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全世界的国家订条约为何都不敢用中文?曾仕强:西方人永远不会懂

2021-06-13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淮南子》。

这句话的本意是在讲仓颉创造文字之后,天地造化皆不能隐藏其秘密,上天十分感动下了一场粟雨,而鬼魅也是无所遁形,在夜间啼哭,伯益打了一口井,潜藏在水井下龙也是一飞冲天,登上了昆仑山……

这些都是仓颉造字之后引发了一系列变化。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仓颉造字肯定不会引发这种异象,只能说明文字促进了文明的进步,越是发达的文明,就越是需要文字。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文字、语言已经成为了沟通世界文明的桥梁,在全球化的时代下,我们也在学习更多的语言,而汉语早已经成为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一种语言,但却不是全世界最广泛的语言。

根据调查研究,全世界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大部分的语言都是一种非常小众的语言,除了基本的地域范围会使用之外,一般很难用在大场合下。正因为人数使用率不多,这些特殊的语言也慢慢的走向了消亡。

然而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在国际上并不是特别受欢迎,国学大师曾仕强就在电视节目上说了一个现象,他说:全世界在签订条约的时候,都比较青睐于法文、其次是英文,也会用到德文的情况,但是中文就受到了“冷遇”,这是为什么呢?

从历史角度来讲,自从15世纪西方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在几个世纪中,西方一直都在侵占殖民地,并在他们当中推广自己的语言,一开始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但它们都是以劫掠为主,英法强势崛起后,取代了“日不落帝国”一称。

到1914年,英国的领土已经增加到了3350万平方米,拥有39350万人,这这个数量比起英国本土都要多8倍。

正因为领土太大,不好管理,美国的13个殖民地这才打响了独立战争,现在的美国也在说英语,他们也认为自己的英语才是正宗。

英国建立殖民地后,往往都要求当地的人说英语,还建立了英国学校,新加坡就是典型,虽然新加坡以华裔为主,却将英语当做第一语言。

通过这种文化殖民,英语也成了一种流通最广泛的语言体系,汉语在清末才开始面向海外,不过当时的汉语太过于复杂,清朝识字的人也不是很多,鲁迅他们这才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推行白话文,简化汉字,经过几次简化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用的汉字。

从语言本身来讲,东方、西方的语言存在本质上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曾仕强为什么会说西方人永远不懂东方人。

因为东方人思想较为含蓄,这也体现在文字上面,古人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而西方都是直来直去,光靠26个字母就足以满足他们的日常交流用语。

还有就是中文的一种特性了,中文说复杂不复杂,可复杂起来可能连本国人都难以解释的清楚,有时候改动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都会造成很大的歧异。

比如“咬坏孩子的狗”,通过不同的断句会造成四种语义:

咬,坏,孩子,的狗;咬,坏孩子,的狗;咬,坏,孩子的狗;咬,坏孩子的狗。

除了这点之外,语言当中还有多音字:“一骑(ji qi)红尘妃子笑”、“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shuai)”,这还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历史典故,成语、歇后语这一系列不同的语义。

这些连中国人自己都难以做到准确的使用,更加别说只掌握一点皮毛的外国人,签订条款往往都是发生了一些大事件,这上面写下的东西也必须条理清楚,各国对条约上面的理解也必须一致,中文并不是特别适合这种场合。

汉语的弹性是非常大,一不小心就引发了歧义,连我们自己都难以摸透这里面的精髓,西方人更加不懂中文的精妙,他们宁愿选择简单的语言,这样也方便一点。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