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学生读此诗问“这么普通咋被吹成神作”,老师答:倒过来再读一次

2021-05-28

看多了古诗词后,笔者有了这样一个认知:一首古诗,如果咱们没有真正读懂,根本不知道它到底牛在哪儿?甚至还会以为,它们不过就是一些很普通的作品。这里说的“读懂”,指的是能完整地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每一个字句的深意、作者的生平,等等。

随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很多人喜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却只知道它的字句表面很牛,并不知道这是当年刘禹锡是在酒桌上,面对白居易这样的高手,即兴写下的作品。而且,人家绝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被贬20余载后写的,这才是真正的:归来仍是少年。理解了这一层,才会明白为何千百年来它会如此受推崇。

刘禹锡这首名人的名诗,尚且不为所有现代诗迷完全理解,就更别提那些小人物的作品了。比如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这首宋代情诗。

之所以会特意提这首诗,是因为近日我的同行梁老师在给学生们推荐这首诗时,受到了不小的质疑。梁老师说这首诗写得特别牛,很多人当成是神作,但学生读了好几遍后却问:“这么普通咋就能被吹神作?”对此,梁老师只说了一句:你倒过来再读一次。结果则可想而知,学生硬是对此诗拍手叫绝。

到底是怎样的作品,能有这样的效果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李禺,一般的古代典籍里咱们都找不到他的生平详细介绍,但他的名字却却在宋代诗集选里基本都有。而且标注在他名下的诗也仅此一首。

虽然作者名气小,但这首诗名气却很大。只要说到回文诗,它就是扛鼎之作之一。它最高明的地方在于,顺着读时它是一首丈夫思念妻儿的作品,倒着读时它又是一首妻子和儿子思念丈夫的作品。后世认为这才能叫真正的相思诗,所以给它取名《两相思》。

其实,抛开这种绝妙的回文式设计不说,这首诗从字句上来看,也一样可圈可点。首先,它做到了写景与抒情同时进行,由主人公的眼睛望去,视力所及之处,便是诗人笔到之处。其次,山、水、酒、孤灯等意象的引入,也让整首诗颇有意境之美。最后,就是整首诗其实有一个时间线作为脉络,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颇为立体。

当我们把它倒过来读时,前两句就变成了: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主人公换成了妻儿,所有动作和场景也倒着进行了一遍,就像咱们电影里的倒带一样。不同的是电影倒带后时间是由后往前走了,但这首回文诗却一样有正常时间脉络,这大概就是汉字的博大精深。

近些年,总有人说回文诗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像这样的高水平回文诗,人家既有意境之美,又有文字之功底,无论怎么看都是佳作。而且,回文诗作为一首特殊的诗体,传到现代能写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它其实是很稀缺的。这种稀缺性,在古代诗坛也是一样。不然,李禺也不可能仅凭这一首诗就能在史书上留下大名。大家觉得这首诗水平如何?欢迎讨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