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

Image 2021-05-13

《生活手帖》杂志封面之一,花森安治 绘

花森安治,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

作为日本国民杂志《生活手帖》的第一任主编,他用三十年的时间,形塑现代日本生活美学,以一介编辑,助力日本制造走向全球。

独立编辑逸雯,参与策划、翻译、编辑了关于花森安治的两本书籍——《花森安治的手艺》、《编辑部的故事》,这两本书与《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花森安治传》共同组成了理想国“花森安治系列”。

一直做日本生活美学相关内容的逸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追溯到花森安治这个人,发现他不仅仅是编辑,他确实是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在阅读唐泽平吉所著的《编辑部的故事》时,被花森安治身为编辑的魅力打动,特地前往日本拜访了曾与花森安治共事的唐泽平吉老先生。

《生活手帖》杂志曾经达到惊人的100万册销量,在战后日本,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不了解花森安治与他主编的《生活手帖》杂志的读者们,可以在点这里简单回顾。

今天的文章,是前不久逸雯在天津无印良品做的一次分享,大家可以感受到花森安治身为编辑的魅力。

国民杂志《生活手帖》的诞生

花森安治是《生活手帖》杂志的第一任主编,也是它的灵魂人物。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杂志?它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呢?

最初要做这本杂志的其实是一位女士——大桥镇子。这本杂志诞生的年代在战后,战败的日本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大桥女士的父亲很早过世,母亲把三个女儿拉扯大,很不容易,她希望为母亲尽孝心,所以她想自己创业,为同一时代的女性做这样一本杂志。

大桥镇子(左)与花森安治(右)

那时候女性要自己做一本杂志是非常困难的,作为《日本读书新闻》的记者,她去找了当时报社的社长,社长说你去找花森安治。花森安治当时也在报社帮忙,画一些插图,他有一些插画上的天赋。

大桥镇子就去找他,说我想办这样的杂志。花森安治的母亲在他读高中的时候就过世了,他没有尽到孝心,所以他觉得我可以帮你,但有一个条件:我希望这本杂志能够切实地让战争不再发生,如果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我们的日常能够真正关照好,就不会再有战争。

留着“大妈发型”、特立独行的花森安治

为什么花森安治会有这样的意识呢?也是因为他曾经参与过战争。花森被征兵到中国,被迫参与了战争,但他一直有自己曾经也是加害者的意识,内心反战的意识非常强烈,所以他当时决定帮忙做这个杂志的最大初衷就是希望让大家的生活真正提升,不要让战争再次发生。

“衣裳研究所”时代

初期,他们做过服装方面的研究,花森安治做了很多期直线剪裁设计的报道和研究,教大家怎么利用和服裁剪改造成日常的服装。所以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杂志其实是叫Style Book,它主要是讲时尚、服装相关的内容,到1948年才有正式名更名为《美好生活手帖》(后改名为《生活手帖》)

滑动,前20期都叫《美好生活手帖》,这些封面都是全部都是花森安治手绘的。

那个时候为什么要加“美好”两个字?因为日语的“暮”字给人感觉比较灰暗,当时这本杂志比较偏向妇女类杂志,而其他妇女类的杂志封面都是用女性肖像类似的东西,这个杂志的封面就比较特别,书店的人会觉得你这个书谁要买?

他们听了书店的意见说你们最好把名字改掉,不得已加了“美好”两个字。当然这也有花森安治自己的想法,就是希望生活是美的。

滑动,一览70年前的时髦裁剪,1948年9月第1号,模特是大桥镇子

大桥镇子的回忆录里面提到,他们一开始卖这本杂志是非常难的,比如印了10000册,可能有7000册正式交给发行渠道,剩下来的3000册他们要自己去卖,一站一站跑书店,请书店放在货架上,卖完之后过段时间再跟他们结款,当时很多书店都说我不要这本杂志,因为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杂志。

百万销量的神话

这个杂志慢慢怎么起来的?在做第5号杂志的时候,他们请了当时昭和天皇第一皇女(东久迩成子)写文章,对他们来说,这是帮杂志确立知名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这本杂志能够被大家认知到、觉得很了不起的很重要原因是,花森安治有非常得力的帮手——大桥镇子。

大桥镇子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人,你给她一件事情,她一定能想办法帮你办到,而花森安治就需要这样的人。比如他们第1号杂志请到川端康成撰文,这也是因为大桥镇子曾经在做记者的时候请过川端康成写过文章。

