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新书推介|王清平主编:《聊斋俚曲论集》

Image 2021-06-03

《聊斋俚曲论集》,王清平主编,齐鲁书社2020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以当时流行的时调俗曲,用淄川方言土语,创作的说唱和戏曲艺术作品,共十五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与《聊斋志异》交相辉映,是俗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2006年。聊斋俚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纪念蒲松龄诞辰380周年,蒲松龄纪念馆精选百年聊斋俚曲研究的优秀成果48篇,涉及俚曲创作、思想、艺术、人物、音乐、语言、校注、传播接受、改编等各个方面,全面展示了聊斋俚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为学者深入开展聊斋俚曲各个方面的研究,为读者阅读与欣赏聊斋俚曲提供帮助。

目 录

序言/邹宗良

聊斋俚曲综论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周贻白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集》/柳文英

关于“聊斋俚曲”/关德栋

论聊斋俚曲/汪玢玲

蒲松龄的俚曲/雷群明

聊斋俚曲及其研究/杨海儒

《聊斋俚曲集》序/袁世硕

《聊斋俚曲集》前言/邹宗良

聊斋俚曲创作研究

聊斋俗曲考/[日本]藤田祐贤

论蒲松龄的俗曲创作/高明阁

蒲氏碑阴俚曲十四种顺序考/盛伟

聊斋俚曲的创作及其成就/于天池

蒲松龄的俚曲创作及其经验/张稔穰

聊斋俚曲思想阐释

蒲松龄俚曲的思想成就和语言特色/马瑞芳

试论“聊斋俚曲”的思想和艺术/薛祥生

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车振华

从《磨难曲》的创作过程看蒲松龄创作思想的变化/刘玉湘

聊斋俚曲艺术研究

从聊斋俚曲看蒲松龄的艺术创新精神/陈玉琛

谈聊斋俚曲语言的艺术特色/宋金龙

论《聊斋俚曲》语言风格的俚俗之美/翟燕

闲情闲意 亦庄亦谐

——论聊斋俚曲的喜剧风格/刘富伟

聊斋俚曲人物研究

论聊斋俚曲《禳妒咒》中江城形象的塑造/靳海涛

蒲松龄俚曲中《俊夜叉》张三姐女性形象/孙其香

蒲松龄俚曲中泼性妇女的“麻辣三昧”/邵吉志

聊斋俚曲音乐研究

谈蒲松龄的俚曲/吴钊

聊斋俚曲音乐浅谈/牟仁钧

聊斋俚曲曲牌的来源/车锡伦

从俚曲中的“姑娘”说到“姑娘腔”/李万鹏

聊斋俚曲语言研究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用韵研究/张树铮

谈《聊斋俚曲集》的语言学价值/董绍克

关于聊斋俚曲的格律/张鸿魁

聊斋俚曲中的山东方言词语和歇后语/严薇青

聊斋俚曲校勘与注释研究

从曲律看《聊斋俚曲集》的校勘/李焱

《聊斋俚曲集》形似致误例分析/张泰

聊斋俚曲文化研究

聊斋俚曲与“倒喇”/刘水云、车锡伦

聊斋俚曲中的骨牌博戏探析/李登桥

聊斋俚曲传播与接受研究

论聊斋俚曲的演唱艺术风格/刘秀荣

艺苑馨香有佳音

——记侯宇爽与聊斋俚曲的演唱/侯宇爽口述,李汉举整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聊斋俚曲的演唱与传承发展/李群

闲话聊斋俚曲的传播/蒲泽

聊斋俚曲改编研究

蒲松龄著作与地方戏曲/纪根垠

聊斋俚曲及其改编戏曲之作/王富聪

聊斋俚曲《墙头记》的现代改编/徐雪辉

聊斋俚曲分篇研究

《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

——兼辨《琴瑟乐》非蒲松龄所作/黄霖

《穷汉词》片札/王光福

论聊斋俚曲《快曲》/巩武威

论《增补幸云曲》/刘瑞明

从封建文人的富贵神仙歌到悲喜交加的磨难曲

——改编自《聊斋志异·张鸿渐》的两种俚曲/郑秀琴

后记

序 言

陈玉琛先生是聊斋俚曲音乐、曲牌研究专家,其所著《聊斋俚曲》一书,在经过一番综合考量之后,给“聊斋俚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聊斋俚曲《孟姜女》剧照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作曲牌,用白话及淄川一带的方言俚语填词创作的长篇讲唱叙事故事。[1]

如果说,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与《红楼梦》以一文言一白话、一短篇一长篇的形式共同构筑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那么蒲松龄创作的聊斋俚曲,则是以当时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用通俗的白话和方言写成的通俗文学作品,构筑了中国俗文学发展的又一座高峰。

