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干货|接手博物馆藏品管理的770天,我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2021-06-24

这是一篇约稿,宝藏级。

作者是中国某博物馆藏品管理与学术研究部主任陈聪艺。她以工作笔记的形式,记述了自己接手馆藏文物管理工作两年多来,对藏品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工作实践。

说是宝藏级,一是文中对藏品管理工作的内容梳理、流程步骤及实操作业总结的详实和具体,符合国际艺术品科学管理的最佳实践;二是作者不畏困难、正视问题、挑战现状的勇敢、担当和行动力,推动本馆藏品管理效率大幅进步。本文大量信息是首次披露,真实接地气,对了解我国藏品管理现况、思考如何启动藏品管理等,具有相当的实际指导意义。

作 者 简 介

陈聪艺

笔名:老葱

某博物馆藏品管理与学术研究部主任,文博馆员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参与编著地方文化丛书《晋江族谱类钞》《晋江碑刻集》《晋江古厝文化摭珍》《柯淳庵诗文集》等4本。执编地方内刊《初心印记——永和碑刻拓本拾粹》。参与泉州政协文史委课题调研《刺桐博物》部分文稿编写。

在《中国文物报》《中国质量报》《福建文博》《收藏快报》等学术报刊发表论文《“心要让你听见”》《从碑刻分析清代晋江宗族械斗及其治理》《晋江龙山寺建筑价值探讨》《北宋泉州衙前将吏王习墓记再考》《晋江市博物馆藏电影海报史学价值探析》等10篇。所拓《洛阳桥记》拓片1张入藏国家图书馆。

引言

转眼挥别5月,如何认识藏品管理及开展工作这个话题,「艺术怎样管」的主理人李阳老师与我自2020年开始有过多次对话。这个对话过程是理论与实践一次次的碰撞,使我不断丰富自己对藏品工作的认知。应李阳老师之约,我现将两年多来对藏品管理的逐步梳理与开展情况码字成文。

本人非科班出身,文字功底一般,若表述不妥,敬请各位老师海涵。

背景

某博物馆情况

人员- 在编10人,非在编10人

库区- 面积80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320平方米

馆藏- 根据2015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登录结果,馆藏数量8070件/套,以陶瓷为大宗

职能- 2019年4月起,作者接手藏品管理与学术研究部(简称藏品部)工作,开启藏品管理科学化的升级打怪之路。现有人员3名,1女2男,平均年龄40岁,均非文博相关专业出身。

本文目录

第一部分 藏品管理的工作概述

1、通过问题清单了解情况

2、梳理藏品管理的4大工作方向

- 藏品安全

- 藏品档案

- 藏品保护

- 藏品活化利用

第二部分 藏品管理的工作方法

1、查找当前存在的问题

2、制定5个关键任务及工作方法

- 库区布局规划

- 人员岗位管理

- 藏品登记建档

- 藏品防损保护

- 藏品活化利用

第三部分 迎接新的挑战

10个问题

01

PART

藏品管理的工作概述

1

通过问题清单了解情况

2019年4月起,我接手藏品部工作。为了快速理清藏品管理工作要领,我列出一个问题清单。

藏品管理问题清单

1、县市级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要怎么做?

2、怎样让馆领导重视藏品管理工作?

3、库房要怎么盘点?文物要怎么移交?

4、库房建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5、库房安全真的能安全吗?

6、库区环境怎样才能满足文物生存需求?

7、如何利用有限的库房空间分区管理藏品?

8、储藏柜与藏品之间的关系还有什么可以利用?

9、非文保专业出身的库房管理员要怎样提升业务水平?

10、藏品部业务人员怎么管理藏品才是规范?

11、库房管理员怎么做好自我保护和防护?

12、藏品帐册怎么溯源?怎样说明补录的数据真实?

13、怎样的藏品体系才叫科学?如何完善?

14、文物数字化保护及活化利用怎样相辅与推进?

15、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对库房的文物有什么利好?

我拿着问题清单,刨根问底地请教兄弟馆负责藏品管理的同行,与小伙伴们在每个库房或蹲或站探讨着开展工作的方法和可行性,追着馆领导“诉苦、谈条件”。在馆领导“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全力支持工作”的坚定鼓舞下,我欢快地结合培训、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对藏品部工作进行大致梳理,形成一套适用于本单位藏品管理工作的工作方法,踏踏实实开展日常工作。

网络图@图文无关

2 梳理藏品管理的4大工作方向

我把当前的藏品管理工作,归纳为藏品安全、藏品保护、藏品档案和藏品活化利用4大工作方向,每个方向的要点如下

01 藏 品 安 全

岗位管理:职业素养、业务知识、业务流程;

制度管理: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库区(房)安全制度、业务规范;

库区管理:硬件(库区/库房及功能室规划布局)、软件(恒温恒湿系统及设备、安消防管理系统及设备、空气净化系统及设备)、文物状态巡查。

02 藏 品 档 案

藏品基本信息:藏品基本描述、藏品征集凭证(来源)、藏品线图、藏品照片、藏品养护修复信息、藏品出入库信息、藏品学术资料(文章、专著)、藏品科研资料、藏品宣传等;藏品提用信息、展览信息、图片使用信息等;

