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故事”开始后
“我们希望给更多人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能实现自己的创作梦。”杨晨说。
伴随网文发展二十年,也见证新文创布局十年,杨晨觉得,在生生不息的故事里,“形式、运营策略更多的是基建,而故事的根源永远是作家。扶持作家,尤其是年轻新人,是推动好故事诞生的最好方法。”
文|本刊记者 卫毅 发自北京、上海、深圳
编辑|文若
起点
阅文集团的办公地点在上海浦东的科技园区里,四周环境散发着某种规整的工业气息。楼里那些空间的名字让此处跟其他机构区别开来。2楼的这间会议室叫“炼气”,同一层楼里,还有“筑基”、“出窍”、“万载”、“金丹”和“元神”——都是网文世界的常用词汇。
会议室外的墙面上,新挂起一排玻璃镜框,框里的海报上写着:“让好故事生生不息”。“这是阅文集团5月中旬提出来的新使命。”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说。那段时间,阅文CEO程武和同事们都在思考,公司的使命到底是什么?讨论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故事。
“我们归根结底是一家培育故事的公司。我们不但需要好故事,而且需要能够持续在我们平台诞生好故事的能力。”
杨晨说话有些羞涩,有作家气质。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网络作家。2000年左右接触网络,为的是去看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彼时,网络上能找到的书并不多,很快就没书可看。怎么办?那就自己写。杨晨加入了写作者行列。
“当时写书的作家不是冲着钱去的,就是为了爱好。”那时候的读者也没这么多,可能辛辛苦苦码了很多字,下面就几个人点赞,但杨晨也挺满足。
《梦回九七》是杨晨较早的作品。他笔下的主人公杨凡穿越回几年前,没去炒房,没去炒股,而是做了一个文学网站,成为作家。因为,杨晨熟悉这个行业。
在阅文的办公区,员工们见到杨晨,都叫他“四哥”。因为他的网名叫“314”。早期注册网名,他往真名后面加后缀,1、2、3都不行,他想起圆周率,便加了“314”,他想着,要是三个数不行,就加四个数、五个数,他可以背出圆周率100位。
网络文学的作品和作者数量如同圆周率一般在无限延伸。写了两三年,杨晨有了更多的小说构思,根本写不过来,他索性当了编辑,将想法告诉作者,让他们去展示想象中的世界。
杨晨正式成为网络文学编辑是在2005年。那时候,网络文学作者数量刚刚过万。谁都没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阅文能集结超900万位网络作家,在平台上进行原创文学写作。
付费阅读这一模式对网络文学生态的转变至关重要。但在杨晨看来,根源还是靠“好故事”本身。因为这种模式是基于用户对作品的付费意愿。愿意买的用户,是喜欢这样的内容。写得好的作家才能够“厮杀”出来。
杨晨对“好作家”自有一套评判标准。
他看重一个人的努力,还有天赋。比如“我吃西红柿”,杨晨签他的时候,他才读大一。他从高中开始写,不是特别高深的那种,但写得特别流畅。杨晨看好他,后来果然火了。
而当要衡量作品,杨晨的唯一标尺是“好故事”。
他跟作者签约时,一开始不会太考虑IP化。“首先还是看小说本身好不好,只要好,我们就签,至于签了以后要不要IP化,或者IP化的方向,根据内容来,不太适合强行去推。比如有的书就适合去做影视剧,有的书就适合去做游戏。你如果倒过来就特别难,也弄不好。”
《赘婿》是今年大火的IP,网络文学研究者多有好评。杨晨觉得,IP影视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有文字,影响是有限的,影视、动漫、游戏,会扩大IP的影响力。”
▲《赘婿》剧照
早些年的网文,给人的感觉还是粗糙的。这些年,在前人肩膀上,作家们开始精细化操作。以前是简单的打怪升级,强调一路爽下去,现在的作品会传递更多的内涵和意义。“任何时候,作者都会努力创作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只不过限于眼界,限于时代,可能不同时期的作家会有不同的上限。”
杨晨觉得,对于编辑来说,最主要的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跟专业能力分开,自己喜欢的不一定是大众喜欢的,一定是要有这样的认知。“就像当年我签《鬼吹灯》,其实这本书并不对我的胃口,但我觉得写得很好,就签了。”
杨晨现在的工作更多是管理,但当他在各种场合遇见作家,跟他们还是有大把的共同语言。他会想起过去,想起这一切开始的时候。
生长
