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学者文集】聂锦芳|马克思本人哲学思想的起点何在?

2021-06-11

文|聂锦芳

来源:《滥觞与勃兴——马克思思想起源探究》

假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那么,需要讨论的一个前提问题就是:马克思本人哲学思想的起点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arx·Engels Gesamtausgabe,以下简称MEGA)第2版第4部分第1卷刊出的文献提供了答案。通过对马克思题名为《伊壁鸠鲁哲学》的7册笔记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对表征伊壁鸠鲁思想的文献选择、理论源流的追溯,还是对其思想中的“准则学”和“主要原理”的概括,乃至对“原子论”哲学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换逻辑的探究,以及对“原子”的抽象性质与古代原子论的思维特征的揭示,都反映了处于哲学思想起点上的马克思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水准。这就要求我们也必须以此为基础来估量他之后哲学思想的发展,而不能再出现低于起点、起点之前乃至偏离起点的理解、诠释和发挥等情况了。

《滥觞与勃兴——马克思思想起源探究》

2017年8月上市

马克思哲学起始点的状况是他最终所达到的思想高度的基准线。作为早期作品的《伊壁鸠鲁哲学》不仅仅是摘抄,而且是马克思当时一些朦胧而朴素的想法乃至不无矛盾和混乱的思绪的记录。这是一幅复杂的思想图景,涉及诸多重大而永恒的哲学问题,不管他当时的思考是否有明确的答案,或者与后来思想的发展有多么大的差别,但能进行这种思考本身,就体现出一定的哲学高度、境地和水平。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苦心孤诣的探究并没有悉心体悟和领会,甚至某个时期所宣传和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某些地方都没有达到马克思哲学起源期的水准,这是多么大的错位和缺陷!

观照和思考世界必须有与对象相匹配的认识框架和能够透视本质的认识能力。古希腊次第出现的哲学流派和“哲人”序列的更迭,呈现出从实体性思维到实体的“观念性转化”,再到主体精神的嬗变轨迹,体现了人类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同时也昭示出主体自身永恒的矛盾和“纠结”。现实世界的真正存在不是实体、物质和生命体,而是人的愿望、观念在其中的实现和落实;将两者连接起来的是人的实践活动。哲学思维总是在从观念与实体、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实践、内在与外化的关联中观照和思考世界,在矛盾总体的结构和运动中把握现实;作为“哲人”,不仅要关注抽象的、纯粹的精神,更要关注和追求精神在现实中的发展。马克思思想起源期的上述思考,奠定了他以后思想变革的方向、价值和基本架构,两者之间不是“断裂”和否定,而是传承和超越的关系。

此外,在《伊壁鸠鲁哲学》中,马克思还通过比较分析在幸福问题上伊壁鸠鲁式的重视形而下层面的“身体健康,内心宁静”和普卢塔克式的关注形而上层面的“精神自由,神性境界”各自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强调必须坚持主体与对象、个体与普遍、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现实与超现实、日常意识与哲学意识等方面的对立统一,坚持理论逻辑与现实生活的一致,否则就会造成极端和错位。回过头来反思目前社会上关于“什么是幸福”“以什么标准衡量幸福”的讨论中出现的众声喧哗而莫衷一是的情形,马克思提出的“从哲学上进行思考,而且要十分彻底”的教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子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形态,也是观照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源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早期著述《伊壁鸠鲁哲学》中,马克思通过摘录《物性论》,梳理和甄别了卢克莱修关于构成世界的不同物质层次及其各自的特性,原子“偏离直线”的运动及其哲学含义,人的精神本质、认识方式与最终命运等问题的看法和论争,并由此引发出很多评论,启迪了他对世界的思考。而从他“成熟时期”既坚持世界的规律性、主张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区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认为二者只是“相似”而不能完全“等同”,也可以看出他对“原子论”思想精髓的吸收以及对其缺失和谬误的修正。

哲学与现实世界、哲学的“内在”特征与“外在”环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复杂关系,二者既不能完全疏离乃至隔绝,但也不可不加分别地相互混淆甚至取代。在《伊壁鸠鲁哲学》中,马克思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并以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的论述表达了他初步的思考,这对他以后的思想发展和理论建树有非常重要的奠基性意义,对于理解当代哲学的处境及其变革之路也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在现在留存下来的马克思数量庞大的笔记中,有的内容几乎都来自对他人著述的摘录而鲜有本人的表达,不仔细研读和琢磨很难从这些摘录中看出他的真实用意。正因为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文献基本上没有纳入研究者的视野乃至被完全舍弃了。我通过对《伊壁鸠鲁哲学》内容的梳理和解读旨在说明,在内容繁杂、思路混乱的表象背后有相对集中的议题,即马克思对社会成员中一个特殊群体——哲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而且大致通过哲人与凡人、哲人与神、哲人与哲人之间的对照,描述和凸显了哲人思维的特征。这对处于思想起源期的马克思确立人生价值指向、生活道路和理论视野具有重要价值,对其未来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建树也具有一定的奠基性意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