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丨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李密问英雄。子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问勇。子曰:‘必也义乎?’能够正确估价自己,并且克服各种私心杂念、战胜自己的人,才是英雄。也就是说,人对自己应有正确的态度和判断,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在行动中便能扬长避短,无往而不胜。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要了解别人,更要知道自己。《老子》也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古训。一般来说,知人相对不难,自知有点不易。因为自知不光是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而在现实生活中,常人眼里往往只是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很难正视自己的不足。
如何才能做到真正了解自己,成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智者呢?其实很简单,当你不能通过自己认识自我的时候,只需要借助一个他者即可,这个他者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唐代诗人郑谷《闲题》诗云:“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是说人世间有自知之明的人很少,所以必须用好的镜子来鉴别自己的美丑。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经常对照别人检查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他在《广师》中提出了著名的“十不如”:刚强坚决,不可动摇,我不如王寅旭;读书修身,探究奥秘,我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我不如张稷若……其意是说与当时的十位学者相比,顾炎武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都不如他们。于是,凡是他外出旅行,都随身用骡马装书,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正是通过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意识到很多方面己不如人,顾炎武才虚怀若谷,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一代通儒。
孔子曾说:“君子求诸己。”求诸己一方面要求反躬自省,一方面要求克己。反躬自省可以自知,克己则能够战胜自我。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儒,以精研《春秋》闻名,他能成就功名也是下了很大克己功夫的。《史记》和《汉书》都记载了他专心治学攻读《春秋》以至于“三年不窥园”的故事。对于常人来说,园林中有美景,尤其是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之时,一般人都喜欢到园林中欣赏美景,但董仲舒为了研习《春秋》,明明园林就在眼前,他连通过窗户缝隙看都不看一眼,更不要说去园子游赏,并且连续三年如此,不为园中美景所诱。宋代词人葛胜仲以“三年曾不窥园树,辛苦萤窗暮”赞叹其克己功夫。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强调自知与自胜是古代贤哲的普遍认识,老子有“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格言,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其实就是战胜自我使言行符合于礼的意思。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吕氏春秋》里也提到:“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些认识,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本文原载于《月读》(作者牛冠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