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网红打卡地|除了老故事,老宅还能说点别的吗?

2021-05-08

最近重看了纪录片《上海的女儿》,讲的是京剧大师周信芳女儿周采芹的一生。她诞生于巡演途中,17岁开始海外闯荡,始终活跃于中西方荧幕。她是苏丝黄,是邦德女郎,也是贾母,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时间的面前沉静而光芒凌厉,就算在一群年轻人的舞池里,依然闪耀。

老,也可以很好,只有这样才能对抗时间洪流。荧幕上是周采芹,荧幕下还有张爱玲、凌淑华等各路民国新派女子——可以做大家闺秀,却出国读书写字著文,被人称作“先生”,她们有着激越的人生。

既有皱纹,也有红唇。这种壮丽的冲突感,也是我看到“浦东第一大宅”在“老”的外表包裹下的明亮屋厅时,突然感受到的。

文学和影视作品看多了,老宅的标签自然而然固定了,尤其在上海。但在看多了“老上海”模式后,老宅总要跳脱沉闷和老旧,也可以为年轻人喜欢。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浦东大道和东方路的黄金交界处的这栋“陈家楼”时,脑海中就出现了“老宅新生”这四个字。

在上海,老房子一点都不稀奇,还有点被说烂的味道,无非就是十里洋场。但在浦东,充斥着“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的金融圈,讲求速度和效益的地方,遇见了这样一栋老房子,悉数保留了老虎窗、灰色瓦片屋顶、水磨石地面、木质楼梯这些老宅元素,以民国时代名人命名:冬青家庭套房(以凌叔华先生命名)、倾城围炉套房(以张爱玲先生命名)等;同时还拥有现代化的改造,现代设施齐备,简洁明快,一扫老房子的暗沉。

如果把这栋宅子看做一个有着新潮内心的80岁老人,从外看她,已有了皱纹、岁月的划痕,但从内看,她依旧紧追着时代的脚步,向前行进。

这是1932年的建筑,主人是一位姓陈的买办(现代叫做:国际贸易),大字不识却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请了英国建筑师设计,并把四房姨太太和子女都安置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分布图。后来,这栋房子又成了港务局党校办公地,没有把它当古建文物去修复。无论如何,在整个浦东要么是芦苇荡要么是平房的年代,它就是唯一的一栋高楼,“只要问陈家楼在哪里,所有浦东人都知道”。周围的老头老太都这么说。

现在,这栋老房子变成了一家叫做“锦上云宿”的民宿,创始人叫陈卓,跟接手后,一直找不到“陈家楼”的后人,朋友怂恿陈卓“冒充”,反正都姓陈,幸好没瞎操作,等到民宿开业后,后人闻风而来……

“他们的生活未必大富大贵,但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彬彬有礼。”这是陈卓的第一反应。再后来,这里也成了陈家后人们家族聚会的据点。“这是当年你爷爷住的房间,这是你爸爸住的房间”。他们都喜欢这个宅子,从老到小,毫不违和。

老宅新生,又是一个绵延不断的故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