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金山人,你家附近的“老房子”,可能正是国画大师的祖居!

Image 2021-05-14

枫泾镇作为上海的西南门户

连接沪浙五区县(市)

四通八达

已不单单只有旅游效能

其浓郁书香、文化底蕴、历史人文

正方方面面浸染人们的生活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去打卡

枫泾古镇的程十发祖居

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枫泾古镇 程十发祖居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镇和平街151号,有一座静谧恬然、翰墨溢香的古建筑,这里便是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祖居。建筑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幢布局,硬山灰瓦顶,穿斗式结构,底层为落地格栅门,上层窗为格栅窗。现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祖居内恢复了程十发祖父、父亲行医的诊所厅堂和程十发出生居住的卧室,卧室里雕花床、梳妆台一应俱全。同时,祖居内还展出了程十发部分画作以及生活、创作用具,为研究程十发早期在枫泾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载体。

程十发,原名程潼,1921年4月出生于枫泾,家中三代都是悬壶济世的中医师。1923年,程十发随父母由枫泾迁居松江。父亲程欣木行医之余喜好书画艺术,家里的墙上壁间,经常挂满各种艺术作品。由于从小“沐浴”着家庭的书香气氛,使得程十发很早就喜欢上了美术。

1926年,6岁的程十发受同乡张祥河、孙张铸启蒙,以胡佩衡主编的《山水入门》《芥子园画谱》作为始学范本,开始了初步的国画学习。1928年,父亲程欣木病故,家境逐渐变得困难,一家人全靠母亲售卖膏药度日。虽然家境贫寒,但程十发依然勤习书画,并于193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受业于王个簃、李仲乾、汪声远等名师。次年,教师李仲乾以“一程十发”之意为他取字“十发”,自此便以程十发为名。

程十发祖居

1942年,美专毕业不久的程十发在上海大新公司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在沪上崭露头角。程十发有着矢志艺术的坚韧信念和追求个性的创新勇气。他擅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兼学南、北宗名家,人物、花鸟探求梁楷、牧溪的减笔画、陈洪绶的造型和线条、任伯年的布局和笔墨技巧。古今并蓄,杂学旁搜,融入他自己的艺术血脉,力求变法,追求创新,形成风采焕然、气韵淋漓、笔墨清新、深厚空濛的国画艺术风范。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程十发从山水转向人物。作品《歌唱祖国的春天》《向毛主席报喜》等,以繁复精细的人物刻画,绚烂亮丽的色彩表达,既展现了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又展露了超强的主题创作能力。《歌唱祖国的春天》,是程十发的成名作,也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无论在构思立意还是在画面表现上,都展现了画家寓浪漫主义风格和理想主义精神于现实生活的关怀之中。

国画《歌唱祖国春天》

上个世纪60年代,他还曾在枫泾镇中洪村生活、作画,和金山的农民画家们打成一片,让国画与农民画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留下了我国美术史上的动人一页。在枫泾的那段日子里,程十发不仅指导了枫泾的美术爱好者,还常常与金山的农民画家们一起探讨画作风格的互融,并在自己的部分国画作品中加入了农民画的风格,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

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

程十发一直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也时刻关心着家乡年轻一代的成长。1976年8月,程十发曾来到枫泾,在镇文化站为美术爱好者示范作画。1977年11月,程十发在枫泾体验生活并创作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期间,热情带教故乡的一批青年美术爱好者,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次,一位青年大胆问:“程先生,我们学得好画画吗?”程十发意味深长地说:“聪明人,一学就会,一学就放,学不好画画;只有不聪明,但坚持画下去的,才学得好。”程十发的话,鼓励了当地美术爱好者,其中不少人后来在绘画创作上颇有建树。

程十发祖居

程十发画如其人,他真诚质朴,心境明澈,和谐安详,热情奔放。他热爱故乡,有着深厚的故乡情怀。2002年5月,一本集中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声等画家在枫泾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在该书中写道:“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一个小镇跨越吴越两地,一定有它的特点,所以使人流连而神往。”“我的老家在枫泾,无形中育我成长的正是吴越文化。”目前,这段小言就镌刻在程十发祖居的后院里。

程十发《小言两句》

2004年,枫泾中学成立程十发国画艺术班,程十发为该班20多名学生赠送了大量画笔、宣纸等,并多次到校给予指导,为家乡绘画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07年7月18日,国画大师程十发病逝于上海,按照生前所愿,葬于枫泾,叶落归根、魂归故里。

今年,适逢程十发诞辰100周年,相信诸多纪念活动也将陆续开展,以缅怀这位对新中国美术发展及海派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绘画大师。

程十发祖居

资料:文旅金山

编辑丨陈忆文

责编丨俞萝寅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