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古诗词81课》:简单的诗最容易入人心
康震
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的新书《康震古诗词81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最近,康震携新书举办线下读者见面会。在活动现场,康震分享了自己和诗词的结缘以及本书的写作。
《康震古诗词81课》适合大众阅读。书中选择了从汉代到清代36位著名诗人的81首经典古诗词,小到字句意象、文史典故,大到诗人身世、人生意境。另外,书中所选的81首经典诗词,着重考虑了与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篇目的贴合,并使用通俗的语言将大众所熟知的文化常识与诗词本身相结合,如对于李白《早发白帝城》的讲解中,康震写道:
“这一刻,李白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成为那个刚刚离开蜀地的少年。他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极目远望,高山和大江层层叠叠、浩浩荡荡,渐渐融入广袤辽阔的原野,明月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的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诗人迈出天府之国,走出雄伟的夔门,一望天下无边无际,所有的理想和阳光都在他的面前展开。如今虽已迟暮,年近花甲,但对李白来讲,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依然可以像当年那样再次走出夔门,走向整个世界。”
蒙曼教授这样评价:“康震的81课古诗词讲解,既是涉及诗人生平、诗歌流派、创作争鸣、写作技巧的精读课,又是旁及思想、道德、历史、地理、习俗的通识课。在这81堂大课上,你会发现,那些你原以为烂熟于心的诗词中,其实还藏着熟视无睹的疑问或习以为常的误读。康震用他生动幽默的语言,穿梭在诗词的字里行间,润物无声地激活我们生活中的诗意,引导我们高情商地面对生活中的如意或失意,平淡与峥嵘。”
这81课的古诗词解读中,没有什么艰深冷门的诗歌,而都是一些大众耳熟能详的简单篇目。当被问及我们今天是否还有必要去读一些“简单”的诗歌的时候,康震回答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简单的诗,简单的只是语言和形态。每个人写诗的时候,内心都是比较复杂的,或者都有自己的冲动、诉求。只有简单的形式和语言,从来没有简单的诗。包括有的诗越简单,可能里面蕴含的韵味越深。”
《康震古诗词81课》书封。
“比如苏轼很著名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简单吗?一点都不简单。我反而觉得这样的诗是很难写的,有很丰富的感觉,有很丰富的想要表达的欲望,同时又不愿意把所有的话说出来,每个诗人在写诗的时候,情景、空间、环境是不一样的。”康震说,“简单的诗最容易入人心,简单的诗最容易让孩子懂得,简单的诗最容易记诵。所有的简单都是形态上的简单,孩子长大了,简单背后丰富,多元的,令人感动、感慨的内涵就随着你的增长、你的人生的经历而慢慢涌现。在这个涌现的过程当中,你被诗人的初心所感动,同时为自己能够在诗意中成长感到欣喜。”
康震认为,诗词的好坏与文字的简单繁复与否并无关系,最重要的是一些共有的特质。“名篇意味着:第一,它的内涵是比较深入、深刻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三观肯定是比较正确的;同时,它的文辞是很优美的,审美是符合跨越年代的人们的共同的审美观的。”康震这样解释道,“既是适应当下的,同时也可能是超越时代的。”
“这本书有一个很重要的用意,就是我们着重去选择了国家部编版、普编版的诗词。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孩子的负担多重啊。这么重的负担,不要让孩子额外看什么诗词,就让看部编版的诗词。但是我们并不希望让孩子看到的只是教材里面的讲述,我们希望在教材之外给他打开另一个世界。”康震说,“教材如果有50页,我们希望这本书是第51页。”
阅读诗歌作品是一个私人的过程,也是带有个人色彩的体悟经历。康震表示自己的解读最大的不同是因为他是他自己,每个人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就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跟别人不一样——这是一个根本的要义。
“我自己是一个研究古典诗词的专业的人员,首先要确保知识性是准确的。但是在此之上,希望有感悟。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历程是不一样的。”康震说,“我希望今天咱们说完话了,他们走了,能记起一句话两句话,这个书拿在手里会反复看,会琢磨。所以落笔会慎重,写书的时候对这句怎么解读、为什么这样解读、用什么典故、用什么比喻,这是读者会反复看的东西。所以就一定要认真、很慎重。”
活动现场。
谈到自己与诗词的结缘,康震表示,“我爱上得比较晚”,康震最早喜欢的不是文学而是哲学。“我上中学的时候读了大量的哲学书。读费尔巴哈的书比较多,费尔巴哈的《宗教的本质》、还有马克思的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都是那个时候读的。”他说道:“当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接触最多的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还有就是美学。我当时美学接触的非常多,读了很多美学的书。我喜欢古典诗词就是因为读美学。我当时读李泽厚的书,《美的历程》里有一章,那一节的名字就叫‘青春·李白’,当时吸引了我,还有对初唐时代人的分析,他说初唐时代就像一个人的青春期一样,也是充满了非常迷茫。这个观点还挺时兴,他还讲到《春江花月夜》,真是太神奇了。其实现在想起来,美学就是哲学、文学和艺术相遇产生的学问。”
尽管爱上诗词是后来的事情,但康震还是在幼年时就已经被诗词所打动。他说自己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讲了一首诗,就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洪荒的荒是不能有那一点笔画的,‘黄河入海流’,这个‘流’要多一点,三条流水加上一个水点,这辈子就把这个字记住了。所以在我印象里,一年级应该学习过古典诗词,但是我对古典诗词的记忆是从‘黄河入海流’开始的。”
康震认为,了解诗词的初心,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诗人们的人生境遇。“你必须了解这个诗人,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讲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这首诗里就四句,是不是?他说在城里面春光早已经走了,没有春光了。古人嘛,‘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总是要想办法留春,就说春天在哪儿呢?在蜘蛛网上,是因为柳絮粘在蜘蛛网上,所以看见柳絮触网,这就是一种意象。到了大林寺,到山里面一看,原来春天还在山里面。”康震这样讲道,“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大林寺的桃花里。按道理,农历四月份,大体相当于我们的五月份。平原地带,春天已经走了,山里面可能还有点像二月份,春天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