刘星伦刚进腾讯的时候,负责动漫和文学的品牌工作。在此之前,他是广告从业者。进入互联网行业,是被更多可能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边的创作者所吸引。“互联网让文化消费与每一位用户更亲密。文化有阳春白雪,也有热血成长,比如我们经常说网文‘爽文’,给读者带来的不止是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也有对生命和世界更丰富的理解。”
如今,在腾讯互娱担任市场总监的刘星伦,主要负责《王者荣耀》的品牌工作。“《王者荣耀》特别具有普适性,不同的人能够在这公平竞技。因为你在自由组局的时候,不知道跟你组一起的另外四个人是谁——有可能是一位小镇青年,有可能是互联网白领,有可能是外卖小哥,彼此不认识,但在那个时空,你们要拧成一股绳,这种感觉特别好。”
无论游戏还是漫画,刘星伦喜欢的永远不是大主角。作为80后,说起《灌篮高手》,他喜欢的是眼镜师兄。比赛围绕那些超级偶像展开,但最后改变战局的,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投出的三分球。
“不觉得这特别像《指环王》里山姆那个角色么?伴随着弗洛多走到最后的是山姆!”聊起喜欢的角色,刘星伦语调微微上扬,“平凡之躯也挺伟大的。”
同样是80后,腾讯动漫动画中心总监李筱婷欣赏“中二”气质的人物。“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会一直坚持下去。”
同样是《灌篮高手》,李筱婷印象最深的是,樱木在一场比赛中,背部受了伤,坚持上场的时候,回头跟安西教练说了一句话,你最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作为国家队代表的时候吗?而我就是现在了。
这个场景对她影响很大。“我感觉是把每一次的奋斗都当作最后一次,或者最辉煌的一次去努力。不管是不是有好的结果,努力过就没有遗憾。”
“从事动漫行业也是这样去做的?”
“贯穿我整个人生的信念都是这样的。”李筱婷回答。
现在,李筱婷特别喜欢动漫《一人之下》里无根生这个角色。在已经登场的上百个角色里,她认为无根生最复杂——他拥有大智慧与超强的能力,看上去高深莫测,但气场又非常坦荡和豁达。他既能结交正派弟子,又能获得反派认可。“这是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
《一人之下》是腾讯动漫进行IP改编的代表作。
2015年2月,漫画《一人之下》在腾讯动漫开启连载。起初,漫画数据并不出挑,但后劲越来越足,作者米二笔下的故事很快展现出独特的个人性格和细节质感,尤其是龙虎山“罗天大醮”的故事,在传统的超能战斗叙事里,非常精细地呈现了中国味道,包括对道的理解、对全性与杨朱理念的阐释等。
“它的故事内核是市场稀缺的,IP品相就特别地好。”李筱婷回忆。她与团队快速判断,决定将《一人之下》进行动画化。
那个时候,动漫行业还不够成熟,大多时候,是平台自己投钱做动画,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李筱婷和团队还是果决拍板,“确实觉得这个作品值得去冒这个风险,我们下定了决心。”
如今,《一人之下》的动画已开发到第四季。豆瓣评分平均高达8.6以上,被许多观众赞叹为“国漫之光”。
▲动画《一人之下》第二季,豆瓣评分高达9.1分
同时,《一人之下》的真人电影、真人剧集也正在筹备中。电影由乌尔善导演接下,接拍前,他将《一人之下》的动画来回看了四遍,还邀请米二、李筱婷等工作人员集中讨论了几天。
李筱婷还记得跟乌尔善讨论时的热烈氛围,“我们各自提了自己的想法,对于角色的理解,特别是用户反馈,我们走过的坑是怎样的,哪些是用户觉得不行的,哪些是用户特别喜欢的,这些点都是导演想听的。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用户也参与进来,一起改编这个故事。”
迭代
让用户参与其中,是腾讯许多部门都重视的事情。腾讯影业市场营销部副总监赵洁2005年一毕业,便加入了腾讯,如今负责影业内容营销及数据营销的工作。她觉得重视用户是一种产品思维,而产品思维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迭代。“迭代就是变化,基于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不仅是满足现在需求,还要洞察未来的需求。”
IP提供了这种洞察需求的机会,并且让参与其中的人不断迭代自己的思考。《庆余年》与《赘婿》,便是赵洁站在IP的基石上“自我迭代”的两个典型范例。
▲《庆余年》剧照
赵洁大学的专业是社会学,大二时,曾跟随老师参与过国家人口调查。后来,她也将许多社会学的方法论带到了工作中。
在内容营销层面,她会去寻找触动用户的点。比如说“成长”这一每个人都会产生共鸣的点,如何找到?
