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失学女诗人事件续:更多人期望李华有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新闻网
通讯:“00后”失学女诗人事件续:更多人期望李华有好的未来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12日电 题:“00后”失学女诗人事件续:更多人期望李华有好的未来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5月11日,中新网记者甫一发表《“00后”失学女诗人李华:在文字中寻找未来》的报道,随即引发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大家纷纷建言献策,期望这位失学女诗人,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图为李华。本人供图
2003年8月出生的李华,是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张家湾人,由于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导致她迄今只插班上学两周。她更多的文化知识,源于母亲在头脑清醒时所讲授。
图为李华的作协会员证。本人供图
由于天赋出众,从2019年开始,李华在众多诗人、作家的支持下以笔名晓角发表了20余首诗作,目前已加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眼下,李华已创作好一篇5000字的短篇小说,等待契机发表。
对于李华的这一特殊才华,诗人、评论家霍俊明在《失去的与赢得的》一文说,“晓角在现实中遭遇了一次次的冬天,她是同龄人中的不幸者……由此,我们发现晓角是一个被迫的‘早熟者’,具有超常的韧性、承受力和精神意志。这是十分难得的,当然她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祝愿晓角的人生路越来越平坦、开阔,愿她的诗歌世界与众不同、熠熠发亮。”
“看了报道,搜索地看了李华的一些作品,才得知,在她们的圈子里,这个散于村野的姑娘,早已是名人。”对于李华的出众才华,媒体人“板栗炖鸡”表示,李华的诗作和短文,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深远的立意,读来朴实,却也能感觉到生命的绽放和向上的力量。
图为李华的作协会员证。
“平凡、朴实,是李华最好的未来。”“板栗炖鸡”认为,李华的作品之所以在中国的诗坛、文坛引人关注,可能源于其朴实的文字与文风。而这,正是她所处的生活环境,所赋予她的独特性。苦难的生活,给了她不同的经历,让她有了对生活更深的触摸和感悟。
“这是一篇现象级的报道,关于乡村诗人少女李华的成长、生活和理想,读后令人感动并有所思。”作家赵卡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赵卡说,李华的童年是在内蒙古一个自然条件恶劣且贫困的小山村里度过的,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家庭,一个文盲的父亲和一个患有精神病母亲,在这种几无任何希望的环境里,几乎没上过一天学的李华完成了她的“特殊学业”,直到文学打开了她的全新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赵卡希望各界尽己所能,接力帮扶,使李华的生活和写作有更大改善。
中新网记者此前在采访中注意到,由于母亲患间歇性精神病,因此要求李华须臾不能离,而这也限制了李华未来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为此,社会各界人士认为,解决李华的问题根本在于对其母亲疾病的治疗。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乌琼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起李华的诗歌,更值得关注的是她的过去和未来。
乌琼芳告诉记者,过去,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时好时坏的病情捆绑着李华的命运,因此“病态的家庭”让义务教育权利的“法定”也无力了,她只能像悬崖之花能够充满不确定性地盛开,但无法厚植,这使得她的诗歌不仅仅呈现了文学,更是她个人的顽强和生命活力的呼唤。
图为李华的作协会员证。本人供图
乌琼芳认为,未来,作为国家治理网络最贴近百姓的端口——村委会、居委会,需要承担起“家庭医生”的角色,以政策为“良药”,动员社会爱心作为辅助“理疗”,避免家庭不幸循环因果式地出现,只有解决家庭困境,才会让李华拥有稳定而美好的前途之光。
值得提及的是,中新网这篇报道发布后,当地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也表示要给予李华这个特殊家庭以捐助。
除此外,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单位得知李华的特殊经历,亦表示对李华和她的特殊家庭给予更多关注。
对此,中新网记者将持续予以关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