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网络直播带火非遗手艺人,让东方生活美学与更多人邂逅

2021-05-23

香茗、古籍碑帖、院落雕刻、非遗器物……聚集一万多名手工匠人、2000余位非遗传承人的“东方生活美物电商平台”——东家,日前围绕“好一东方生活家”主题举办家庭日活动。平台用户纷纷“晒”出自己享受传统文化的瞬间,展现了东方美学元素融入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

说起东方美学,最值得让人细细品味的,是“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生活态度;是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个中精妙。

书房内的书案要放在屋里东面偏左的位置,不要过于靠近窗户,避免风吹日晒。书案上一般会备上一个砚台,一个笔筒,一个笔砚,一个水盂,一个砚山。砚台摆放的位置也有讲究,古人会把它放于左边,是为了防墨汁反光。界尺、镇纸各备一个,时常擦拭,让它们时刻光可鉴人。

挂画宜高一些,室内只能挂一幅;两壁及左右对列悬挂,最俗气。挂画还要随月令不同而更换。譬如正月二月,宜挂春游、仕女,及梅、杏、山茶、玉兰、桃、李之类的绘画;清明前后宜挂牡丹、芍药;四月十四,宜挂宋画纯阳(吕洞宾)像;端午宜挂真人、玉符;六月,宜挂宋元阁楼、大幅山水、茂密树石、大幅云山、采莲、避暑等……

随着传统文化复兴,“国潮”的流行,加上电商平台的推动,越来越多90后、00后年轻人开始走进东方美学生活,用这些“国粹”手工艺作品妆点自己的生活。“他们喜欢有历史沉淀的东西,”东家APP创始人朱见山说。

直播和众筹——古老非遗在东家平台上的多样“邂逅”,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拓宽了路径。

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东家将产业资源嫁接进更多流量资源入口,实现整合转化,让非遗手艺这些散落在各地的“遗珠”,能够在平台上展现,发挥集聚效应。五年来,东家深入探访了十余万匠人,经严格的入驻标准筛选、审核,目前共聚集了一万多名匠人,平台用户达到五百余万。其中,传统非遗手艺人接近20%。

日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在APP上发起了众筹,把自己早年篆刻的《大吉祥》铜印章进行原刻复制。今年90多岁的刘江如今也有了传承人,儿子刘丹从小耳濡目染,对篆刻书法有浓厚兴趣。如今,他负责的刘江艺术馆在杭州开张,将成为刘丹的第二课堂,向社会各界开放,通过展示父亲及其他优秀书法篆刻作品,推广和传播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今年也是东家APP匠人二姑娘直播的第四个年头。每月,她在东家APP平均有四场直播,每次开播前,她会先与合作匠人一起选品、拍照、信息确认(器型、花色、尺寸、容量),然后迅速进入状态,与直播间的粉丝们侃侃而谈。

二姑娘是一名90后,属于集“知识与颜值于一身”的学术型主播。她的本职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主教陶瓷理论及艺术,对景德镇陶瓷理论知识研究颇深。过去,瓷器品牌和匠人们普遍缺乏输出能力,有的不擅表达,有的没时间运营。像她这样既有陶瓷理论又懂运营的主播,一出现便广受好评。

90后的东家APP手艺人江歆是个“瓷三代”,外公、父母都从事陶瓷行业。从陶瓷大学毕业后,江歆创立了“宛玉”品牌。创业初期,她对中国传统工艺很感兴趣,创立了非遗再生项目,希望帮助传统技艺传承和创新。江歆对创新很执着,经常有新想法。在她的带领下,宛玉在早年研发出了不少新的釉色,也做过瓷壶研发。

这几年,她到苏富比艺术学院学习艺术管理和西方现代艺术,渐渐有了东西贯通的感觉,对景德镇的工艺和传统也更有自信了。她认为,中国陶瓷当代性的发展有所欠缺,但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很宝贵,希望能将家乡的工艺在国际舞台上发扬光大。

早年,江歆热衷于追求创新,觉得复刻没有意义,但后来,她对复刻有了新的理解。景德镇瓷器是群体智慧,是时代的产物,更偏向生活化的手工艺品而非艺术品。因此,创新不能天马行空,应建立在对技法及材料的充分运用上。复刻其实是再一次向传统学习的过程。要做有质量、有深度的创新,必须要研究传统工艺,通过复刻打好基础,创新才有“根”。

在历史上,景德镇瓷器和宜兴陶器在明清时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茶道文化复兴,瓷器和陶器作为茶器的重要角色,二者密不可分。江歆说,直播是瓷器品牌加速器,缩短了产品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也让品牌产品的自我迭代加快了,更快知道用户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作者:童薇菁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