《庆余年》中,滕梓荆下线,便是这样的点。
“很多人觉得,滕梓荆不就是一个护卫么?但对于范闲来讲,他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人,应该尊重这样一个人,这是他把现代思想带回古代的核心部分。”
以前的范闲,混混沌沌,不知为何而活,过一天算一天。但滕梓荆的死激发了他的成长。“我们人生当中都有这样的触发点,我们要把这样的点放大,让大家产生共情。这是这部剧第一次让用户深刻共情的时刻。”赵洁回忆说。
为这一共情时刻,剧宣团队做了特辑,以5分钟为单位,策划了20多个营销动作,回溯他俩之间的兄弟情。
她把这称为对原著IP的“第四次创作”,“原著是第一次创作,编剧是第二次创作,导演是第三次创作,那么内容营销便是第四次创作”,赵洁解释,“我们的创作,就是要让内容接触到用户。”
原著中,滕梓荆没死。在剧集中,他带走了用户的眼泪。
而到了《赘婿》,新丽、腾讯影业及阅文团队决定往前再走一步。
《赘婿》33集,深受用户喜欢的耿护院下线。这时候,团队已联合备好耿护院番外小说,该书次日上线,当天就新增了19万的阅读人数。
故事在某一条线上终结,但另一个时空,耿护院“活”在了书里,他的故事还在生生不息。
回忆起这些工作往事,赵洁引用了《赘婿》里的一句话:“路长梦远终可及,大大天地待探寻。”
结束采访后半个月,上海黄浦江畔的世博中心,举办了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2021年度发布会。接近尾声时,郭麒麟、刘闻洋、邓科等《赘婿》核心主创依次登台,带来了当天最重磅的信息之一——《赘婿》第二季正式启动,以及《赘婿之吉兴高照》网络电影杀青。
郭麒麟他们要去闯更大的天地了。幕后团队也将在IP的广阔天地里继续探寻······
不息
作为“新文创周”的压轴,当天的影视发布会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公布了70个影视项目,除了《赘婿》第二季,由乌尔善执导的《一人之下》系列影片,也计划于10月开机。
李筱婷回忆,为了筹备电影,乌尔善不仅看完了《一人之下》动画漫画,还动手解构,将重要细节如能力体系、角色、服化道单拎出来,记了很厚一本。“他还专门请了各种武术指导,来跟米二讨论招式。”
放在十年前,李筱婷从未想过,动漫业务能发展为今天的规模,漫画有机会大量改编为动画、影视、游戏、文学等内容形态。
2011年,时任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提出“泛娱乐”构思,在游戏基础上,陆续启动文学、动漫、影视、电竞等多个领域的布局。十年里,腾讯在文化维度的核心战略,从泛娱乐升级为新文创,也实现了《庆余年》《赘婿》《一人之下》《王者荣耀》等原创IP的培育。
▲《王者荣耀》(视觉中国/图)
腾讯“新文创”十年,也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人的十年。
回望这十年,李筱婷选择用“破圈”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变化。“本来我可能是更小圈子里面的人,更动漫领域的人,这十年是不断在破圈的状态。如果想让动漫作品破圈,做这件事情的人首先自己必须也要破圈才行。”
她从小画漫画,想象中的腾讯动漫就像日本的集英社一样,不是现在的规模。但这十多年,从漫画到动画,从动画到影视,到短视频、文学,这是她与业务的破圈之路。
这也是“新文创”的初衷。以IP构建为核心,实现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过去几年,刘星伦所在的《王者荣耀》,一直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承载、演绎、弘扬”为重要使命之一。
