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杜甫这首写白帝城的七律,宏大悠远,雄浑壮阔,实乃精品之作

Image 2021-05-11

近日北京连续雾霾,在古诗词中“霾”这个字也常有出现,比如766年春杜甫写的《白帝城最高楼》中就有“峡坼云霾龙虎卧”一说,这个“霾”与我们今天的“霾”有很大区别,古时唯有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广袤的山川,今天的霾则与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现化化工业水平有关。杜甫这首诗的全文是:

《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 〔唐代〕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765年4月,杜甫的挚友也可以说是他的守护神严武不幸离世,杜甫黯然离开成都,一路跋山涉水,766年来到夔州(奉节),因为有都督柏茂林的关照,他带着一家人在这里暂时安定了下来。杜甫的收入来自管理一百倾公田的酬劳。他还买了四十亩的果园,又租了一些公田,和家人还有雇佣的农民一起种植,解决了穿衣吃饭的问题。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里,杜甫不再颠沛流离,生活安稳,有了良好的创作空间,创作诗词的效率也达到最高峰,作诗四百多首,达现存作品的三分之一。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篇都出自这两年里,比如,《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

这首诗中提到的白帝城位于夔州城东,由西汉末年公孙述所筑,坐落在山顶之上,背有悬崖峭壁,前为涛涛江水。白帝城内有很多庙宇,东面和西面的城门靠近长江,被称“诗城”,曾有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登临白帝城留下诸多诗篇。

杜甫初到夔州,来到白帝城,登高望远,写下千古名篇《白帝城最高楼》,在这里居住的两年时间里,他多次做诗都提到了白帝城,《白帝城最高楼》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首联意为,山城尖立陡峭,小路崎岖蜿蜒,插在山顶的旌旗都暗生愁绪,在这样的地方,耸立一座缥缈的飞楼。诗人开篇就写白帝城的险峻,立于高楼之上,视野开阔,雄奇之色尽收眼底,诗人不觉感慨万千。

颔联写是诗人目及所见的壮观景色,峡谷连绵,云色昏暗,群山如龙虎静卧其间,江水清澈,日照当空,波光似鼋鼍缓缓游动。诗人居山巅之高,被群山巍峨,江峡若裂,波光浩渺的万千气象所震撼。

颈联意为,扶桑西边的枝条遥对峡谷间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随着长江汹涌的水流。这两句是诗人极富浪漫的想象,扶桑是神话里东方日出处一种长约千丈的神木,弱水是古代神话中的来自昆仑山下的一条水流。诗人以此来烘托主题,烘托城楼之高。

尾联诗人写道,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呢,就是泪洒半空,白发回首的我。最后两句是哀痛中的诗人,从远眺中收回视线,重新落于高楼,人生已是过半,仍在四处漂泊,国恨家愁无法消解,郁积难结,空余回首哀叹,泪洒千行。

杜甫的这首七律有着非常清晰的层次,首联写楼高,二联写近景,三联写远眺,末联则感叹当世,泣血而言。全诗雄浑苍茫,意境悠远,情景相融,令人耳目一新。后人对杜甫的这首诗大加赞赏,清朝著名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盛赞此诗:城当云顶,日漾江中,惨淡变幻。弱水无力,犹随江流朝宗,叹息我老独不能出峡也。正切中杜甫写此诗的心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