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骑红尘妃子笑,读“jì”还是“qí”?老师怒了:不懂别乱教

Image 2021-05-11

一骑红尘妃子笑,读“jì”还是“qí”?老师怒了:不懂别乱教

唐代诗人杜牧曾作过“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歌。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讽刺唐玄宗为了买笑爱吃鲜荔枝的杨贵妃,动用国家驿站运输系统,不惜国家财政的血本,从南方运送荔枝到长安,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含蓄委婉,意味悠长,传诵至今。

但是,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中文系的朋友,在教给孩子时犯了难:一骑红尘妃子笑,是“jì”还是“qí”呢?

按照他自己的理解,这里应该读“jì”,孩子却告诉他,老师教给读“qí”。而在收到家长的疑问后,老师怒了,如今这个骑字应该读“qí”,不要在误导孩子了。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远上寒山石径斜”中,读“xié”还是“xiá”,如今都规定读“xié”。

这样读的依据来自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6年的审定稿中再次沿用了上述的审定结果。

那么,这样读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为了语言生活的简练和小学生认字方便,如果一个字意义不变,但可以读多个音,就显得繁杂了。其次,它符合语言发展规律、文字规律和社会需要。最后,我们认定读音时要与时俱进,它代表的是国家规范,需要形成一个共识。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是这次还是挺家长——读“jì”更恰当,理由也有3个:

首先,从诗歌的平仄考虑。

长安回望绣成堆,平平仄仄仄平平,

山顶千门次第开。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骑红尘妃子笑,仄仄平平平仄仄,

无人知是荔枝来。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入韵平起平收式的格律诗,全诗并没有孤平、拗救等改变诗中某字平仄的情况。通过分析“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平仄排列:仄仄平平平仄仄。可知“骑”此处为仄,故而为“jì”。

其次,从教学角度考虑。

分列两个词(“jì”和“qí”),有助于汉语教学和学习汉语。对于汉语教学而言,教师在讲解“一骑红尘妃子笑”时,就不必额外解释旧读之音了,简洁鲜明,避免了教学上了对“骑”这个词的讲解歧义,即究竟算不算教学上的多音字呢?

对于学习汉语而言,定性为多音字就无须再额外记忆旧读之音,可以轻松通过读音区分了两个词的不同词性与词义。

我们不能因社会上的“读音普遍泛化”的行为,而将原本正确的读音盲从地跟随社会“将错就错”。

“读音普遍泛化”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将《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宛”(yuān)读成(wǎn),“大宛”是古西域国名,读成(yuān)是对古音的保留。又如宋代奸臣“万俟高”(mò qí xiè),不能读成(wàn sì wō),“万俟”是姓氏。

最后,从中华传承考虑。

中华文化是通过汉字这一载体传承下来的,若读音不定或无理据审定,则会引起理解和使用的歧义,进而影响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领会——“规范汉字读音,我们可以让更多国人,通过正确字音了解其背后相关的文化意义,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保证我们在文化接收和传承上的纯正性,而不是让这些文化消失在随意的误读当中。”

综上所述,一骑红尘妃子笑,读“jì”更恰当,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