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15岁上北大,25岁自尽,生前一首诗火了几十年,几乎人人都会背

Image 2021-05-09

没有枯涩的泪水,也没有遗憾,离去的人根本不知道那即将是一场告别。带着微笑远离,是最幸福的一种离别。所有的不舍,留给等待的那个人。一天将尽,离别之后,明日我们还会相见吗?明日,也许是天涯之遥。?—— 张小娴。

196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的查海生,生活在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出身,而查海生的父亲查正全更是没有上过学,但他的儿子却是一个神童亦或者是天才。

到了1979年,年仅15岁的查海生以安庆地区文科第一名的佳绩一举杀进北京大学法律系,而在当时的北大校园里,无数人对查海生感到好奇,更有甚者对查海生肃然起敬,大家都很敬佩这个娃娃脸的查海生,而查海生顺其自然的成了北大全校年纪最小的学生。

充满了浪漫色彩的北大校园中,有一篇杂志名为《今天》,在校园风靡一时,几乎是全校寝室的必不可缺的东西,当时这篇杂志对查海生有着极大的感触。正值顾城、北岛等人的诗歌词句在北大校园中蔚然成风时,查海生也加入到了创作诗歌的行列中。

他开始饱览群书,导致了本来文学天赋极强的查海生更是在这个领域里面上了一个台阶,而到了1983年7月,查海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前夕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查海生认识了北京大学中文系79级同学骆一禾以及英语系81级同学刘军,成为了“北大三剑客”。

刘军取笔名为“西川”,查海生则取笔名为“海子”,毕业之后的海子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到了1984年,海子把母亲操采菊从乡下的老家接到了北京,为了能够让母亲生活的开心,海子甚至从朋友那里借了些钱,带母亲四处游玩。

而在操采菊看来,自己的儿子并不善于交际,一直很担心这个问题。而在政法大学工作时,海子总是独来独往,从没有参加过任何的集体活动,职位也一直没有得到晋升,一直停留在“助教”的职位上。

而在1989年3月26日,海子突然宣告死亡,死亡原因是海子在上海关卧轨自杀,逝世年仅25岁,自杀之后的海子的口袋里有一封遗书,里面写到:“爸爸、妈妈、弟弟: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学院××报仇,但首先必须学好气功。”。

那封从口袋里搜出来的遗书让人们匪夷所思,是什么原因让年纪轻轻的海子选择了自杀,海子的自杀原因众说纷纭,其挚友西川更是说道:“要探究海子自杀的原因,不能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这就是他选择自杀的最大原因。”。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选段。这首诗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整首诗极其浪漫而温暖,而作者海子却自杀了,永久地告别了这个温暖的人世。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