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79岁老人依旧为国家级“非遗”奔忙,这场北京演出“向党报告”

Image 2021-06-02

独脚戏、评弹、上海说唱、评话、锣鼓书……5月31日,“曲苑芬芳浦江情”上海专场演出登陆北京喜剧院。由上海曲协联合嘉定区文旅局,组织上海专业院团及各区文化馆选送优秀作品,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向党报告”曲艺精品创作展演。

锣鼓书《女飞行员的故事》激起北京观众兴趣。它的创作者、79岁锣鼓书非遗传承人谈敬德十易其稿,精益求精。1961年,谈敬德进入原南汇县文化馆新场分馆工作。为锣鼓书《王婆骂鸡》进行二胡伴奏,让他爱上唱腔韵律。一面镗锣、一个书鼓、一面书钹,半个多世纪过去,谈敬德坚持最初梦想:跑遍浦东每个村,把当地曲艺、民歌、民间故事全部拍好照、录好音。2002年退休后,谈敬德依旧闲不下来,积极参与收集非遗保护项目资料。2006年,锣鼓书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琵琶艺术·浦东派、宣卷也都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许多和音乐无关的项目申遗,也会找我帮忙指导写资料。”谈敬德说,“对于非遗背后的文化,我们要富有感情,必须深入进去,抢救下来,不要被淹没。”

为了锣鼓书后继有人,谈敬德积极参与招募少儿接棒者。从没拿过乐器、上过舞台的孩子要一手打锣、一手敲鼓,还要背台词,谈何容易。特别是一些来自广西、福建的外地孩子,不懂上海方言,谈敬德不厌其烦,将台词用拼音或近音词“翻译”成上海话。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谈敬德带领团队在市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奖,还将少儿锣鼓书传播到江苏泰州、四川彭州、福建福州等地。谈敬德在学校、村居、企业、军营举办传习班,其中康文英、赵金芳、顾佳美、王美昭把锣鼓书唱到中央电视台。康文英、顾佳美分别成为国家级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月31日北京展演中,康文英携手朱红琴表演锣鼓书《女飞行员的故事》。

谈敬德一直担心创作者断档。近年来他的工作重心从培养演员转到创作上。他参与开办语文教师的锣鼓书创作班。除抢救《月儿令》《东乡镗锣》等数十部古曲,谈敬德编著《上海锣鼓书》(初、中、高级)传承教材,锣鼓书民俗、音乐、曲本等10多本专著后,2020年完成近百万字的《锣鼓书曲本》。他创作的《生意经》入围全国群星奖,《此生不悔入华夏》在三省一市曲艺会演获得“优秀创作奖”。

专场中,嘉定10岁少儿获奖选手薛蕊琪,60岁牡丹奖表演奖得主顾竹君,上海曲协主席吴新伯和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上海曲协副主席潘前卫等都拿出绝活。中国曲协牡丹绽放英才计划第一期和第三期的入选者陈靓和陶莺芸联合演绎曲艺党课优秀曲目之一《两辆红旗车》等。

专场还向北京观众普及上海曲艺特色项目。1956年,上海说唱名家黄永生带着节目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曲艺会演,时任评委的曲艺大师侯宝林对黄永生说:“说唱含义很广,曲艺都可叫说唱,既然你是上海来的,你的节目就取名上海说唱吧。”从那以后,“上海说唱”作为一个曲艺品种,有了自己的名称。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韩陈青表示,专场演出既有体现艺术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关注时代发展、饱含社会责任感的厚重之作,也有体现海派锐意创新的佳作,形式多样、视角多元,彰显时代主旋律弘扬者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