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赵昌平文存》出版,一位学者型出版人的职业、志业与事业

Image 2021-05-19

3年前的5月20日晚,上海著名出版人、唐诗研究专家、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赵昌平因心脏病突发遽然离世,享年73岁。消息传来,众人震惊、哀痛。在赵昌平辞世3周年之际,上下两卷《赵昌平文存》由中华书局推出。5月18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上海市出版协会、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纪念赵昌平逝世3周年追思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

赵昌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2年华东师范大学唐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编辑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广西师大三校兼职教授。从事编辑出版工作30多年的他,见证了中国出版业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到融合发展的进程。

《赵昌平文存》由近百篇文章组成,分十个专题,包括中古诗学、唐诗史论、李白研究、诗人考论、治学门径、书序书评、神话研究、出版专题、杂谈及其他、怀人忆旧。其中“出版专题”是对古籍整理和出版业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怀人忆旧”是怀念师友、回忆母校等的散文,其他七个专题则全面展示了赵昌平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诗学等方面的文章和卓识。“这是一个杰出出版人的学术人生结晶,也是一个为人作嫁者的美丽的衣裳,属于中国出版界,也属于中国学术界。”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说。

“第一个关键词是唐诗史,这部文存的大部分篇目是围绕唐诗史展开的,而中古诗学是治唐诗史的先导与根脉。第二关键词是出版活动,如果说唐诗史是赵昌平的志业,出版就是他的事业。作为‘志业’的唐诗史论更多侧重于个人、独立、自我,作为‘事业’的出版则更多倾向于集体、合作、他者;治唐诗史需要高质量的‘燃烧自己’,出版需要有水平的‘奉献自己’。第三关键词是三合一,除了出版、学术、社会工作三合一,海派、京派、‘草根’派也是题中之义。最后一个关键字是‘士’,赵昌平的文章中有一股‘士’的独特力量,读来既有学术上的收获,同时有人格、情感上的影响和震撼。”《赵昌平文存》编选者、海南大学教授海滨说。

“尽管构想中的《唐诗史》没有完成,但收入《赵昌平文存》中的系列论文,已经具备了唐诗史的基本框架,而赵昌平自著及协助马茂元先生完成的多种唐诗选本,也具备这方面的意义。”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认为,赵昌平的唐诗研究成就及其唐诗史写作构想,是他留给当代学术的宝贵财富。“赵昌平的唐诗研究在国内独辟蹊径,他希望突破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作品为主的一般写法框架,主张宏观和微观研究的汇通,力求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探寻文学现象更深层的内涵,一点点地从中抽绎出诗史演进的轨迹。他又特别重视对诗歌的感悟力,强调文学的内在规律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个性。”

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认为,《赵昌平文存》是对他一生学术成就的总结,很多研究方法对学界依然有指导意义。比如,这部文存中关于追溯李白思想和创作源头的一系列论文,分析之深切精辟,在相关研究中独树一帜。

“赵先生是学术大家,但我请他帮忙的就是编辑上的事情——帮我通读《天香》,抓‘硬伤’。后来,他为我抓出的‘硬伤’固然很重要,他的提醒也非常具体,更重要的是他提醒我很多说话的文理,这恰恰是当代文学很缺乏的。”在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眼中,赵昌平是一个较真、可靠的人,总是尽心尽力予人帮助,“在零星接触中,我们建立起了一种更像是师生的关系。除了文存中收录的学术文章,他还有另外的才情一面,比如写花草的闲章,期待这些文章也能集成一册。”

“赵昌平为人温厚诚恳,思想开阔。”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提到赵昌平晚年投入精力的“中华创世神话”梳理与研究,“在对中华神话的追索中考察其产生的系统,解说中华民族的精神,阐述中华文明建立的过程,这项工作背后是他的胸怀、思想和责任感。”

“赵昌平是一位有丰硕成果的学者,也是一位有众多建树的出版人,出版人是他的职业身份。在长期的出版生涯中,赵昌平形成了清晰的出版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编辑出版的观点,策划出版了一大批至今仍为读者所欢迎的具有很高学术质量和很大影响力的图书,成为一位有思想、有实践、有业绩的出版人。”上海市版协理事长胡国强说,追思赵昌平,缅怀他的业绩,就是要向他学习,做好出版工作,竭诚为出版人服务,努力为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