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浓情端午衣袂飘飘 一群汉服爱好者亮相厦门

2021-06-15

[新闻页-台海网]

台海网6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钱玲玲/文 陆军航 常海军/图) 汉服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起,发展至明末清初之际而中断,是汉民族独有的传统服饰。

2007年的端午节当天,汉服在一群汉服爱好者的努力下,亮相厦门白城——昔日郑成功的演武场。从此,汉服出现在厦门街头,分散在各行各业的“汉服迷”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群体。

当年,令人错愕的是,当汉族人穿上自己的民族传统服饰时,会让大家觉得如此陌生,甚至误以为是“和服”、“韩服”。这一切,愈加坚定了一些汉服爱好者们推广汉服的决心,他们称呼彼此为“同袍”,希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影响他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厦门每个高校几乎都有“汉服社”,这也意味着汉服在厦门,已经从“小众文化”,走向了“大众文化”。

从“汉服复兴”到汉服日常化,随着圈层扩大,汉服文化带动了新的风口,也与年轻人多元的思想文化碰撞,形成了全新的文化链路。

汉服同袍们也希望,古称“思明州”的厦门能像西安和杭州那样推出汉服文化节。

汉服模特 白歌

他想要开设一家

汉服摄影工作室

每一抹色彩,每一处花纹,都历经千百年的考验与传承,精致讲究,历久弥新。正因如此,汉服模特白歌初遇汉服时,便一见倾心。

毕业于厦门大学的白歌,本科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大学时,白歌逛商场时接受了商家的邀请拍摄了一组汉服写真,从那以后他就喜欢上了汉服。“我很喜欢汉服,汉服实际上是对文化认知的回归,你能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美。”

换上汉服,白歌就是翩翩少年郎。他将厦门汉服圈子状态描述为“新奇有趣”、“想有更多尝试”、“那就试探着往前走”。谈到汉服的吸引力时,能明显感受到他有很多想法要表达,感觉到他的“热爱”。

白歌说,相对于大学的专业,他更愿意成为传统文化的推广者。让他感受最深刻的是,他喜爱的汉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这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意味着更多的同路人,意味着这种曾经小众的文化已经出圈。”

更难得的是,纵然时间相隔千年,白歌的气韵仍与汉服的古韵相得益彰。穿上汉服的他,宛若画中客,是满腹经纶的书生,是剑法卓绝的侠客,是“爽朗清举”,是“萧萧如松下风”。

白歌想在厦门开设自己的汉服摄影工作室,为一代年轻人留下属于自己的民族记忆。“以前,我觉得汉服是一个传承,衣礼先行,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一些礼仪需要我们传承下来,要尽可能地复原。现在我觉得,汉服还是一种时尚,慢慢进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它可以出现在更多的场合里,应该用更多的搭配让它变得更生活化,进入日常生活,这样才能活起来。”白歌说。

汉服化妆师 燕溪

让汉服妆容之美

走入更多人视野

她家里有70多套汉服,几乎可以办中国历代服饰展览。为了推广汉服文化,她辞去了自己从事多年的工作,成为了一位汉服化妆师。

12年前,无意中经过莲坂一家汉服店的燕溪,没想到自己未来的工作将和汉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小就有着武侠梦,觉得这个东西突然从荧幕照进现实,非常激动。”燕溪这么形容自己第一次看见汉服的惊喜心情。

十多年前,汉服的布料比较单一,也缺乏绣花纹样,燕溪在网上订了一套汉服花了400元钱。“当时没有成熟的产业链,等一套服装从选料到制作完成,有时候要等几个月时间。”燕溪感慨地说,现在市面上一套400元钱的汉服放到十年前很可能要卖上千元钱,“质地和设计感进步太多了,这就是文化推广给整个产业带来的变化”。

随着对汉服的痴迷,她购买的汉服款式越来越多,主要以唐、宋、明为主。经常参加汉服雅集和聚会,则让她对汉服妆容渐渐从爱好者变成了研究者。与一般的造型师和化妆师不同,燕溪告诉导报记者,汉服化妆师必须了解专业的汉服知识,既要分得清汉服的朝代,也得掌握与之搭配的妆容技能。

