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梅花奖|《战地黄花》:首部用晋剧歌颂战地记者英勇事迹的创新之作

2021-05-14

太行巍峙,书写着红色革命文化的壮美;汾水长流,潋滟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5月14日晚,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剧目晋剧《战地黄花》将在南京上演。演出前的发布会上,该剧主创分享了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主演郑芳芳还展现一段剧中唱词,高亢激昂、粗犷亲切。

首部用晋剧歌颂战地记者英勇事迹的创新之作

晋中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单位在此驻扎,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徐向前、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里竖立着敌后新闻事业的一面旗帜。

抗战时期,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在左权县成立了北方办事处,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新华日报》华北版、《战斗报》、《先锋报》、《胜利报》等多个新闻单位驻扎,大批新闻工作者在这里战斗,他们出版的报纸、刊物达十余种,数十万份出版物被源源不断送到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手中,对于宣传和组织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建设太行革命根据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何云等57名新闻烈士长眠于此,书写了党的新闻事业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为了纪念和弘扬抗战时期新闻战士以笔作枪、抗战报国、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晋中市纪委监委、晋中市委宣传部精心打造了红色晋剧《战地黄花》,该剧由榆次区委、区政府承办,榆次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和晋中晋榆晋剧演出有限公司演出,生动讲述了抗战时期华北《新华日报》新闻战士黄君珏在1942年5月的反扫荡中,为了解救躲在山洞中的战友和太行山的父老乡亲,舍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在太行山庄子岭的感人故事。

该剧导演贾宝宝介绍,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晋剧团自 1955 年成立至今,一直是一个标准的县级剧团。2019年4月初排该剧,2020年1月将该剧搬上舞台,目前已经完成了100多场演出,成为全国第一部用晋剧艺术展现战地记者英勇事迹的创新之作。

保留“山西梆子”特色又添加了很多表演程式动作

粗犷、热情、高亢、激昂,作为山西的“特产”,晋剧极具地方特色,又称山西梆子。晋剧的表现技巧多姿多态,难度也较大,如翎子功、帽翅功、椅子功、鞭子功、梢子功等都很有特色。

剧中黄君钰(郑芳芳饰)是一名战地新闻记者,她以笔为枪、抗战报国,为保护战友和父老乡亲,最终壮烈牺牲在太行山。

演唱中,黄君钰有悲愤激昂的抗战誓言,也有温柔的儿女情长,郑芳芳以刚柔并济表演方式,表达出新闻烈士宏大的家国情怀。现场,郑芳芳还即兴演唱了一段,音调时而高亢,时而悠扬,跌宕起伏,直戳人心。

该剧导演贾宝宝说,为了更好的展现晋剧传统程式的特色,团队改进加工了牛皋、钟馗等传统人物的表演程式动作,并将其运用到了八路军教导员的人物塑造上。“好看、可爱,又粗犷。该剧的最大亮点就是,既歌颂了现代英雄人物,又不失传统文化之传承。”

今年刚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据了解,为打造文艺精品,著名编剧姚金成、东风、作曲秦书瑞、导演贾宝宝等主创人员几上太行山进行采风,挖掘华北《新华日报》社在抗日战争中悲壮、惨烈的动人事迹,经过精心整理、编创、排练等,2020年1月,红色晋剧《战地黄花》搬上舞台,成为全国第一部用晋剧艺术展现战地记者英勇事迹的创新之作。

主演郑芳芳和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过硬的功底,将感人故事呈现在人们眼前,传递了激荡人心的奋进力量。好评如潮!2021年2月,该剧荣获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文艺作品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晋剧演员郑芳芳凭借晋剧《战地黄花》入围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是晋中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晋中将坚持把繁荣新时代文艺事业作为工作着力点,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创造更多文艺精品,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