2017年,腾讯与敦煌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启动“数字丝路”计划。一年后,《王者荣耀》参与进来,尝试用皮肤,这种独特的游戏语言,来创造性演绎闻名遐迩的敦煌飞天。
灵感来源于莫高窟第423窟的天宫伎乐飞天,在唐朝飞天形象的基础上,《王者荣耀》融合了创新理念,尝试用敦煌最经典的元素纹样进行再创作。
那一年,《王者荣耀》团队前后去了好几次敦煌,不断与敦煌专家讨论、碰撞,“一开始,美术同学做的东西,是不符合敦煌老师要求的”,刘星伦回忆,在给皮肤上色时,美术同学选用了紫色,“但敦煌是没有紫色的”,便打回去,重新再改。
在敦煌专家的指导下,整个皮肤的设计历时半年,经过37个版本的反复打磨,做到了每一处细节都能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原型的效果。
刘星伦记得,最终有近4000万用户获得并使用了这款名为“杨玉环-遇见飞天”的皮肤。“这些积累下来的东西,就是要通过每一个时代承载信息和情感的方式,不断地被演绎,不断地被加工,不断地在人心里巩固,才能生生不息。”
“我们一直希望,用文化产业耦合的力量,让中国故事更加贴近当代年轻人,让中国IP去激发全球用户的情感共鸣。”在“新文创周”的一场演讲里,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腾讯影业CEO、腾讯动漫董事长程武回顾到。
这也是过去十年,新文创与新文创生态下的人,与“中国故事”间的“故事”。
赵洁回忆,刚开始做《庆余年》宣传那会儿,团队招人,她便想着,一定要招这么一个人:既要是IP粉,又要是影视剧受众。她后来真找到了这样一个女孩,几年过去了,女孩仍在团队之中,开始扮演更重要的“故事”角色。
这仿佛是,为了一个故事而来,然后也成为了更多故事的一部分。
“每一个故事都是人生的一种状态,”赵洁说,“我们只能经历自己的人生,但是我们可以从故事当中经历别人的人生,这就是精彩的地方”。
杨晨和曾经笔下人物的故事,也在继续。
《梦回九七》的结局是,主角杨凡做的文学网站上市了。现实中,阅文集团好几年前也上市了。杨晨当时还在书里设想过一些新产品,比如电子阅读器,写书那会儿被读者说“不现实”,后来一一在现实里实现了。“现实比小说发展得更快”,杨晨感慨,“我当时只天马行空想到电子阅读器,哪想到现在每台手机都能方便地看书。”那会儿,他使用的手机是最时兴的诺基亚。
网络文学能吸引那么大的改编市场,形成这样大的一个声量,这也是杨晨万万没想到的。包括网文的海外化,《梦回九七》也写了一些海外发展,但是没有想到,“现在,我们的网文能真正走出国门,被更多的老外所喜欢。阅文海外发展的模式几乎是我们独创的,海外几乎没有。”
老外不仅看网文,不过瘾了,也自己写,跟当年杨晨一样。喜欢吸血鬼故事的英国小伙杰克·舍温(Jack Sherwin),看到网络小说里,和吸血鬼相关的大多是爱情故事,没有动作类,这个文着花臂的24岁男孩,便开始自己写。结果写出了起点国际上最受欢迎的男性向原创作品《我的吸血鬼系统》,阅读量已破九百万次。
起点国际平台自2018年4月开放至今,已吸引海外逾十万名创作者,创作了逾20万部网络文学作品。参与创作的同时,他们的故事也因此被改变。像舍温,如果没有开始写作,他将继续按部就班的教师生活,如今,他是一名全职作者。
“我们希望给更多人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能实现自己的创作梦。”杨晨说。
伴随网文发展二十年,也见证新文创布局十年,杨晨觉得,在生生不息的故事里,“形式、运营策略更多的是基建,而故事的根源永远是作家。扶持作家,尤其是年轻新人,是推动好故事诞生的最好方法。”在“新文创周”启幕——2021阅文年度发布会上,杨晨如是说。
而面向下一个十年,无论是杨晨、刘星伦、李筱婷还是赵洁,他们的故事,与故事背后的故事,也才将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