现代科学的聊斋俚曲研究,已经走过了百年左右的历程。在整个聊斋学研究中,聊斋俚曲研究一向被认为是较为薄弱的,其早期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但我们欣喜地看到,近二三十年以来,聊斋俚曲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让研究者和广大读者了解和熟悉聊斋俚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蒲松龄纪念馆组织人手编选了这部《聊斋俚曲论集》。

聊斋俚曲抄本

在此之前,我应蒲松龄纪念馆焦伟馆长之邀做了一个《聊斋俚曲论著索引(1906—2019)》,供他们编选论文时参考。《索引》编成之后,结果是令人振奋和惊讶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聊斋学重要一翼的聊斋俚曲研究,已经走在了聊斋学研究的前列。

就聊斋俚曲文本的整理而言,可以说已经做了较多的工作。

在路大荒先生整理的《聊斋全集》本[2]、《蒲松龄集》本[3]和盛伟先生编校的《蒲松龄全集》本[4]之外,早期曾有上海鸿宝斋代印、周村叁益堂发行的《聊斋志异补编》[5],日照叶春墀自印的《慈悲曲》[6],路大荒编注的《聊斋志异外书磨难曲》[7],关德栋先生选注的《聊斋俚曲选》[8],刘阶平先生选注的《聊斋通俗戏曲选注》[9]等版本发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又有蒲先明整理、本人校注的《聊斋俚曲集》[10],蒲松龄纪念馆编《聊斋俚曲集》[11],张泰先生校注的《〈聊斋俚曲集〉校注》[12]先后出版。对于广大读者而言,不同版本的《聊斋俚曲集》已经是较为易见的出版物了。

《聊斋俚曲集》

到目前为止,出版的聊斋俚曲研究专著已经有11部之多,它们是:

(1)《三百年遗响——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刘晓静著,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11月出版;

(2)被收入“汉语史专书语法研究丛书”的《〈聊斋俚曲〉语法研究》,冯春田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3)《写鬼写妖,刺贪刺虐:〈聊斋俚曲〉新论》,蔡造珉著,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初版;

(4)被收入“齐地音乐丛书”的《聊斋俚曲》,陈玉琛编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5)《从到“俚曲”——蒲松龄新解》,邵吉志著,齐鲁书社2008年8月出版;

(6)《明清山东方言词汇研究——以为中心》,殷晓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聊斋俚曲论纲》

(7)《聊斋俚曲论纲》,刘秀荣、刘婷婷著,齐鲁书社2016年11月出版;

(8)《〈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张泰著,九州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9)《〈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徐复岭编著,王永超助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10)《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张树铮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11)《聊斋俚曲曲牌唱腔100首》,陈玉琛编著,济南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这些研究专著,研究的内容涵盖了音乐、曲牌、语言、思想、创作、综论等众多方面,在在显示了聊斋俚曲研究的深入。

截止到2019年,已经发表的聊斋俚曲研究论文,粗略统计达到600篇左右,其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金瓶梅词话 醒世姻缘传 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 》

(1)聊斋俚曲综论;(2)聊斋俚曲创作研究;(3)聊斋俚曲思想阐释;(4)聊斋俚曲艺术研究;(5)聊斋俚曲人物研究;(6)聊斋俚曲音乐研究;(7)聊斋俚曲语言研究;(8)聊斋俚曲校勘与注释研究;(9)聊斋俚曲分篇研究;(10)聊斋俚曲传播与接受研究;(11)聊斋俚曲改编研究;(12)聊斋俚曲文化研究;(13)聊斋俚曲文本整理与出版研究。

就论文的研究深度而言,虽然有些方面深厚丰实,有些方面尚属初探;但从内容上说,已经涵盖了聊斋俚曲研究的方方面面。

这里不妨就其中两个重要研究方向的情况作一介绍,即聊斋俚曲的音乐研究和语言研究。

聊斋俚曲是用曲白相间的形式写成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大量的以曲牌的形式出现的唱段,也有插入各个曲牌之间的大量的宾白文字。

《聊斋俚曲集》

从演唱的角度来说,聊斋俚曲是一种可以说唱或扮唱的艺术形式。它所使用的曲牌,如〔呀呀油〕〔黄莺儿〕〔憨头郎〕〔房四娘〕〔耍孩儿〕等等,都是蒲松龄在世时流行的民间曲调,其总数达到50个。

这50个曲牌的曲调和唱法,只有少量的通过淄川一带的民间传唱保存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90%以上的曲牌及其唱法,则失传已久。

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陈玉琛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俚曲音乐研究者,通过几十年来对音乐文献的考证、辨伪、发掘和追寻,找寻到了45个曲牌的曲调,从而使得可以传唱的聊斋俚曲曲牌达到了90%。

