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辈子迟早是要哭一场的|一周新书推荐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林子人
1《寻隐者不遇》
尹学芸 著
译林出版社 2021-4
2016年,尹学芸的小说《我的叔叔李海》(原名《李海叔叔》)位居首届《收获》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榜榜首,该作品也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小说里,住在山沟里的李海叔叔一家经常到住在天津乡下的“我”家中作客,捎走“我”家的物资,“我”却经常告诉小伙伴,李海叔叔家住大城市,有很高的大楼和影院。尹学芸在城市与时代的变迁中书写了一个家庭跨越20年岁月的漫长成长。个人与家庭、个人与时代在小说中成为了紧密的整体。写作这部小说前,尹学芸是一个已过知天命之年,坚持写作多年却惨淡经营的写作者,直到那个时候,她的小说创作才终于爆发,并且引起了文学界的重视。
在中篇小说集《寻隐者不遇》里,尹学芸继续关注着小人物的生活悲欢。这本书的同名小说里,作者写了因为一次野游遇见了隐者而引发的都市男女之间微妙的感情变化,他们相互纠缠,又最终远离,留下的只有怅惘。《望湖楼》中,本意图报恩的饭局却带来了无可挽回的灾难;《苹果树》里,一个女人编织着美满的故事,从而隐瞒了真相;《喂鬼》则讲述了主人公为了逃避骇人的丧葬习俗在滇西躲避的感慨……尹学芸以平视的姿态,讲述了过去与现在的旧山村与新城市。
《大地之上》
[加拿大]罗欣顿·米斯特里 著 张亦琦 译
天地出版社 2021-6
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罗欣顿·米斯特里1952年出生于印度孟买,曾三次入围布克奖短名单。本书英文书名是A Fine Balance,译林版曾译为“微妙的平衡”,新版则翻译成了“大地之上”。在2014年,英国《每日电讯报》评选出亚洲十大小说,排名第一是《红楼梦》,本书排名第二。
“这对你正好是个锻炼,人这辈子迟早是要哭一场的。”这是小说中一位主角讲出的话,被编辑摘录出来放在腰封上,展现出了本书的悲凉底色。小说讲述了当代印度几十年中的变化。印巴分治、城市化变迁;印度单身女性的生活;种姓制度带来的歧视等,都在不同年龄和身份,却背负这各自苦难的四位主人公身上体现。小说以1975年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开篇,从而写出了印度数十年的变化,不仅勾勒出特殊历史背景下人物的命运,也由此写作了民族血泪史。
《日本贫困女子》
[日]饭岛裕子 著 吕灵芝 译
新星出版社 2021-5
非虚构作家饭岛裕子在《日本贫困女子》里采访了日本47名女性,她们来自各行各业,是年龄大约在20-40岁的未婚单身女子。作者在书中揭示了,“男主外”模式正在崩坏——终身雇佣制正在崩溃,非正式雇佣正在扩大——在这种情况下,能当家庭主妇的,只有正式雇佣体制内收入高的男性的配偶。很多女性也必须外出工作,然而饭岛也揭示了女性职场的许多问题,例如非正式雇佣的黑暗,她看到女性多的岗位被置换为非正式雇佣的几率更大,而且一旦走上非正式的道路,就会因为缺少履历、年龄变大、上一份工作时间短等难以获得提升。女性即使是当了正式员工,也常常会遇到黑心企业,要么必须忍耐长时间劳动,要么就是在严苛的条件下工作,甚至常常会有职权骚扰、霸凌、人际矛盾等问题,而许多女性都会把责任归结于自己。女性独立工作的道路异常艰难。
饭岛认为,“女性贫困”常常被媒体宣传渲染以吸引人们注意,但越是这样,越容易让人们认为“女性贫困”是特殊现象、是个人问题。因此,她力图在本书中揭示贫困和雇佣关系崩坏等社会结构问题。
《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
[美]托马斯·特劳特曼 祝 林玉菁 译 王岚 程彤 校译
天喜文化|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1-4
这是一本关于印度文明史的入门书。本书原本是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印度文明通史”课程讲义,作者托马斯·特劳特曼是美国历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密歇根大学历史与人类学荣休教授。他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了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和文化。
印度的社会制度与宗教规范于吠陀时代,这也是现在印度传统文化的源头。跟阿拉伯与中亚间相互交流后,天文、科学等知识也在印度流行。笈多王朝时建立起古典形式代代沿用并得到了传承,虽然经历穆斯林与大英帝国的统治,也未完全伊斯兰化或者西方化,反而融合成印度独有的样貌。随后,民族主义也给印度注入了新的活力。历经五千年中各个时代的演变,融合多元文化的经验,与众不同的印度文明才呈现出今天的样貌。
《狼的文化史》
[法]米歇尔·帕斯图罗 著 白紫阳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5
本书作者、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帕斯图罗看到,无论是哪种文明之下的人类社会都会建立起对动物世界的想象场域,而这种场域常常是围绕着几种动物建立起来的。从这几种动物出发,会形成“动物中心圈”,并由此逐渐形成一张交织着神话、传说和形象与符号象征的网。
