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特辑|今年5·18,这座博物馆和社区一起“串了个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骤然席卷全球。在很多地方,逛博物馆像很多看起来平常的事情一样,也不再是一件可轻松实现的事。然而,危机也可以成为加快博物馆创新的催化剂,尤其是在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体验及传播形式方面。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呼吁全球博物馆欣然迎接这一时刻并积极引领变革,尝试新的复合式博物馆文化成果模式,并将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作为北京市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将一如既往地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积极探索赋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渠道与方式,通过提供多种优质展览、活动及服务,全力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达到让社会大众对博物馆事业有更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的目的。
5月18、19日期间,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通过开展以“文化艺术进社区”为主题的社区交流活动,以丰富多维的互动形式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让优秀文化惠及百姓、暖心百姓,并扎根百姓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来自博物馆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此出发,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在这个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特邀两位熟悉的“老邻居”“老伙伴”——海淀区羊坊店街道科技部社区和海淀区羊坊店街道永红社区,一起“串个门”。
1
社区居民“请进来”
博物馆是城市的会客厅,是文化交流的场所。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组织以“弘扬中华家风、家训,体验科技赋能艺术”为主题的参观活动,邀请海淀区羊坊店街道科技部社区居民走进艺术馆,感受新时代、新场景下科技如何赋能传统文化,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
活动现场合影留念
感受时代家风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是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连续四年策划推出的固化品牌项目“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本年度的成果,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共同主办。
以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我们将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书传递至社区居民们的眼前。
中华世纪坛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现场
从最古老的战场家书,到最贴近生活的抗“疫”家书,讲解老师声色并茂的解读深深打动了社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勾起了他们对昔日艰难岁月的难忘记忆。
这些鸿雁传书也许对于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来说并不寻常,但却是他们年少时日夜盼望的惦念。期盼着书写着家中一切平安的报信,期盼着爱人热烈关切的信笺,期盼着牙牙学语的儿女的半张涂鸦......
如今,随着即时通讯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甚少通过书信传递信息与情感,但还好仍有博物馆等文化空间,能为我们贮存过去的珍贵回忆,恢复“美好如初”。
“我今年66周岁了,这样系统、全面地观看一个家书主题展览,可以说是非常震撼。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样虚实详尽、图文并茂的家书集合,再加上讲解员的讲解如此深情,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现代人都用手机、电脑传递信息,屏幕上的字不比书信,它始终是没有温度的,没有感情,只是冷冰冰的方块字而已。相比之下,家书则显得有温度、有热度,甚至让我想起了自己与家人在那个年代的经历,非常触动。”
汪阿姨
“展览从古到今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家书世界,讲解员的解读也非常打动人心。这些书信所体现的精神面貌,是构建当下社会青少年教育所亟需的素材。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些家书中蕴含的家风、家教也非常值得当代的家长学习,并作为培育下一代的丰富资料。”
李阿姨
此外,展览还运用了多种多媒体手段帮助不同年龄群体的观众从多维度理解书信文化,寓教于乐,活动现场的社区居民们也在讲解结束后纷纷与展厅装置进行互动,不亦乐乎。
活动现场
体验艺术科技
家风展览后,社区居民们进入“世界艺术云图2021:云立方·千秋颂”展览开展另一轮“科技+艺术”的体验。
《中华千秋颂》是中华世纪坛的镇馆之宝,整幅壁画设计串联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道路和绵绵不断的灿烂文化。在此基础上,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与北京邮电大学创新性地使用全数字化的方式对其进行科技赋能的还原、展示与诠释。
这样的创新,是对历史化繁为简、祛魅择精的一种“恢复与重塑”,同时也向观众展现了博物馆的多元未来。
中华世纪坛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现场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社区居民们通过体验全息文物柜、VR技术、AR探究镜、触控交互游戏、CAVE沉浸镜像空间、数字画屏等数字科技展项,与历史名人、珍贵文物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扩充了以往对文明、历史等知识的理解。
活动的尾声,此行带队负责人、科技部社区党委委员吉斯斯表示:过去的一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社区减少了组织出游的频次,仅能通过线上空间实现游览。但居民们心中对于参观博物馆等文教空间的需求丝毫未减,反而更加日益增加。这正是因为唯有走进博物馆,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文物的真实氛围。尤其是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博物馆可以引进很多连年轻人都未必全面了解的高新科技,为更广泛的群众进行普及,是非常难得的。通过此次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得以感受到国家在文化、科教方面上的繁荣进步,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更让人觉得意义非凡。
02
艺文活动“走出去”
文化的交流,不仅在于“引进”,更在于“输出”。5月19日,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延续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活动,将博物精神和艺文活动带进海淀区羊坊店街道永红社区,与社区居民一起共度多彩文化生活。
活动现场合影留念
活动现场中华世纪坛艺术尊享会员卡赠送仪式
活动中,羊坊店街道永红社区书记、主任季昌芬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感想,她提到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永红社区也曾多次参加过中华世纪坛举办的红色讲堂系列讲座,能够参与其中使居民们受益匪浅。藉此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社区与世纪坛又一次在家门口相遇,让更多人了解了博物馆日,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与艺术的魅力。
活动现场羊坊店街道永红社区季昌芬书记发言
活动现场篆刻体验
活动现场数独体验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现场
此次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连接社区与公共文化空间,以实际行动传承优秀文化,让文化艺术融入人们的生活日常,加深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客厅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助力营造人和全社会共度共庆国际博物馆日的城市文化氛围,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艺术文化来源日常,更应成为日常。在疫情全球化的过去一年里,文明从未远离,那些深藏在建筑背后的文化遗产,其实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如今,我们打开手机,翻开相册,就能将千百年前的经典留存心间;而博物馆也将引进更多更好的高新科技,帮助大众更好地探索文物宇宙。未来,也许还有更多精彩等着我们。谁又能说,这样的未来不值得期待呢?
来源:中华世纪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