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字体被嘲不雅,当地人要求换字,郭沫若躺着中枪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精神文化的象征,集中呈现了本地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中国各个省市都有地方博物馆,甚至一些文化强县也有县博物馆。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儒家文化基因;而山东博物馆作为山东历史文化的窗口,肩负着继承儒家文化的大旗。
但是,山东博物馆的题字却对不起他的历史使命,简简单单五个字,由于采用了郭沫若的草书,潦草难认,站不直立不住,一副窘态,根本无法让人联想起山东儒家的君子之风。
反而一眼看上去,让人误认为不雅的标题,实在是贻笑大方。
随着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增强,山东人民越来越无法忍受山东博物馆题字的"不雅",纷纷要求换掉山东博物馆的牌匾。
可是,题字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不能人云亦云,山东博物馆的题字究竟有没有问题,该不该换?
郭沫若
山东博物馆题字的由来
山东博物馆作为山东综合性最强、藏品最多的博物馆,是山东向全国各地人民展示山东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传承山东优秀文化基因的大本营。
山东博物馆的题字采用了郭沫若的草书,五个字从郭沫若的文集中摘选出来拼凑为"山东博物馆"五个大字,本意是沾沾郭沫若先生的"文气",却南辕北辙,反而有些俗气,这就要从草书的特征说起。
草书虽然俊逸洒脱,狂放不羁,却缺乏严肃感和庄重感,而且草书有着识别性极强的个人风格。
比如毛主席的草书威武霸气,主席的诗词和书法让人心胸开阔,鼓舞男儿建功立业,鼓舞女子自强不息。
山东博物馆既然采用郭沫若的草书,就要考虑到郭沫若的个人风格。
郭沫若是上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伟人,集书法、文学、古建筑、历史研究等于一身,又作为政协委员参政,是文化界的权威,当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对新中国的文物保护、文化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郭沫若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正面人物,他也具备旧知识分子的那种懦弱、保守的性格,而且家有正妻,却在留学时留下不少风流轶事。
我们虽然尊重郭沫若先生超一流的文化水平,但也要无法忘却他性格上的缺陷。
这种性格在书法上是有表达的,郭沫若的书法固然精妙,但在草书上没有那种酣畅脱达的感觉,反而边际明显,带有书生意气。
这种风格的字体能否体现山东博物馆的儒学之风,有待考量。
郭沫若书法
另外,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是从郭沫若的字集中摘选拼凑而成,并非郭沫若本人题写,这就没有考虑到草书的另外一个特征—书写的连贯性和整体美观性。
草书追求文随心生,意入纸笔,草书书写一般文笔连贯,一气呵成,整体美观性很强,但如果有断档,草书的艺术价值就大打折扣。
山东博物馆的题字不但没有突显草书的个人风格,又打破了草书的连贯性,完全没有利用到草书的优势,反而暴露出了草书的短板—字迹潦草,民众无法准确辨别。
这样的话,山东本地人嫌弃"山东博物馆"五个字丑也不难理解了,既没有准确达意,又没有体现出草书的风韵,山东博物馆选取的题字是非常失败的。
书法艺术与题字文化
与世界其他文字相比,汉字有一定的特殊性,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相结合的文字,除了语言的记录表达功能外,本身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所以自汉字诞生以来,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方法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现代书法也由于风格多变成为建筑装修装潢的重要元素。
比如,甲骨文的书写非常朴素,字形、大小不规范,形态原始,适合风格夸张、复古的建筑。
金文字形整齐,笔画流畅,由于古时多被刻在青铜器上而独具金属的力量感,适合展示企业的实力和底蕴,经常用于企业大门、展厅。
隶书用墨浓重,笔画饱满,苍劲有力,不卑不亢,适合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很多非政府组织的大型交流会议常用到隶书横幅。
楷书字形俊秀,雅俗共赏,因而规范化印刷宋体字成为政府机关牌匾的首选字体,显得简洁规范,又不失庄重严肃,但略显枯燥。
对于开放式景点和建筑物,题字的选用就直接决定了人们对建筑物的第一印象,而博物馆等文化宣传部门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其题字对于提升博物馆的精气神显得更为重要。
很多优秀的文化机关或单位,对社会文化建设做出特别突出贡献的,一般有政府相关领导人或文化界权威专门为其题字,以示表扬先进、号召全社会学习共勉。
比如鼓舞了一代人的"红旗渠精神"发源地红旗渠博物馆就有很多领导人题字;其他文化单位,一般采用规范化宋体楷字作为题字字体。
但是,也有一些单位盲目攀比,为了面子"请人题字"。
在此风气下,很多官员、比较著名知识分子、甚至出名的演员都开始为一些机关团体题字,由于他们没有书法家深厚的文化功底,很多题字不美反丑。
这种题字之风在改革开放初期大行其道,留下了大量违背美学的题字,遭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批评。
颜体字当为换字首选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期待山东博物馆的题字不但要有儒家"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正气,也要有山东近代以来义和团、台儿庄抗日等反抗殖民侵略的骨气。
隶书、楷书更为庄重,但也必须考虑作者的风格。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行书、草书百花齐放,中国书法发展至巅峰。
这个时期的书法家虽然在书法上登峰造极,但缺乏一股"精气神"。
比如书圣王羲之的楷书和行书已至化境,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书,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颜真卿字体
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的魏晋文人,政治上总是被动不求作为,生活上追求所谓"玄学",实为荒诞颓废。
不可否认其艺术造诣,但其精神内涵匮乏,可以作为艺术类博物馆的题字素材,但无法胜任综合性博物馆的题字。
遍历中国古今书法家,能够将山东儒家文化、近代抵抗殖民侵略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的,还要数颜真卿的字。
颜真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界素有颜筋柳骨之称,颜真卿书法造诣深厚,其楷书又称"颜体",既有楷书的端庄秀丽,又有隶书的笔锋苍劲。
颜真卿
而且,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书"、"天下第一草书",这是因为颜真卿一生忠心赤胆,满门忠烈,侄子被叛军杀害,悲愤之情倾诉纸上,颜真卿本人也最终死于叛军之手,誓死不降。
颜真卿可以代表的儒家忠义的最高境界,如果颜体字用作山东博物馆题字,可以把山东儒家的精神和反抗殖民斗争的历史充分展现。
无论颜真卿书的书法水准还是精神品质,都完全符合山东博物馆的需要。
山东博物馆作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虽然有齐鲁大地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依托,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题字,却成为文化输出的一个客观障碍。
如果博物馆能够改换题字,以"颜体字"重塑博物馆形象,加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才能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重现璀璨的山东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