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盲盒“挖宝”到博物馆“探宝”——体验打开博物馆新方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人们对于历史的好奇与探索从未停歇。近年来,设计精良的主题展、贴近生活的文化互动活动、花样翻新的文创产品,使得博物馆参观人数逐年上涨,并逐渐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为纪念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国宝探秘考古盲盒”近期亮相山东博物馆。人们在博物馆通过“挖宝”探寻考古的乐趣。
拿起洛阳铲,举起“考古刷”,简化还原的挖掘过程满足了大家对考古的好奇心,也能让体验者初步感受考古工作人员的艰辛与执着。
据了解,山东博物馆将9款代表性馆藏文物的仿古复刻版做成了盲盒,包括青铜器、玉石器、陶器等。大家不仅可以当场“挖宝”,还可以带着开出的“宝物”在博物馆内与相关文物打卡“合影”,获取文物更详尽信息的同时,增加拆盲盒的仪式感,实现“把文物带回家”。
(图为山东博物馆大厅内陈列的最新推出的文创产品“国宝探秘考古盲盒”)
“山东博物馆考古盲盒最近一上市就颇受欢迎,每天线上加线下的销售量接近一百个。”山东博物馆产业发展部部长孙若晨说。她表示,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博物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通过赋予馆藏文物新的时代意义,让沉寂在库房里、摆放在橱窗里的文化资源“活起来”,融入百姓生活。
济南市一名一年级小学生李吉琨抽到盲盒后,便在博物馆互动区域立刻动手体验,20分钟就成功将“洪武通宝金币”挖出,高兴地让爸爸带他去真品展陈处“打卡”。他的爸爸李斌表示,这种形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体验发掘文物的过程是很好的教育,可有效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现在博物馆有很多互动活动,我们只要有空就会过来参加。”李斌说。
(图为在山东博物馆的参观者体验现场“挖宝”)
近年来,博物馆逐渐变成“网红”,以各种形式频频出现在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上。出文创、上综艺、开直播……不少博物馆还开启了线上云展,数字化展陈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实践链条。
摩洛哥留学生法蒂玛现在就读于山东财经大学,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中国文化,来到济南后就成了山东博物馆的粉丝。她和周围的留学生朋友经常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来逛博物馆,她还把博物馆的数字化云展览推荐给摩洛哥的朋友们。
“博物馆网上的展览制作非常精致,在世界各地只要打开网络就能看到这些精美的文物,感受中国独特的文化,大家都觉得很棒!”
山东大学(青岛)博物馆馆长肖贵田表示,文物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让博物馆更接地气,在传统功能基础之上,借助这些新方式可以让博物馆更好实现教育大众、传递价值、链接社群、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等功能,吸引更多人关注历史文化,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记者:赵小羽
编辑: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