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馆藏文物被盗,一场拍卖牵出16年前大案!

2021-06-14

一场拍卖会不经意间掀开了一件文物盗窃旧案。

案发16年前,四川省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被盗。这座拥有逾百年历史的图书馆,馆藏古籍超过50万册,馆方当时报警称发现失窃一卷唐代佛经。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痕迹物证,案件一直未破。

6月10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深入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的工作举措及成效情况。其中,四川警方追回一批16年前被盗的馆藏文物,其中有一件唐代佛经是一级文物。

时间拨回到2004年12月13日,周一。四川省图书馆管理古籍的工作人员上班时发现,书库六楼的锁具遭到破坏,唐代佛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的木盒被丢在一旁,盒内经卷已不知去向,当即向警方报了案。受限于当时办案条件,案件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警方和有关部门一直没有放弃追查。

16年后,转机突现。2020年8月29日,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发布“西南名儒林思进和他的友朋书札|崇正2020春拍”消息后,四川省图书馆第一时间获悉,经比对,部分文献与四川省图书馆失窃案被盗文献高度相似,立即上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并即刻报案,主动向公安机关出示相关证据。由省文物局、省图书馆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组,配合公安机关办理案件。在省图书馆与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之下,相关拍品撤拍并由公安机关暂扣。

而接到省图书馆报案以后,成都市公安局赓即上报四川省公安厅和公安部刑侦部门,并立即启动文物案件“四维联动”侦破机制,成立以刑警支队打击文物犯罪专班为基础的三级刑侦专案组,全力开展案件侦查、文物追缴等工作。经过数月缜密侦查,最终将犯罪嫌疑人陈某军抓捕归案。

近日,针对这起现实版“古董局中局”,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办案民警向川观新闻记者披露该案侦办的详情。

1

转换思路破迷案,专案组发现“关键人”

四川省图书馆被盗案发案距今已有16年之久,专案组对该案进行仔细梳理,发现该案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案发现场未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线索。“当时安防设施不完备,提取到的痕迹物证有限,无法为案件侦破提供方向。而案发现场又是公共区域,足印杂乱。”民警唐俊介绍。

同时,由于报案人已经过世、工作人员多数已退休,而四川省图书馆也已搬迁,原始现场不复存在,警方调查走访难度陡增,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如何破题?

专案组根据该案前期掌握的线索,深入调查和仔细研判案件细节,最终确定以被盗文物流向为重点的侦破方向。“是谁把疑似被盗物送拍到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我们找到送拍人,对方称自己是2005年从上海一拍卖公司拍得的。”唐俊回忆。

根据这一侦破方向,专案组先后多次往返广东、北京、上海、河南、甘肃等5省市开展摸排走访工作,专案组共摸排走访拍卖行、银行等机构50余家,相关人员200余人,同时对送拍藏品所留信息进行情报研判工作。

最终,专案组发现委托拍卖赃物的关系人名叫“刘得成”,并于2005年在上海某拍卖有限公司送拍时留下信息。警方调查发现,“刘得成”的身份信息系伪造,其主要活动地点在四川省德阳市,并且有到上海的活动轨迹。今年年初,专案组立即赴上海开展相关工作。

2

拍卖公司一句话,循线锁定犯罪嫌疑人

上海工作期间,专案组对上海各大拍卖公司进行走访了解“刘得成”送拍情况。在摸排到上海嘉X拍卖有限公司时,一位工作人员的一句话令专案组民警又惊又喜:“这个刘得成不是被北京警方逮捕了吗?”

原来,2007年8月上海嘉X拍卖有限公司准备拍卖一尊“铜鎏金童子像”,送拍人正是“刘得成”。然而,在预展期间,北京瀚X拍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发现,这尊“铜鎏金童子像”竟是2001年该公司的被盗展品,工作人员立即报警。后来,北京警方在上海嘉X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展览现场将送拍人“刘得成”挡获。

至此,一直深藏幕后的“刘得成”终于浮出水面。今年1月,在北京警方的大力配合下,专案组获取了“刘得成”真实身份:陈某军,男,57岁,四川德阳人。随即专案组围绕陈某军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工作。

1月28日,专案组在德阳市将犯罪嫌疑人陈某军挡获,并于当日在其家中保险柜搜查出一份拍卖清单,该拍卖清单中共5件拍卖品,其中的《公孙长子飞白书》书帖确定为省图被盗藏品之一,该清单上委托人签名正是“刘得成”。

铁证如山,陈某军如实交待了作案过程。陈某军称,2004年年底的一天下午,自己逛到省图书馆古籍书库旁,认为里面存有高价值的文物且无人看守,便临时起了歹意。随后,陈某军购买工具并返回,将省图古籍书库大门门锁破坏后,盗走书库内存放的部分藏品,包括《鱼雁集》《金光明最胜王经》在内的十件古籍。并以“刘得成”身份委托拍卖牟利。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被捕前的陈某军早已改头换面。记者了解到,陈某军自己办起了艺术培训班,还擅长书法、篆刻、拓印等,甚至在当地一家老年大学当起了老师。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自以为瞒天过海的陈某军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

目前,陈某军已被检察机关批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王庆红表示,专案组对该10件被盗藏品全面开展顺线追查,发现除《鱼雁集》外的9件拍品自2005年以来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经过多次拍卖、转让,陆续流入多位买家手中。经反复沟通做工作,唐代佛经的持有人将文物捐赠四川省图书馆。

相关文物简介

《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

唐中期(约公元九世纪)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经文后有郑孝胥、汤寿潜、宋育仁、江瀚、陈三立、杨增荦、周善培、赵熙、胡薇元、邓鸿荃、林思进十一家名公应赵熙之请所作题跋。经卷原为赵熙所藏,后归四川省图书馆庋藏。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香宋老人,又署香宋词人,室名雪王龛,四川荣县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四川清末民国“五老七贤”之一,著有《香宋翁诗鈔》《香宋词》《香宋杂记》等。在众多题跋者中,有赵熙、宋育仁、林思进三位四川名人,有江瀚、杨增荦(luo,音落)、周善培、胡薇元、邓鸿荃五位曾在四川为官,皆与四川渊源颇深,为经卷赋予了极大的地方文献价值。同时,题跋者中,不乏书法大家,如赵熙、郑孝胥、林思进等,亦为经卷增添了艺术价值。在陈三立的跋文中,提到该经卷原为杨增荦所得,后赠与赵熙,使经卷递藏清晰明了,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

稿本《鱼雁集》

林思进(约1873-1953),字山腴,晚年自号清寂翁,成都华阳人,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著有《清寂堂集》《吴游集》等。曾于1912年至1918年任四川图书馆(现四川省图书馆)首任馆长。《鱼雁集》为民国二十七年(1938)林思进汇辑与师友来往信札、诗笺而成。其中收录了经学大家廖平,国学大师刘师培,画家黄宾虹,书法家谢无量等文化名人、社会名流、政界要人的信札、诗笺。数量庞大、内容丰富,集中系统地反映出林思进的交游情况,展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图景,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近代史研究资料。这些信札、诗笺大都书写俱佳,亦不失为书法佳品。

办案民警在陈某军家中。成都市公安局供图

成都市公安局刑侦局二处一大队教导员浦云懿展示《鱼雁集》。新华社记者熊丰 摄

陈某军盗走的唐人写经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自敦煌藏经洞流出后先后为杨增荦、赵熙和川图收藏。新华社记者翟翔 摄

警方追缴回的《鱼雁集》

唐代佛经失而复得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