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两岸猿声啼不住”有错?清代学者建议改一字,还拿出所谓的证据

Image 2021-06-03

看了本文的题目,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居然会有人质疑起李白来?他自己有几斤几两?

事实上,质疑李白写错了诗的情况还真不少,笔者近几年就发现了好几次。

第1次,是在诗词大会上,考了一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问这10字中哪一个字是错误的,结果百人团很多选手没发现“斑马”应该是“班马”。节目结束后,我去看观众的评论,发现很多人说:我以前还一直以为是李白写错了字。他们没想到,“班马”指的是离群之马,里面是有典故的。

第2次,是一位读者问我,为何李白在《将进酒》里写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而非“天生我才”。其实真不是李白写错了,“材”是指原始材料,在这里特指人的天赋;而“才”则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获得才华。李白无非就是要强调,自己天生就是个有用之人,这样写最能体现他的狂傲之气。

这第3次,就是本期要跟大家说的这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这7个字大家都知道,出自《早发白帝城》,小学生都会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清代学者到底在质疑什么?

关于这个名句的质疑,被写在清代文人梁章钜的《浪迹丛谈》一书中。并非他自己质疑,而是他的一个学者朋友。那日,这位朋友到家他作客,非常兴奋地表示自己发现了李白的一处错误,而且他还拿出了所谓的证据:郦道元的《水经注》。

他说他考究了《水经注》一书,发现里面记载着白帝城一带山的北岸是没有猿猴的,只有南岸有。原因是北岸风向不对,非常寒冷,猿猴根本无法在那里生存。而且据说还有人曾专门测试过,把猿猴放在北山,最后它一定会想办法到南边来。

因此,这名清代学者认为李白诗应该改一个字,把“两岸猿声啼不住”改成“南岸猿声啼不住”。对于这位好友的此番质疑,梁章钜完全不能理解,他表示:“此考据固精,然诗家则不应如此论也”,意思是郦道元考查地理当然要很精准,但品诗却不能这样死板。

二:这样的质疑有道理吗?

其实不只是清代人喜欢这样“挑刺”,现代人也是一样。比如说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得有误,古代没有冰箱,荔枝保存不了那么久。比如说卢纶的“月黑雁飞高”是乱写,下雪天没有大雁。再比如说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问题,烟不可能是直。

凡此种种,皆是以理废诗的例子。李白心情大好,所以听到猿猴的叫声都觉得很有乐感。且山谷间本来就有回声,再加上江上的水声,坐在船上根本无法分辨出猿叫是南岸还是北岸。就算李白真的只听到了南岸有声音,作为诗人,他用艺术处理手法夸张地写成两边都有,又有何不可呢?写诗本身就是虚实相结合的。

最重要的是,把“两”改成“南”,整首诗的艺术美感将大打折扣。这里的“两”其实是呼应了前一句的“千里”以及“一日还”,以及后一句的“万重山”。多个数量词运用才让全诗更加朗朗上口,更能显示出作者内心的喜悦。本身一共仅28个字,改一字动全身,这个道理很简单。

关于古代诗词的争论,肯定还会继续下去。奇怪地是,每一次有人提出经典诗词中有错,最后我们细细品读时却会发现这些诗都是不可更改的。这些挑剔的目光,反而让我们对原作更加推崇,这正应了那句话:好的作品是经得住考验的。不是吗?欢迎讨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