关于狼,你会想到什么?《小红帽》里的狼外婆,《三只小猪》里的野狼,还是《暮光之城》《哈利·波特》中的狼人?作者在写作本书时,也是狼在欧洲被潮流追到风口浪尖的时候,那时候狼在很多本来已经绝迹的地方重新出现,引发了人们的兴趣。过去贪婪嗜血的狼的形象,也因为不少人的干预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狼不仅成为了受到保护的野生动物,还被赋予了优秀的品质。作者从历史档案中梳理出了一部狼的文化史,并指出,关于狼的看法会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机器中的达尔文主义:全球智能的进化》
[美]乔治·戴森 著 刘宾 译
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5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自动化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可以过上轻松的生活。很多人都开心地宣称自动化将带来一个生产力更高、效率更高、股东分红更丰厚的美好新世界,但是也有人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人力的需求将会削弱,首先是那些需要亲力亲为的基层劳动力会被机器取代,在未来,机器的灵巧度类似甚至超过人类,甚至还能模仿人的社交智商和创造力。这样,即使是那些看起来还没有办法被取代的工作,也不能够拥有绝对的保障。
那么,人类究竟是怎么进入这喜忧参半的数字时代的?机器又是怎样,在竞争中不断成长,不断进化的?科学技术史学家乔治·戴森长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技术演化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在本书中,从霍布斯描述的利维坦巨兽到分布式计算与博弈论,从图灵参与设计的“巨人”计算机到冯·诺依曼提出的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理论,乔治·戴森回顾了信息革命的完整历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该作品成书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有些内容在今天的读者眼中或许会有些陈旧。
《美人图》
孟晖 著
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2021-4
虽然因为全球化,中国现代的都市女性和西方女性的共同点越来越多,但是,中国古代女子究竟是怎么生活的呢?她们是不是有一些独特的美丽呢?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研究者、作家孟晖在古典生活美学随笔集《美人图》里,用“斗妍”、“情寄”、“佳节”、“红妆”、“服饰”、“起居”、“雅趣”七个部分讲述中国古代女性怎样追求美。
孟晖长期致力于研究古代物质文化史,尤其是古代贵族女性的生活,著有《潘金莲的发型》《贵妃的红汗》《花露天香》等。读者可以她的笔下,发现中国独有的古典之美。同时,她也在破除对古代女性的刻板印象。例如书中她就提到,虽然大家的印象里,传统女性是羞涩、谦退、内敛的,但其实,文献中呈现的她们往往并非如此——为了在残酷的社会里获得优势地位,一部分勇敢的女性在搏出位时,会表现出惊人的胆量和超凡的能力。孟晖由此不仅展示出古代女性的生活趣味,也展现出她们独特的活力。
《与身体为敌》
[美]芭芭拉·艾伦瑞克 著 梁卿 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1-4
已经证实最长的人类寿命属于1997年以122岁高龄去世的法国妇女珍妮·露易丝·卡尔梅特,她一辈子没上过班,她喜欢打网球、游泳、击剑、狩猎和登山;85岁时开始击剑,到111岁住进养老院,每天早晨都从在轮椅上做操拉开一天的序幕。不过,她爱吃牛肉、油炸食品、巧克力和重糖重油的蛋糕。甚至,她还抽烟,有时抽雪茄。她的一些举动似乎非常“健康”,另一些举动又似乎非常“不健康”,那她为什么还是能活那么久呢?
本书作者芭芭拉·艾伦瑞克既是癌症痊愈者,又是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她在开始撰写本书时70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是“死亡不再需要多费说明的年纪”,但是人们好像总也不能够心甘情愿地、“自然地”老去和迈向死亡。因此,医疗产业给了我们长命百岁的许诺,一切似乎都可以掌控,然而,她对这样的现实进行了看似挑衅的书写,并问道:我们是想活得更久,还是活得更好?芭芭拉·艾伦瑞克在本书中从个人经验、社会趋势,到通俗文化及最新的科学文献,说明我们所做的很多其实只是白做工。对于衰老,我们无能为力,基因和细胞的发展有自身的运作方式,它们会做出自己的“决定”,虽然这决定并不总是对我们有利。她的结论是,身体不是人类可以轻易控制的载体,人类科学很难通过改变而变得长寿。也就是说,我们长久以来自以为维持健康的手段,某种程度上是以身体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