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大观园”记|生命的觉悟:从人情世故的束缚到内心秩序的建立

2021-06-16

作者

杨树

元妃省亲是人类欲望的最高表达,但我们在这里首先看到的却是家庭伦理与人情世故。

对普通人来说,来自皇家的派势最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他们每天吃什么,穿什么,他们也会有烦恼吗……我们真正的关注点却在于,跟天子有关的一切究竟是怎样的奢华呢?

再次回到贾府,这是一次真正的衣锦还乡,元妃却显得忧心忡忡。对于身处权力顶端的人而言,如何保住权力有时候比享受它更具诱惑力。即便是权力本身,与我们期待的奢华有所不同,我们那天看见的主要是皇家礼仪与亲情之间的冲突,其背后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复杂的部分。

当满头银发的老祖宗跪在自己脚下时,当自己的亲生父亲诚惶诚恐地表达衷心时,贾元春的心里一定觉得十分荒诞吧?

在贾府,老祖宗是元春的祖母,我们相信她也曾经极疼这个孙女。贾政王夫人是她的亲生父母,我们相信第一眼看到贾政时,久别重逢的女儿是打算跟父亲诉说思念之情的——甚至还可以撒个娇。但她随即发现,帘子另一边那个年逾半百的男人此刻只是以一个臣子的身份站在自己面前,他口里的话语一本正经,却词不达意。曾经亲密无间的弟弟宝玉现在变成了“外男”,他甚至都没有资格露面。

元妃省亲让天下人看见了贾府的体面,对事件的当事人而言,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家庭聚会。家庭伦理被森严的皇权取代,看起来纹丝不乱,实际上,它做作而无意义。

袭人也有过一次姨娘版的“省亲”。

花袭人那次回家之后享受了怎样的荣宠?全城空巷吗?人山人海吗?不知道。我们看见的是她走出怡红院时的排场。

第51回袭人母亲病重,她哥哥来接她回家走走,王夫人慷慨准假并特意叫凤姐去安排。袭人此时的身份是宝玉的准姨娘,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凤姐儿当然清楚,王夫人叫她去安排的意思也包括借此机会将此事公布出去。

袭人天生是个省事的人,她肯定不会主动张扬自己这半个主子的身份;另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扬出去既让袭人尴尬,也不符合王夫人的做事风格。让凤姐通过升级袭人出门“行头”的方式,变相告诉大家袭人身份的变化则是妥当的。

第一是随行人员。凤姐交代周瑞家的另带一个负责出门的媳妇一辆大车同去,再配两个小丫头子一辆小车跟去。这样的场面符合袭人新的身份,当然也有让跟去的人把消息散布出去的意思。

穿什么衣服既是面子也代表着身份。凤姐的指令很清晰——叫袭人穿几件颜色好的衣服,再包一大包衣服带上,而且包袱要好的,手炉也要好的。这都是给别人看的,它可能比那些东西本身更重要。所以凤姐特意交代临行前她还要亲自瞧过的。

后来袭人来了,果然华丽了。凤姐还嫌褂子太素,当场把自己一件大毛的褂子给了她。袭人手上的包袱凤姐也嫌不好,命平儿换了一件哆罗呢的,另包了一件雪褂子在里面才完事。还特别交代周瑞家的:她们去了别人自然是要回避的,如果住下来,也是要另外分开的;铺盖和梳头用的都不能跟别人一起……

回去的还是那个袭人,但“规矩”变了,回去的也就是另外一个人了——那个乖巧的花家女儿却永远回不来了。

平儿一直都有两个身份。大部分时候她是凤姐的代言人、大半个主子,在那些下人眼里,她是一个比凤姐更好打交道的主人;而在那些正经主子面前,她并不拒绝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卑微的丫头。两个身份之间永远不变的是大家族的礼俗和规矩。

第55回,凤姐病了,王夫人命探春和李纨临时管事,正遇上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在赏多少埋葬钱问题上,大家意见不一致。探春决定按常例执行,结果赵姨娘闹上门来,办事的人又不配合,探春又气又怒……碰巧平儿走过来传凤姐的话:埋葬钱的规矩是20两,添些也使得。

凤姐是好心,赵国基是探春的舅舅,但探春此时增添有假公济私之嫌。探春借机向平儿大发雷霆,并坚持按旧例办。平儿立即就明白了自己(凤姐)此时的指令极不妥当……平儿垂手默侍,并亲自服侍探春洗脸、吃饭,俨然就是一个小丫头。

平儿的行为既是对探春的尊重,也是对规矩的尊重。完了平儿回到凤姐那里,主仆两人就刚刚发生的事情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那一刻,她们几乎就是感情极好的闺蜜……凤姐叫平儿陪自己吃饭,平儿的菜也端到了凤姐的桌上,但平儿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她屈一膝于炕沿之上,半身犹立于炕下,陪着凤姐吃了饭……

小时候看《红楼梦》,我们想知道的是那些人在吃什么;长大后我们才知道比吃什么更重要的是,谁有资格跟他们坐在一起。

贾府每天的规矩就体现在老祖宗的饭桌上。第75回中秋前夕,尤氏来贾母处问安,正赶上老祖宗用餐。把饭桌搬到堂上自然是那些媳妇们的工作,王夫人、尤氏才有资格捧饭,各房另外孝敬的菜品每天都会像“外卖”一样准时送达,只是那天大老爷的“外卖”被做了退货处理,至于什么原因他心里很清楚。宝琴、探春两位孙女辈的女孩陪贾母用餐不能算常例——但老祖宗说行就行。贾母用餐毕,请尤氏顺便吃点“剩饭”,宝琴、探春随贾母离开餐桌后,尤氏说一个大排桌吃不惯,贾母就命鸳鸯、琥珀和跟尤氏的银蝶一同陪尤氏用餐。王夫人为什么不也顺便吃点剩菜?按规矩,她要回家侍候贾政用餐,然后由彩霞服侍自己用餐。

