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海经到封神演义,古代神话也有自己的变化
在中国古代,神话、哲学和宗教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就像是佛教本质是宗教,但佛陀、罗汉等等又是如同神话般的生物,很多佛教思想确实和民间、道家、儒家息息相关的哲学内容。这也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先秦时代,神话是零碎的,是在很多民间传说中流传的,是诗人口中的故事。但无一例外这些神话都反映着古人对待生活和灾难的态度。所以在这里的神大致等同于妖。祂们会因为愤怒而降祸于人类,也会因为喜好帮助与人类。那时的宗教是为了生活而祭祀,而祭祀对象又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而不同。
正是因为这样,先秦时候的神话他散碎而没有一体性,他和民生有关也反映着老百姓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山海经》记录这些神话的时候是把他们和历史放在一起的,在地理、文化和历史中间,神话也就没有那么万能了。
之前提到过《西游记》是利用了几千年佛教、道教的演变加入儒家思想来反映现实的讽刺性小说。它确实给神话故事定了个框架,但这个框架还是为神话故事服务的。
到了《封神演义》里一切都不同了。这部《封神演义》不是单纯的神话故事,哲理性和故事性都不是很强。但它却影响了后来的很多网文,对于二次创作和三次创作都有着十足贡献。
在《封神演义》中漫天诸神乃至西方的一系列神明、佛陀都有了由来和归属,就仿佛一个设定集一般对于神话世界有了笼统的定义。其实这也是明朝后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先秦已经不同了,他们不再满足于求神求生,而是想要给这诸神一些绳索,让神明开始反应民间疾苦,让神明也开始屈服于命运。这或许是时代给予人不同的感受。
当然还有一些不同也和《西游记》一样,就是宗教的扩大化。当时的中国文化已经开始接纳一些不同地方和不同地域的文化,他们都融合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和先秦时期那样,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神明和文化。这也是大统一王朝的价值所在。
但是如果要探究中国古代神话的话,其实依然很难给出一个界定。这漫长的岁月,文化变了一波又一波,哲学思想和政治也随着人性进行变化,没有一种是恒远不变的,所以神话自然也具有时代意义,而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