在燕溪看来,做这件事情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感,就是要汉服同袍能够从妆容的沟通中,会愿意学习,把这些美传承下去。

为了保持严谨性和专业度,燕溪经常从书籍和网络课程上了解汉服的历史知识。不过,在她看来,汉服造型并不是一味的“考古”,而是在挖掘菁华,让更多人对汉服产生兴趣。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加入这一行业,挖掘汉服的更多可能性,让更多人体会汉服妆容之美。

汉服设计师 望海

她希望让汉服日常化

成为街头最美中国风

作为厦门最早的汉服设计师之一,望海在业内获得颇多认可。“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汉服雅俗共赏,有国风的高雅,也有日常化的回归,街头流行最美中国风!”望海表示。

厦大广告专业毕业的她,转型成为汉服设计师已有十多年了。在她看来,在十年前,穿上汉服逛街会被吐槽“像韩服、和服”,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汉服,穿着汉服走在街上遭嫌弃和不理解的尴尬也渐渐变成了曾经。如今人们基本上知道汉服这个概念了。望海说,汉服的意义就在于“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传统文化是积极向上的,有着非常蓬勃的朝气,汉服是一扇窗户。

望海坦言,自己最初是被汉服的美吸引,介入汉服行业,直接接触最核心的设计,压力也成了动力。多年下来,成长飞速,她参与设计的汉服曾登上无数厦门本地汉服同袍雅集和汉服节的舞台。

历代传统服饰复原是望海的工作内容之一。“复原的难度在于现有可借鉴的实物信息少,需要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涉及历史、文学等内容。这些文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拿出高级私人定制的思维来对待汉服,望海觉得要在面料、工艺和视觉舒适感这三点上下功夫。她确信,衣服是穿在人身上的,日常化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要做出一件好的汉服,这是基础。工艺的改进也是提升汉服品质很重要的一部分,视觉舒适感则是一件衣服的外在造型表现,穿在身上美不美和漂亮不漂亮是非常直观的。

除了复古考据外,望海有着新思维,汉服在现代的生命力还要依附日常化。这是她在“礼服”之外,推崇的“常服”风格。在望海看来,自己设计制作的汉服常服“合理采用了现代的设计感,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又把汉服原本华丽炫彩的颜色进行了合理搭配,并不拘泥于旧制。

她希望,借助汉服在厦门的复兴,能使“海上丝绸之路”更多的优秀文化沉淀下来;而随着产业的升级,能逐步降低汉服成本,让更多厦门人从日常穿衣流行中来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礼仪。

甲胄爱好者 黄东邪

他想复原郑成功

“思明州铁甲军”

对于男子汉而言,一套合身的汉服和盔甲无疑是他们“将军梦”的起点。4年来,厦门网友黄东邪,收藏了6套风格迥异的仿宋和仿明盔甲。在抖音上,黄东邪身穿明军盔甲的短视频,获得汉服同袍们热捧。

今年30岁的黄东邪坦言,孩童时代,不少人都曾有过“金戈铁马入梦来”的豪情,而对于男生而言,拥有一套盔甲便是实现这梦想的必备品。

近年来,随着汉服文化的不断发展,甲胄文化也迎来了春天。2017年接触到汉服,黄东邪仿佛打开了通往血脉记忆的一扇窗口。第二年,他接触了汉服中的盔甲爱好者,发现原来有很多和他一样想法的“同袍”们。不久前,《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曾掀起过一阵讨论甲胄的热潮,看到过去常在影视剧中使用的“塑料甲”被实打实的盔甲替代,不少甲胄爱好者雀跃不已。

黄东邪的收藏,参考了大量文献,他采购的主要是明代制式盔甲。几年下来,黄东邪一共攒了6套盔甲,开销近十万元,包括山文甲、鱼鳞甲、布面甲,重的约30公斤,轻的也有15公斤,每次穿在身上都是一身汗。“这个穿着走几圈很能减肥”,黄东邪有感而发,他穿着明军盔甲去上李水库、海沧马场转过几次,每次都能引来许多市民的围观与合影。

