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他们将中文改造成了拉丁文
在蛮荒大地的野人时代,没有浪漫,没有灵魂,杀戮、追逐、逃跑、死亡充斥着一生,唯一能够宣泄情绪的只有暴力和头骨,传闻在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湖泊干枯,冰川融化,海水淹没城市侵吞大地,还有什么是前人留下的,比那些细碎的石瓦玉瓷更珍贵的,传承不朽的?唯有文字。唯有它能担起重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文字对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意义不言而喻,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副美丽的画,她就是中国。”漫漫历史长河,涤荡岁月痕迹,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是人与人的之间的血脉连接,但连接情谊的,却是一条名为汉字的线。
从甲骨文到象形文字,从表意到形声,无不体现着汉字的脉络。斟酌用词,浩荡出仙圣的诗词骊句,挥斥方遒,书写着大家的豪迈心气,杯酒两盏,氤氲出佳人的愁绪情结,汉字,从来都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的载体。
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从劳作耕地上,从山重水复间,从芸芸众生中,在形态里勾画出方正,骈文运动,抛弃晦涩难懂,让文字获得新生,新文化运动捍卫简单明了,让文字鲜活,穿越古今,从未改变的,就是中国人对文字的敬畏之心。
汉字拉丁化行动
但你知道吗?在八十年前,1938年左右,曾经有一次非常失败的文字变革行动。此时正是新文化运动盛行的时间,人们提倡文字要化繁为简,但这次失败变革的核心人物许中则宣扬既然要化繁为简,那就彻底抛弃方块字,改学拉丁文,这就是后世被称为中文拉丁化的文字变革行动。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许中解释过,他认为,中文太过于复杂难学,不利于文字的推广,而拉丁拼音却简单的多,在他的描述里,他认为中国的文字已经太古老陈旧了,就像一个牛拉着车,费力又落后,但拉丁文则不同,拉丁文简单易学,而且样式优美,就像是汽车,省力还洋气,这个比喻在许中看来十分贴切,在我看来,却十分可笑。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许中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但其实,他不仅一个文学学者,还是一个在上海地区活动多年的地下党员,30年代的上海,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到处都是租界,满大街都是外国人,外来文化充斥着上海的每一个角落。
外国文化影响了当时在这座城市的所有人,包括时任上海文化总部新文化支部的许中,这是一个全部由文化学者组成的,受政府资金支持的组织,因此,许中坚持要推行的中文拉丁文化一度推行的很顺利,他出版了一本《中文拉丁文化课本》,这是他专门编撰的为了教授拉丁文的教材。
书的封面非常的醒目,以黑白红三色是主色调,在书籍的最上方有非常醒目红底白字的书名,下面是一句“给初学北方话用的”,这个北方话因为时代问题我一直不太解其意,有可能是普通话的意思,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非常详细的讲解了拉丁文的认读以及拼写的方法,作为一本拉丁文教材,他无疑是非常的简洁明了的。
许中对这本教材只有四个要求,简易、国际、科学、经济,要求他简易是因为当时中国普通人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当时的繁体字很不利于推广,国际是因为他认为,中国文字必须要追赶上世界的潮流,科学和经济就不用多赘述了,这是作为一本教材必须要做到的,许中是一名教育学家,他深深地感觉到,汉字太难学了,这不仅是许中一个人的困扰,也是当时整个中国教育界的困扰。
前文说道许中一直在上海工作,受到很多西方文化的侵染,于是有了拼音化中文的想法,他将拼音定为28个字母,也分为声母和韵母,这也是我们现代拼音的雏形, 通过拼音字母的不断组合,文字也不断被改变,这确实比传统的方块字好学多了,但却失去了文字的韵味,声形表意,中文本身就有着无限的逻辑和意境,这是五千年,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
因为事实上拉丁文拼音文字只有音调,没有形意,所以不仅没有起到简化文字的作用,反而把简单的问题更复杂化了,因为只有表意文字,很多东西一旦进行书写,就会变成同意词,在阅读时出现很多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中和他的团队竭尽所能,如固定单韵母等,但成效其实一直都很一般,最终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但让这次拉丁文化失败的,仅仅只是因为复杂这个问题吗?我想不止于此吧,汉字里有中国人的根,方块字的一笔一划,都是中国人的灵魂,如果失去了方方正正,那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国,和其他国家还有什么分别?
在世界各国的语言中,汉字和汉语一直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拼音文字,即是一种用若干字母组成的一种表音文字,但中文不同,她是由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一种表意文字,纵观历史,世界上四大文明国家的古文字都曾经是表意文字,但只有中国,把她传承了下来。
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如今简单便捷的信息社会,每一个文字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风骨,故事存在于字里行间,风骨埋藏于起转承合,如过随意的篡改文字,那就是将文字的风骨化为灰烬,与其篡改文字,不如一探文字背后的风骨,点横撇捺蕴风骨,笔墨纸砚皆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