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主子与下人的饭菜是不同的,粳米还是糙米,跟身份有关,并不涉及营养健康问题。我们还知道贾府里现在给那些主子们准备的饭食已经定人定量了。作为一个从未吃饱过的民族,吃饭自古是大事;大家庭里,在哪吃、跟谁吃、吃什么、谁侍候同样是大事情。

一直以来,钟鸣鼎食都是我们文化中最高级的部分。钟与鼎首先指向的不是财富多少的问题,它事关每个人在那个等级社会中的位次。古人吃饭大多用方桌,它来源于席地而坐与分餐制;筷子长短跟家境无关,筷子不准扎食物,不准过中线……这些都比食物本身要紧。坐着吃饭的肯定是上等人,下人端着碗吃,走着吃的当然是乞丐了。

然而,我们真正关注的是自己在那张餐桌旁边的位置。就像日月星辰为什么停在现在的位置?因为只有这个位置才合情合理。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专属位置,它最早来源于我们在幼儿园里学到第一课:排排坐、分果果。

说到底,人生也就七万五千顿饭,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平安喜乐、天下泰平……

礼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的欲望压制到恰到好处的程度,晨昏定省曾是我们家庭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家庭伦理的意义就在于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我们曾经以为江湖里都是爱恨情仇,事实上,那里更多的是人情世故!武侠世界也有其淳朴的一面,那些身怀绝技的各路高手打打杀杀最后只是为了一个名义上的座次。

守护某种规范就是我们永远的使命,而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这样的“俗套”也可以忽略。对老祖宗来说,剩下的时光有限,快乐更是难得,相对而言,那些繁文缛节能省则省吧!于是,她超越了表面上的礼节,她已经完成内心秩序的建立。

一块粗糙的石头曾经在我们祖先手里摆弄了百万年,没有人觉得效率低,今天高铁350公里了,所有人都觉得还可以再快一点。时代已经快的让我们留不住任何东西了——我们正在经历的这次变化有什么特别吗?从宋明开始,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今天我们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新的润滑剂又没有到货。

我们无需激烈地抨击那些历经了很久的东西——它可能老朽了,也可能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想随心所欲——我们希望有所依附,我们希望那些“规矩”被更多人接受,我们在遵守某些规则的时候感觉自由而快乐。

一直以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我们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的传统绵延不绝。关于这种力量,我们可以放弃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但不应该假装这些没有存在过。

我们传统文化的张力有一半来自于内敛的方框汉字,另一半可能就来自我们日常衣食住行中的那些规矩——有时候,那就是一个你坐在哪儿的问题。

两千年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传统中国社会的内在结构?是家庭规矩,是礼乐制度,也是儒家文化,其背后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每个人都各安其位的秩序感。贾府的沦陷就在于大家开始漠视这些秩序——如果说荣国府是开始失序的春秋时期,宁国府则是天下大乱的战国时代。

秩序感维护的是人与人、人与自己关系的最佳状态——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们内心平和圆融,眼里只看见事物最美好的一面。我们不羡慕任何人,也不为曾做过的任何事情难为情!

这就是生命的觉悟。如果你每天被闹钟叫醒,你的时空被困在此时此处,眼里只有名利和是非,你的生命就是受限的。当你开始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就在觉悟的道路上。

在许多人心目中,俞飞鸿是一个充满秩序感的人。她就像是一颗遗落人间的珍珠,那是一个人在经历沧桑之后终于找到的节奏,那种油然而生的平和与怡然令人心动。我们看见她分明是穿着水晶鞋来到这个世界的,但她总是光着脚丫踩在泥土地上。天生丽质原本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现实对美丽的东西并不友好。大部分时候,她用自己的秩序感来对抗这个“失序”的世界。她从来不会利用自己的美貌,她的善解人意更有感染力;她孤独而优雅,但她从未宣称自己是一个不婚主义者——她是一只遗世独立的猫。

她身上的秩序感就是其生命走向觉悟的标志。

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遵循某些规则并不需要额外的努力,而它带给我们的回报超乎想象。

由盛而衰是常理,像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其大的实质就是规矩大,礼仪之盛的背后都是金钱,永远不能倒的只有面子。从这一个面向看,家庭伦理似乎总在伤害我们,但换个角度,如果没有了带给我们内心安定感的这些公序良俗,我们拥有再多财富又有什么意义?

春秋时期的中国人品格高清,他们轻生重义,生死相许;唐宋的中国依然雍容雅致,包容宽广。很难说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变得麻木而懦弱,我们攀附权贵,蝇营狗苟。但当我们开始激烈地批判历史,开始简单嘲笑过去的繁文缛节时,我们也是在丢弃自己的记忆。现实是,我们正在赋予“人情世故”更多负面含义,而我们内心的某种秩序却没有建立起来。

家庭伦理的价值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表面上看,那就是谁该坐在哪个位置、别人跟你说话的时候你该如何应答……实际上,它代表了我们对某种秩序的认同——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内心因为这种认同而呈现出来的平和与宁静。

当我们跨过人生的中点,当终于明白世界并不在自己的操控中时,我们终于明白,林妹妹很好,她总是让我们怦然心动、心生爱怜,但也常常让我们心力憔悴——而永远保持着秩序感的宝姐姐才是我们的幸福源泉……

我们心里爱的无疑是林妹妹,最后成为新娘的总是宝姐姐呀!而当稍纵即逝的、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都随风而去的时候,我们重新定位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我们发现自己未必真的那么喜欢自由,顺从某种规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