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咸阳姜家村发现一西汉墓群

2021-05-17

近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咸阳市秦都区装备制造产业园恒泰新家园项目的建设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该项目建设用地勘探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项目建设用地位于咸阳秦都区马泉街道姜家村一带。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38座,出土陶、铜、玉、铁等各类随葬品587件(组)。138座墓葬中,除一座近代墓之外,其余137座全部为汉墓,墓葬时代从西汉早期至新莽时期,其中大部分墓葬时代集中在西汉中晚期。墓葬按形制可分为竖穴墓和洞室墓两大类。竖穴墓葬共10座,根据形制分为竖穴土圹墓(8座)和竖穴砖室墓(2座),均为单室墓,分布于工地西南部,形制较小,深度较浅,随葬器物较少。洞室墓共127座,竖穴墓道洞室墓共76座,其中竖穴墓道土洞墓31座,竖穴墓道砖室墓45座(竖穴墓道小砖墓17座,竖穴墓道空心砖墓28座);斜坡墓道洞室墓共51座,斜坡墓道土洞墓26座,斜坡墓道砖室墓25座(斜坡墓道小砖墓7座,斜坡墓道空心砖墓18座)。洞室墓形制较大,相对较深,多在地表7米以下,有单室、多室,随葬器物相对较为丰富。举例如下:

竖穴墓葬如M34,平面呈长方形,长3.3,宽1.9,残深1.6米。墓室内填土为浅黄色五花土,土质较软,未经夯打。墓葬被盗扰,未见葬具及人骨。出土随葬品位于墓室中部偏东南,有陶器、铜钱、弩机等。

M34墓葬形制

竖穴墓道洞室墓如M20,东西向,由墓道、封门、墓室三部分组成。总长6.5米。墓道位于墓室东部,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7,宽0.9,残深4.2米,口底同宽,底部距原地表10.2米。封门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封门槽残留木板痕迹,应为木板封门,封门槽宽20,进深10厘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8,宽1.5~2米,西宽东窄,墓室东部南北两侧各有木板槽,宽20厘米,至洞室顶,底部木板槽厚10,宽20厘米。有人骨及动物骨骼,残留不全,葬具不详。出土随葬器物有陶罐、铜镜、铜鍪、铜臼杵、铜量等。

M20 墓葬形制

M20 墓室情况

空心砖墓葬如M51,斜坡墓道空心砖墓,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墓道平面呈长方形,长12,宽0.8,西端深5.6米。墓室为砖室,平面呈长方形长4.6,宽2.87,高1.5米。墓室底条砖东西向齐缝平铺,四壁空心砖错缝立砌,高0.8米。墓室南北两侧各有一“T”型侧室,宽1,高1,进深2.2米,至顶东西又各进深1米,侧室都为空心砖铺地,壁立砌,盖空心砖顶,墓室内填红褐色淤土夹杂空心砖残块;墓葬被盗扰,未见葬具及骨骼;出土随葬器物有陶壶、陶罐、铜染炉、车马器、铜盆、玉觿、玉剑彘等。

M57,竖穴墓道空心砖墓,南北向,总长6.9米。由墓道、耳室、封门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6,宽1米,口底同宽,开口距底深3米,底部为缓斜坡,墓道西部0.42米处开一耳室,东西向,空心砖结构,四面砖墙,空心砖错缝相砌,砖长86,宽42,厚20厘米;封门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空心砖封门,上部有部分坍塌,只余底部三层,残高1.1米,砖长1.1,宽0.42,厚0.20米;墓室位于墓道南部,平面呈长方形,空心砖结构,南北长4.28,宽1.96,高1.1米,四壁空心砖错缝相砌,顶部空心砖人字形对顶残留13排,部分坍塌不完整,墓室内有部分黄色淤土进入,大致保持原样,墓室东壁0.5米处有一耳室,东西长2.96,宽1.3米,四面砖壁,填土为黄褐色淤土,盗洞由东耳室东壁进入,至主墓室。由于早期盗扰,清理过程中未发现骨骼及葬具。出土随葬品有彩绘陶壶、陶罐、陶仓、陶鼎、车马器等。

M57墓室情况

结合近年西汉帝陵考古调查了解的茂陵邑和平陵邑的位置范围,本次墓葬区距离茂陵邑东北距离约2.3公里,距平陵邑的西北距离约为4.9公里,基本位于两者北部中间的位置。根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初置茂陵邑,建元三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夏,“又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三辅黄图》引《三辅旧事》:武帝“徙户一万六千,置茂陵”,而平陵邑的设置是在宣帝时期,本始元年及二年都有过一次大的人口迁徙,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经过几十年的人口迁徙和繁衍,仅茂陵邑的人口在西汉末期就达到了27万人。

结合本墓葬区的位置和当时的人口状况来判断,我们推测这是茂陵邑和平陵邑居民的一处墓葬区域,这个墓葬区域是从西汉早期开始零星使用,从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使用,并一直沿用到新莽时期。另外,在姜家村西南渭店村有汉代墓群,1950年至1970年,曾暴露小砖券墓和空心砖墓数座,出土陶罐、陶灶、铜镜、五铢钱等;马泉村西北约300米处,分布有汉代墓葬,20世纪70年代曾出土黄釉陶锺、铁剑、“大泉五十”铁币等。姜家村东安家村、程家村、陈家台村、大泉村、魏家泉村分布有汉代墓群。

结合上述资料判断,本次发掘的墓葬区应为西汉时期一处大墓葬区的一部分。在本次墓葬区的东北部,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历年来发掘了大量的西汉墓葬,有中小型平民墓葬,也有高等级官员墓葬,姜家村墓葬区资料的发掘收集,对于我们研究西汉墓葬的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M51出土铜染炉

M51出土凤形玉觿

M51出土龙形玉觿

M51出土剑彘

对于西汉空心砖墓葬的研究,本次发掘也收获了重要的资料。共发掘了46座各形制的空心砖墓葬,在数量上和类型上都是历年来之最。其中M51出土器物类型丰富,造型精美,出土的铜染炉与江西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铜染炉形制相同,还有龙凤型玉觿、玉剑彘和战国铜剑等器物,可推测墓主的身份地位很高。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合作对M57出土“太医”彩绘陶罐组及陶仓中的包含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能够确定种类的有麻、黍、粟、豆、麦等,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代的五谷为麻、黍、稷、麦、豆,而稷通常来讲指的是粟或者黍。《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稷与黍,一类二种”,《尔雅·释草》中也提到稷,三国时期孙炎注解为“稷,粟也”。结合以上种种说法,都能说明本次出土陶仓内的包含物就是当时的五谷。而“太医”彩绘陶罐,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太常和少府的属官都有太医令、太医丞,区别就在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太医令一人,六百石”出自《后汉书·百官志》,这些资料相结合,可以推测出当时六百石官员的墓葬规格以及随葬品。进一步综合这些资料可以将咸阳地区空心砖墓葬做出系统的划分,本次发掘为研究咸阳地区西汉时期空心砖墓葬及不同阶层的墓葬规格和随葬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这次姜家村墓地发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首先,推测该墓地应为茂陵邑或平陵邑的居民埋葬地;其次,大量空心砖墓的发掘,为研究汉代空心砖墓提供了大量资料;另外,该墓地出土的精美文物为研究汉代的文化、丧葬制度和粮食作物都提供了重要资料。

来源:中国文物报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