟册中,较为全面地看到了华嵒的绘画功底,那么在这几件大的作品中,则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看到其个人艺术风格。”宗苏琴介绍,在这一展柜中,还特意将华嵒、李鱓、边寿民差不多题材的作品,也是第二期展示的亮点之一。

华嵒和李鱓同为荷鹭题材的作品,虽然两人都曾学习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恽南田的风格,但此后二人因为个人境遇不同、追求不同,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个人风格的画风。

清·华喦(yán)《荷鹭图》 扬州博物馆藏 题识:辛未谷雨前二日新罗山人写于冷翠阁 钤印:华嵒(白文)、秋岳(白文)、解弢(白文)

华嵒的作品更加追求自然写生的一种意趣。如此次展出的华喦《荷鹭图》中,画中鹭鸶栖于石上,羽毛蓬松,眼睛传神,刻画入微。荷叶色彩明丽,透出一股清新空灵之感。此幅作品精致处愈见其工,写意处用笔洒脱,而不失含蓄蕴藉,显示了华嵒在小写意花鸟画方面的非凡造诣。此幅是华嵒七十岁时的作品。华嵒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花鸟画, “法新罗山人”几乎成了一种风气。华嵒的花鸟画描绘自然界不事华饰的纯朴美。他描写这些对象非常自然,似乎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却倾注了画家的真情实感。在他的笔下,自然界是恬静和谐的,花鸟画往往捕捉千变万化转瞬即逝的花姿鸟态,洋溢着清新、淡雅、自然的美。

清·李鱓《荷花白鹭图》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款 识:五月五日热太烘,疾挥纨扇不能攻。忙呼小艇耶溪去,荷叶荷花十里风。徐青藤诗。复堂懊道人李鱓画 作者印:鱓印(白文方印)

相比之下,这个时期的李鱓则更追求一种文人意趣。如此次展出的李鱓《蔷薇图》,图中蔷薇枝条垂挂,纵穿画面,姿态飘逸优美,交错有致。叶片双勾填色,花朵以没骨法与勾勒法并用,活泼流畅的线条与妍雅柔和的色调,巧妙糅合,绘出娇媚水润的蔷薇花,花瓣舒卷自然,有清新活泼、墨彩淋漓之态,盎然春意扑面而来。这件作品为李鱓四十六岁所作,是其小写意的代表作,与后期纵横驰骋的画风迥异。

清·李鱓《蔷薇图》 扬州博物馆藏

与华嵒和李鱓作品并列展出的是边寿民的画作。边寿民比较喜欢画芦雁,在这一件以荷花为主题的作品中,大面积的荷叶与交错的枝干线条,构成水墨淋漓的画面。荷叶高低错落,偃仰反侧;两朵荷花一开一合,一支莲蓬柔婉伸展。以荷塘中零落的荷花,写出秋日的清幽和寂寥,充满了自然野趣。“三人同题作品放在一起展示,观众更加直观感受到‘八怪’不同的画风与艺术特色。”宗苏琴说。

清·边寿民《墨荷图》 扬州博物馆藏

罕见真迹集体亮相, 均为“八怪”身残志坚的佳作

据扬州博物馆介绍,展厅中一件汪士慎的《梅花通景屏》是扬州博物馆的精品之作,这是一件绢本作品,保存和展出条件都十分苛刻,此前仅在画册中见到,平时很少展出。此通景屏由六幅组成,梅花主干转折舒展,布满整个画面,枝条俏拔挺劲,梅花密蕊交叠。梅干以焦墨苔点排列成串,笔法质朴,淡墨勾画的梅花繁而不乱,清淡秀雅,抒发了画者清高孤傲的情怀。

清·汪士慎《梅花通景屏》 扬州博物馆藏

现存“八怪”作品中,汪士慎画梅最多,因其梅花风格独特,时人称之为“汪梅”,且擅画繁枝。汪士慎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gǔ)。此幅为其六十二岁时所作。画作题识有:“白玉堂前野水滨,何曾荣悴异精神。当于香色外观韵,可怪冰霜里有春。天下无花堪伯仲,江南惟尔不风尘。欲将素玉相推戴,老向山中作素臣。丁卯小春,录元人句,巢林汪士慎写。"

除了汪士慎,高凤翰同样也是“身残志坚”。他的右臂在55岁时病废,此后以左手书画,笔墨别具一种涩拙之趣。此次展览中,一幅高凤翰的《草花、荷花合裱轴》就是他病残一年后所作,画中草书圆劲飞动,荷花清新秀逸,用笔苍劲老辣,墨色浓淡干湿,富于变化,虽是左手作画,仍见其功力。

郑燮、金农等书法展件更新,书风特征凸显其中

扬州博物馆副馆长宗苏琴介绍,第一期展品中绘画作品比较多,第二期则替换了更多书法作品。

如展厅中的金农《茶赞图》是金农漆书成熟以后的代表作,书风特征凸显其中:字形结体以方整为主,同时依据每个字的不同特点作宽扁或竖长的变化。横笔、捺笔宽厚粗壮,竖划和撇划则瘦削坚挺,笔划的长短、粗细、拉顿形成强烈而夸张的对比。整体格调黑厚凝重、遒劲钝拙,古朴谨严而不失奔放烂漫之趣,极具金石韵味。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