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打破围墙”的博物馆让中国少年儿童“玩转”科技

Image 2021-06-01

新华社上海5月31日电(记者陈爱平)中国的科技馆、博物馆正“打破围墙”,让更多少年儿童“玩转”科技,从“观众”和“学习者”成为“导师”和“科普工作者”。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最近举办的一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中,13岁的郑智仁在场馆内开设“恐龙折纸课”。每堂课约半小时、约有20名小朋友参与,在他的耐心帮助下,平整的纸张在孩子们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霸王龙或三角龙。

恐龙折纸课“导师”郑智仁和他的作品。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霸王龙折纸基于折千纸鹤的方式,而三角龙折纸基于折纸船的方式,这是因为两种恐龙的骨架形态不一样。”郑智仁耐心地解释。博物馆还为他临时设立了一个小小“作品展”,其中的霸王龙、三角龙、翼龙、棘龙、腕龙等折纸作品仿佛组成一个标本群。

作为折纸“发烧友”,郑智仁常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寻找灵感。他说,折出惟妙惟肖的动物,不仅需要认真观察动物外形,也需要学习和研究生物习性,这样才能传神,“我很小的时候就是恐龙‘发烧友’,远远早于我喜欢折纸”。

郑智仁的“折纸课”深受小观众们的欢迎,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野孩子六一特别活动”中,他将携带阿根廷龙作品“返场”授课。

成为“科普工作者”的还有来自上海市虹口区的10名特殊青少年,他们认真设计和制作了许多藏书票,并在博物馆现场和观众们互动。

据上海市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丁美珍介绍,此前,孩子们已在博物馆内学习标本、生物多样性等知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藏书票源于他们对标本的理解与表达,并借此向观众进行生物多样性、人类神经多样性等理念宣导。

来自上海市虹口区的10名特殊青少年和观众们一起互动、制作藏书票。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此外,在“野孩子六一特别活动”举办前,上海自然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号上邀请少年儿童根据馆内动物标本绘制动物卡通形象,最终从140余幅投稿作品中评选出14幅获奖绘画作品,其元素又被应用到线下活动的宣传海报、“童画贴纸”等衍生品中。

近年来,上海自然博物馆不断“打破围墙”,以“馆X合作”模式推动社会各方共同致力于科学教育发展。

包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幼儿园、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多所幼儿园、中小学,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海浦东新区长江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中心、网易放刺FEVER等数十家单位共创共享,为大众呈上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正在举办的“野孩子六一特别活动”。受访者供图

中国在线旅行平台携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国亲子家庭预订博物馆的票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1%,包括上海科技馆在内的文博、科普场馆,成为少年儿童的成长伙伴。

“我们希望更多少年儿童成为博物馆的‘主角’,鼓励他们跟随自己的好奇心,主动学习知识,并与广大博物馆观众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自然与科技,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上海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