前不久,国内还成立了甲胄联盟,每个月都会举办与甲胄文化相关的活动。在他看来,全甲格斗未来可能会逐渐演化为一项体育运动,类似于Cosplay性质的甲胄文化类活动则会进一步进入大众的视野。“厦门古称思明州,是郑成功部队的基地,底蕴深厚,完全可以像西安、杭州那样搞汉服文化节。”黄东邪有个心愿,下一步他希望复原郑成功部队的“铁甲军”。

国学教育老师 曹芙雅

她早已把汉服穿进日常生活中

她是个“80后”新疆妹子,却对汉服情有独钟。她的衣柜里,有几百套汉服,日常生活中,她也时常穿着汉服去上班、去聚会、去出席重大的活动。

她叫曹芙雅,国学教育老师,厦门汉服诗歌社副社长。

第一次见到芙雅,她穿了一身素雅的汉服,上身是飞机袖,下身是旋裙,里面搭配了宋抹,头上插着精致的琉璃头饰,一颦一笑,端庄古典,仿佛是从古画上走下来的女子。

这是她衣柜里一套普通的汉服,也是很日常的装扮。芙雅是新疆人,但她是汉族,对于汉民族的服装,她情有独钟。“小时候跟着我爸爸一起看古装片,喜欢上了那种仙气飘飘的衣服和江湖豪情。”她说。

2010年,芙雅来到厦门工作。她当过主持人,后又从事国学教育,在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传统文化,越了解,就越喜欢。大约从2014年起,她开始把汉服穿进日常生活中。

事实上,芙雅并不单单喜欢穿汉服,在骨子里,她热爱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汉服的材质和配色很重要,我会更喜欢还原款。”她说。她的汉服,有魏晋时期的,也有周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的;马王堆出土的曲裾款,她也有。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日常生活中穿汉服,似乎不太方便,芙雅说,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像那种宽大衣袖的,确实不太方便,但其实很多汉服都很日常,完全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你看我今天穿的这一身,不就是吗?”

不过,芙雅并不喜欢追逐流行趋势,更愿意坚持自己的审美和喜好。她通常在网上买汉服,而且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普通人看影视剧,更多关注的是剧情、演员,芙雅却不一样,她的目光常常先被服化道所吸引。

“汉服被较好地影视化,是从《琅琊榜》开始的。那部剧的服化道都很讲究,你放大去看,衣服的纹路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最近这几年,有不少影视剧都不错,比如《骊歌行》,服装的还原度比较高,还有《清平乐》《鹤唳华亭》都做得不错。尤其是《长安十二时辰》,在汉服圈好评度非常高,服化道甚至行礼,都是按照当时唐朝的仪制,像易烊千玺的角色,他的簪子是从前往后插进去的,这代表道教的不同身份……”

说起汉服、汉礼,芙雅总是滔滔不绝。也正因为她懂得多,现在,她身边的朋友,如果做活动、做婚庆,只要是涉及到传统文化的部分,都会来找芙雅帮忙“掌舵”。

对此,芙雅也很开心,她希望,通过这种传承和传播,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汉服、爱上传统文化。

汉服爱好者 安琪

裙裾飘飘中秀传统服饰之美

24岁的安琪,是厦门某爆款眼镜的带货主播,同时也是狂热的汉服爱好者。走出直播间的她,经常化身为“古画”中的姑娘。

窈窕的身材,一头长发被高高地挽起,高挺的鼻梁和大大的眼睛,再配上一身修身的汉服,以及身后“波涛万顷”的背景,安琪像极了宫中的女官。特别是当琵琶的乐声响起,舞姿带起汉服微摆的衣角,一瞬间让人感受到中国美的独特魅力。从小学习舞蹈的她,觉得古典舞蹈和汉服结合非常美妙。

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上学时,安琪迷上了汉服,室友都知道她和汉服“谈恋爱”了。闺蜜送给她的毕业礼物,就是一套魏晋风格的汉服。从此以后,她一发不可收拾,订制了好几套汉服。在她看来,服饰无形中反映了一个朝代的审美和性格,“我个人比较喜欢明制,雍容华贵,端庄大气,穿起来干净利落,也更接近现代审美”。“汉服从来不只是一件衣服,它拥有着更深、更美的文化传承,而且服饰形制的变化也记录着历史和文化的变迁。真心希望作为汉民族代表之一的汉服文化走能够进千家万户,走进寻常生活。”安琪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