川端康成

这也是一段非常坎坷的经历,她当时去到川端康成在镰仓的家里,委托他来写稿,川端康成说好,你过一个礼拜来跟我要,她就回去了。然后过一个礼拜再去找,川端康成还没写,请她回去,再过一个礼拜再来。来来回回几次之后,她突然受不了哭了,川端康成很惊讶,我把你惹哭了?然后他说我知道了,我写我写。她以这种形式把稿子拿到,也给川端康成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因为这份交情,后来《生活手帖》第1号能够邀请到川端康成写稿。第3号的时候他们也请到幸田文,幸田文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作家。

第5号找到第一皇女写文章。当时物资很贫乏,大家会觉得我们的生活很苦,天皇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坊间的传闻觉得他们应该有暖炉,生活得很好,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花森他们在企划的时候觉得如果能够请到皇女写这个文章会制造非常大的话题性。

杂志上的昭和天皇第一皇女(东久迩成子)

花森对大桥镇子说你去找皇女来写,大桥就去拜访了。皇女说我没写过文章,我不会写,大桥说你肯定写过作文,大桥希望她把真实的情况写出来,他们的生活跟大家都一样,也是非常操心、非常操劳的,让大家知道,不要让这种谣言再流传下去。女皇就说好,写作文我会,那就写作文。

但是花森有他自己的标准,他看到这个文章就说,这个文章怎么能登呢?这肯定不行,你让她重写。花森不管多有名的作者,只要他觉得这个文章不合适,它不能登就是不能登。

大桥女士想了一个办法,她跟皇女说,我之前跟你说的那个字数搞错了,我说4000字,其实我们的文章需要8000字,你能不能再写4000字?用这种方式把文章凑完,修改完,变成一篇可以登的文章。登出来之后引起非常大的话题性。

第7号,他们第一次做了跟料理相关的报道。不管是做饭还是厨房布局设计,在《生活手帖》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12号做了流行的批评。当时有一批欧美的流行服饰进入日本,花森安治一直是非常先锋的,他做了一个这样的批判:国外服装是否适合日本人、是否适合亚洲人?为什么只是一味的模仿?这样的内容后来也经常出现在《生活手帖》上面。

1948年第1号,1969年第100号

这是1969年的第100号,从第1期到100期经历了将近二十年时间。花森安治的文章最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这是怎样一个人,在第100号的时候,在编辑者手帖里面写了这段话,他说:

从1号到100号,每一号我都亲自参与采访、拍照、撰稿、排版、插画、校对,这是我作为编辑最大的存在价值,也是无上的喜悦和荣耀。

不管什么时代,做杂志,归根结底都是“手作”。我认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所以编辑最需要的是“手艺人”的才能。

我到死那一刻,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编辑。希望到那一刻为止,依然能采访、拍照、撰稿,让校对的红笔弄脏自己的手,始终做一个前线的编辑。

——花森安治,“编辑者的手帖”《生活手帖》100号,1969年

大家看过《编辑部的故事》就会知道,花森是非常非常独裁的人,他跟编辑很直接的说,我就是船头,你们只要听我的就行,你们变成机器就可以了。现在来看这样的话,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职场骚扰,如果老板跟你这样讲话,你肯定不干,你要投诉的。

但是在那个时代,手艺制度下,杂志就是主编一个人决定的,任何一本杂志反映的是这个主编的审美、他的品味、他的思维方式,现在的杂志也是这样。

“生活手帖社研究室”的布局

左上:洗涤室;左下:大型厨房;右:评测室

为什么他说有手艺人的才能?因为杂志每一页他都亲自确认。花森安治的编辑室其实叫“生活手帖社研究室”,编辑们每天要轮岗给大家烧水、做饭,晚上甚至要一起吃饭,要打扫卫生,是一个家庭式的工作环境,跟传统手工艺人的方式非常接近——弟子跟师傅一家吃在一起,师傅不像学校里那样教你,而是你看着他做,你一上来就是从打扫卫生开始做起,自己慢慢学,观察。

改变日本的商品测评

为什么这个编辑部的构造会是一个研究室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花森安治时代的《生活手帖》最大的特色就是商品测评。

他们用的东西都非常好,这个椅子是温莎椅。他们用的餐具,用的都是当时日本比较有名的陶瓷品牌,花森安治的一个理念是我们自己要用好的东西才知道什么是好的。

第一工作室(编辑部)。这是比较后期的时候,花森安治画了一个封面,也被用在了杂志封面上。

病后的花森先生劳累时休息用的小房间

商品测评这个东西本身已经过时了,在2007年的时候,松浦弥太郎担任杂志主编之后,停止了商品测评,从创刊开始到结束将近370多期。

花森安治的很多思维方式、远见不为人理解,连他自己也说我的想法提前二十年,你们不理解也正常。我今天为什么还要跟大家分享花森安治的商品测评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