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首写在夏日里的宋诗,恬淡闲适,宁静美好,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

Image 2021-06-07

年华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淡即至雅。

南宋诗人黄公度有诗云“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只要内心安静平和,那么即使天天粗衣淡饭,同样快乐似神仙。

这句诗出自他的《道间即事》,描绘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恬淡闲适,宁静美好,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黄公度是南宋诗人,绍兴八年在省试中拔得头筹,后来特旨免于廷试,赐进士第一,也就是状元。

虽然他的起点很高,但仕途却十分坎坷。

当时的宰相赵鼎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品德,有心提拔他,可惜的是,赵鼎因为力荐岳飞抗金,被秦桧等人构陷,被迫辞去相位。

而黄公度与其来往甚密,因此受到牵连,仕途艰难,一度被罢官还乡。

这首《道间即事》描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具体写于何年,已无从考证,但是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随遇而安,恬淡闲适的情怀,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诗歌首联以对偶的形式,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之景。

枝头的花瓣早已随风飘落,雏莺也渐渐老去;此时正是春蚕的休眠期,树上的桑叶稀稀落落,被采摘殆尽。

诗人截取了几种富有节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初夏。

这里的几个虚字,“已”、“将”、“渐”、“欲”,用得很是巧妙,不仅写出了季节的流转,更说明了诗人是个善于体察之人,才能感觉到风光的逐渐变化。

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惋惜之情。

再来看颔联,依然是写景,继续渲染初夏的氛围。

此时正是梅雨季节,道路总是忽干忽湿;天气也是忽冷忽热。

这里的“麦秋天”,不是真指秋天,而是指麦子成熟的季节。

“从此客程君不见,麦秋梅雨遍江东”、“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都是指农历四五月,也就是江南的梅雨季。

诗人抓住了江南初夏的气候特点,恰到好处地将其描绘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从“花枝尽”到“麦秋天”,宛如一幕幕镜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正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为后人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颈联,诗人开始转入叙事。

前一句描写的是诗人在村店沽酒的情景,赶路奔波又遇上梅雨天气,旅途的艰辛自是不用多言。

诗人以“谁能择”一个反问句,道出了心底的无奈和心酸。

紧接着的“邮壁题诗”,固然有排遣寂寞愁苦之意,但也表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心境。

最后的尾联,是全诗情感的结穴之处。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虽然旅途艰辛,每日粗衣淡饭,但是诗人依然觉得快活似神仙。

这最后一联画龙点睛,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的旷达情怀,提升了整首诗的境界,读后令人豁然开朗。

有人说“岁月静好,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在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当真的放下,纵然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红尘纷扰,世海浮沉,哪里有真正的净土?

沿着时间的脉络,行走在红尘陌上,守一颗清静心,听春风过耳,看秋水拂尘。

当你静不下来时,读读这首宋诗:繁华过处皆云烟,淡淡人生静静过。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