早在2006年,聊斋俚曲就被收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蒲松龄的故乡淄博市,也一直活跃着数个聊斋俚曲艺术团。

就聊斋俚曲的音乐研究而言,对聊斋俚曲曲牌的整理与发掘,则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聊斋俚曲传唱打下了坚实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

聊斋俚曲的语言是以山东方言为基础的淄博方言,主要是淄川方言。与明清时期那些在官话系统中使用山东方言语词的文学作品如《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不同,聊斋俚曲的语音、语法、词汇系统,使用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淄川一带的方言。

就性质而言,聊斋俚曲可以说是明末清初淄川方言乃至山东方言的“活化石”。也正因如此,它的语言受到了语言研究者的特别关注。

除了前面提到的冯春田先生的《〈聊斋俚曲〉语法研究》、殷晓杰先生的《明清山东方言词汇研究——以为中心》、张泰先生的《〈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徐复岭先生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张树铮先生的《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等专著,聊斋俚曲语言研究的论文可谓独树一帜,数量甚夥,包括方言语音、声调、儿化现象,方言音韵,曲牌的用韵、格律,各种句式、语法特点,方言语词的类别、性质,等等,都进入了语言研究者的研究视野。

《聊斋俚曲集俗字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视野开阔、数量众多的语言学研究论文中,博硕士学位论文占了较大比重。我做了一下相关统计,截至2019年,聊斋俚曲语言研究的论文约有百篇,占全部论文的1/6左右;而在语言学研究的论文中,博硕士学位论文有28篇,占语言学论文的近30%。预计今后数年,博硕士学位论文的比例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可以这样说,聊斋俚曲研究已经渐入佳境。对聊斋俚曲的版本、创作、思想、艺术、人物、语言、校勘、注释、辨伪、分篇、传播、接受、改编、文化、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研究都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聊斋俚曲研究将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编辑出版《聊斋俚曲论集》,对于研究者全面了解聊斋俚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深入开展聊斋俚曲各个方面的研究,进一步确认聊斋俚曲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地位,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聊斋俚曲集校注》

据我所知,早在几年之前,蒲松龄纪念馆的焦伟馆长就在筹划此书的编选工作。在出版社一方,齐鲁书社昝亮社长、刘玉林副总编辑对此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张超则为此书的编辑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在此书即将出版之际,焦伟馆长命我弁序于前,作为一个聊斋俚曲研究的参与者,我因为知晓此书出版的意义与价值,所以不敢告劳,黾勉从事。

是为序。

邹宗良

辛丑年新正既望于山东大学五宿舍之望云轩

后 记

蒲松龄长子蒲箬在《清故显考岁进士、候选儒学训导柳泉公行述》中说:“如《志异》八卷,渔搜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而成,总以为学士大夫之针砭;而犹恨不如晨钟暮鼓,可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巿媪之梦也,又演为通俗杂曲,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其救世婆心,直将使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尽举而匋于一编之中。呜呼!意良苦矣!”

《清初鼓词俚曲选》

据张元撰《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所附著作目录,蒲松龄有“通俗俚曲十四种”。其篇目是:《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俚曲是采用淄川方言俚语,利用民间流传的时调曲牌创作的说唱和戏曲艺术。意在针砭世道人心,其救世婆心显而易见;文笔诙谐泼辣,内容深刻生动。其与《聊斋志异》一俗一雅,交相辉映,为蒲氏著述的双璧。

蒲松龄研究的前辈学人路大荒先生说:“《聊斋俚曲集》和《聊斋志异》同是我国古典文艺园地里的奇葩,《俚曲集》的艺术手腕较之《聊斋志异》也无多逊色。”

《聊斋俚曲选》

自二十世纪以来,专家学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聊斋俚曲进行全面研究,路大荒先生更是历尽辛苦整理出版了《聊斋俚曲集》。新时期以后出现了更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版本学、语言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为此,蒲松龄纪念馆编辑了这本《聊斋俚曲研究论集》。本书是第一本系统展示聊斋俚曲研究成果的文集,相对完整地呈现出一个时期以来俚曲研究的面貌和成绩。

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邹宗良教授的大力帮助并倾情作序,齐鲁书社昝亮社长的关心支持和编辑张超的辛勤付出,使之得以顺利出版。

《三百年遗响: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

《蒲松龄研究》编辑部王清平、谭莹、李汉举、陈丽华、朱峰、景晓璇及杜冠博等同仁为之付出了辛勤努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许多疏漏和错误,衷心期待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蒲松龄纪念馆

2020年12月

上下滑动查看注释

注释:

[1] 陈玉琛:《聊斋俚曲》,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 〔清〕蒲松龄撰,路大荒、赵苕狂编辑:《聊斋全集》,世界书局1936年版。此书收录《幸云曲》(即《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