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皇帝召见进宫讨论国策,诗人兴奋写了首诗,其中典故惊艳四座

Image 2021-05-09

宋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大家心知肚明。被皇帝召见去询问一些事情,对于那些做臣子的人来说,一定是要讨论一些国家大事。诗人周大必便有幸得到皇帝的邀请前去商量国事,所以便创作了这首诗,以此来表达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首诗篇便是这个时期创作的,诗的题目为《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这首诗的题目很清楚明了的告诉了我们诗人入宫与皇帝所要讨论的事宜。据《宋史》中的《周大必传》记载,宋孝宗召周大必等三人在选德殿讨论国家大事,在这其中周大必更是直言不讳,在退出选德殿后便直接上书皇帝讲述这其中的弊端,原本这是一首特别长的叙事诗篇,但是在诗人的笔下却仅仅只有二十几个字。

《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宋代:周大必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

在浓绿槐荫夹户之下的宫廷道路当中,大树之上也是落满了归巢的乌鸦,就在这个时候,天子下令让臣等三人奉旨赐座等待。回到翰林时的我,头脑清醒之时却因为心中有事无法睡眠,只看见窗户外面那轮弯弯的月亮恰好照耀着那丛紫薇花束。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诗中主要描写的内容便是臣子受到皇上召见入宫之时和离开之后的心态。在这首诗的第一句当中,诗人主要讲述了自己黄昏之时途经宫道时的所见所闻,在接下来的这句话当中,主要描写的便是诗人被召见入宫之时的情景,第三句主要描写了诗人被召见之后激动不已的心情,最后一句话便是在描写诗人夜晚退回玉堂之后的所见所闻,并且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话中还穿插了一个小小的典故,使得这首诗篇非常的富有内涵。

在这首诗的题目当中,诗人把入宫所要商量的事情表达的非常清楚,将整首诗所围绕的事情讲述的一清二楚,诗人在题目中想要表达的意思便是,皇帝派出使者传令我们赶紧入宫,召见我们的时候皇帝也是亲自赐茶。"归到玉堂清不寐"则是描写诗人被皇帝召见以后内心最真实的活动,回到自己的玉堂以后也是久久不能明媚。这其中的"清"字更是这句话当中的点睛之笔,反应出了诗人被皇帝召见以后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然而身为一个国家大臣,在冷静之后他也不得不权衡一下朝政的得失。在诗人的描写当中我们也是看出了诗人的身上更是背负着国家大事的重托,形象生动的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政治家应该拥有的风度和担当。

在这首诗的首末两句当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诗人是对景色的描写。在第一句当中诗人主要描写了他黄昏之时入宫途中的所见所闻,最后一句当中也是描写了自己回到玉堂以后的所见所闻,可能我们伶仃一看跟诗人入宫的事情没有一点的关系,似乎也许"入直召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其实,这也是诗人所表达的妙处所在,在我们看来夏天的槐树本身就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幽香,然而此时黄昏已经到来,在槐树夹杂的道路之上,不用诗人的描写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一种幽静之感,而树枝上面日暮之下还没有返回鸟巢当中的乌鸦便是最好的见证,在这景象当中也是很好的展现出了诗人入宫之前的心情。

然而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所描述的画面却截然不同。在画面上,现如今开放的紫薇代替了原先的绿槐,就像是诗人所提到的新钩月代替了原先的昏鸦,虽然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清幽的境界,但是后者的色调显然给更加的明丽。"初上"二字,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诗人是亲眼目睹着下弦的新月再一次冉冉升起到花梢之上,这样描写的好处就在于,正好可以与上一句的怀寐刀做出一个很好的呼应,使得诗人最后描写的景物都是在诗人回到玉堂之后身上的责任感和心中充满希望的心情也在这景物之上表达的淋漓尽致。

我们可以看出在景物当中显示的是诗人被召见之后深沉而又充满希望以及心中充满了希望之情。然而,这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句话中诗人巧妙了运用了唐朝时期紫薇省的典故,我们都知道当时白居易身为紫薇侍郎的时候,用《紫薇花》作诗"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然而宋朝时期周大必正好也是朝廷当中的宰相,职位只能在白居易之上,所以诗人也是巧妙的用紫薇花作诗,起到了一语双关的巧妙作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