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澧县孙家岗遗址2020年度北区发掘简讯

Image 2021-05-18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是洞庭湖地区目前可确认的唯一一处以肖家屋脊文化堆积为主体,且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夏代早期遗址。该遗址于1991年曾发掘过33座土坑墓,出土物中除陶器之外,还有包括一对精美透雕龙凤玉佩在内的26件玉器,从而使该遗址名扬学界。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实施了系统勘探,发现该遗址由墓地和环壕聚落两部分组成,墓地位于遗址东部,环壕聚落之外。之后的2016至201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四个年度对该遗址墓地进行发掘,厘清了墓地的结构布局。2020年,孙家岗遗址田野工作重心转移至由环壕围绕的居址生活区,在该区域近南北轴线部位分南、中、北三个发掘区进行发掘。其中北区的发掘南北向一线布设5×5平方米标准探方5个,实际发掘面积96平方米,揭示出一大批居住生活遗存,使我们对孙家岗遗址的聚落结构布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图一 2020年发掘北区位置图

2015年的系统勘探工作表明,孙家岗遗址由环壕所围绕的居址生活区域,其原生土面南高北低,北部区域原生土面普遍比中南部区域相对低1-1.5米。且相对于中南部区域文化堆积普遍不足50公分,且堆积简单,人工遗物少的情况,北部区域的文化堆积则厚得多,普遍超过1米,多处区域超过1.5米。而且文化堆积种类多,性质复杂,多见富含人工遗物的黑灰色生活废弃类堆积与灰黑色淤泥类堆积。2020年度北区的发掘,实际上是一次勘探性的发掘,目的就是对这一区域文化堆积的情况与性质有一个了解。

图二 孙家岗遗址2020年度发掘北区

图三 孙家岗2020年发掘北区堆积概况(TN25E04南壁剖面)

2020年度北部发掘区文化堆积厚1.7-2.1米,不足一百平方米的发掘区内,先后揭示出房址或建筑遗迹8组,灰坑37座,灰沟11条,灶坑1个,另外还有瓮棺墓3座。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少量石器。陶器皆为残片,多呈灰黑色,红陶也较多,少量橙黄陶与磨光黑陶,多见篮纹、绳纹和方格纹,器型可辨认出较多的宽扁足鼎、矮领罐、圈足盘、折沿盆、平底钵、高圈足或长柄的浅腹豆,以及圈足杯、斜腹杯、饼足杯、扁腹壶、鬶、缸、器盖和纺轮等。少量石器,可辨器型有斧、锛、钻、刀和矛等。从出土遗物特征来看,发掘区文化堆积整体皆属肖家屋脊文化,未见时代更早或更晚的文化堆积。

从遗迹性质与文化堆积包含物特征来看,整个发掘区所揭示的文化遗存以居住生活废弃堆积为主,综合判断,孙家岗遗址2020年北部发掘区所在区域从早到晚一直都是居住生活区。

限于发掘面积,8座房址皆仅揭露出局部,但可看出房屋建筑形式之多样,有立柱式,有基槽加立柱式,还有仅见基槽而不见柱洞者。第三种建筑遗迹基槽内填土较纯净而致密,判断是一种土坯墙的建筑形式。其它坑、沟状遗迹内填土多杂乱,富含炭屑与陶片等,属生活废弃堆积。见1座灶坑遗迹,圆形坑状,壁陡直,四壁被烧结成2-3厘米厚红烧土,可确认为居址生活类遗存。但发掘区内未发现与灶坑开口于同层位的房址遗迹。

图四 立柱式房屋建筑遗迹(F24)

图五 基槽加立柱式房屋建筑遗迹(F27)

图六 基槽式房屋建筑遗迹(F25发掘前)

图七 灶坑遗迹(Z1)

另外在发掘区内还发现有3座瓮棺墓,以陶罐或去掉了鼎足的陶鼎为瓮棺,完整者其口部还覆有一钵。该瓮棺体积较小,最大径与高度皆仅有30厘米左右,判断是夭折的婴幼儿,因尚未成年,所以没有入遗址东部的公共墓地,而是就近埋藏于居址附近。

图八 瓮棺墓(M350)

对比南区所揭示出的四连间夯土墙建筑F13,北区所揭示出诸房址遗迹的规格明显要低一档次。而且南部F13房址区域及其附近,基本不见生活废弃堆积,而北区所揭示出诸房址周边多生活废弃堆积,堆积杂乱。所以孙家岗遗址由环壕所围绕的居址生活区,其北部地势较低的部位是普通聚落居民居住生活的区域,而南部地势较高的区域,或为氏族公共活动区,或为聚落上层阶层的居住生活区。即居址区南北之间是存在功能区划的。

图九 穿孔石刀残件(H60:2)

图十 石矛残件(TN26E04:1)

转载自 湖南考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