藏品账册:文物帐、分类帐、辅助帐;

藏品索引:藏品标签、藏品位置卡、储蒧柜藏品位置卡。

03 藏 品 保 护

日常养护:藏品卫生清理;藏品包装(无酸纸、杜邦纸、无酸囊匣);

数字化保护: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珍贵文物三维数据采集、藏品高清数码扫描(字画、侨批、契约文书等)、藏品影音采集(地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预防性保护:离线检测分析系统及设备,空气净化器、移动空调,储藏柜、恒湿柜,RP材料、防震材料。

04 藏 品 活 化 利 用

藏品支架

藏品展示

藏品文创

藏品复(仿)制

02

PART

藏品管理的工作方法

根据前述4大工作方向,我开始逐一了解当前的实际情况,查找问题所在,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可能的改进方法。

1

查找当前存在的问题

01 库区(房)

1、库区分设四个楼层,2-4层区域较大但面积数据不明,功能室的配备不完善。2014年为保证第一次可移动普查工作进度,原在三楼库区设立的两间摄影室基本闲置,摄像器材保管简易。没有配备档案室、编目室等;

2、库区环境较为恶劣,各个区域的卫生因久未清理,储藏柜、地板、门窗、桌椅等灰尘堆积严重;又因通风系统、恒温恒湿系统老化停止使用,库房内空气十分闷热,库区通风情况不良,存有异味;

3、库区门为普通木质双开门,库区(房)灯源老化或出现闪灯故障,存在较大的安防消防隐患;

4、库房内原设计的安防门(普通铁板门)门槛高近10CM,使得日常藏品出入库时的运输工作存在安全风险;

5、部分库房内的消防设备仍为传统水雾喷淋系统,一旦发生火情,裸放在外的有机文物将受到严重损坏;

6、库房内的消防管道口没有做防尘防虫防护处理,也是库房环境不良的诱因之一;

7、业务人员岗位责任意识不强,业务规范不熟悉。

网络图@图文无关

02 藏品档案

这项工作存在问题和的执行难度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9个方面:

1、部分藏品纸质档案因历史遗留问题缺失基本信息及相关数据,如文物征集凭证、捐赠凭证等原始资料缺失,馆藏文物登记清单(电子档)的文物来源信息也没有登记;

2、现有藏品纸质档案登记在册的信息过于简洁。如一件馆藏三级文物在鉴定表上的信息只有名称、尺寸和一张一寸大小的黑白照片,对照核查馆藏文物登记清单(电子档)时却没有该藏品信息;

3、藏品命名没有体现详细特征。如一件馆藏品的征集凭证单上只注名为宋青釉执壶,筛选核查馆藏文物登记清单(电子档)时发现有十几件相同名称的藏品,且全无登记藏品来源、尺寸等信息;

4、馆藏文物登记清单(电子档)部分藏品信息登记存在出入。如一件馆藏三级文物存在一物双名双号的情况,听馆领导介绍当时他为了找这件藏品翻遍了库房。也有个别藏品信息的年代、级别或尺寸等数据出入较大;

5、藏品建档制度不健全。除10件馆藏一级文物有开展建档(基本信息)工作外,其余藏品建档工作均没有继续推进;

6、部分藏品标签残破。有些重新编写的标签与旧标签随意折卷后塞到藏品上的缝隙或瓶口,造成部分藏品标签掉落藏品内部(特别是瓶类藏品),需要拿镊夹慢慢夹取;

7、馆藏文物账册管理制度没有执行到位,现存文物账册藏品信息不全,不仅无法建构科学的藏品体系,也无法建立藏品分类帐登记工作;

8、历年相关业务材料或整理过程文件归纳存档工作不到位,部分业务公文缺失;

9、藏品存放“佛系”,库房内的文物没有按级别、质地等分区存放,馆藏文物登记清单(电子档)没有标注存放位置,找文物全靠管理员的记忆。

03 藏品保护

人少事多责任重,是藏品部无法把库房管理和藏品保养做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1、对文物的灰尘污垢等清洁不到位,珍贵文物装入囊匣时,对其没有清洁,没有发挥囊匣减缓文物损害的作用;

2、库房存在虫害问题,虽有对部分纸质文物进行消杀工作,但效果并不佳;

3、藏品数字化工作保护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对数字信息的网络传播及现代软件技术的信息技术人才,藏品的线上展示、线下保护的本质工作得不到落实。如原扫描为电子档案的部分纸质文物并没有进一步挖掘藏品价值,并及时做好保护工作;

4、库房的空气闷热、异味等问题,不适宜有机文物的保存,也不适合人员长时间作业;

5、部分藏品外包装或置放简易,没有注重藏品小环境的管理,也没有配置植物防虫剂或防震材料。

04 藏品活化利用

1、在清理库区卫生时,在三楼、四楼库区整理到亚克力藏品托架,粉尘严重,没有运用到藏品展示工作;

2、打造博物馆IP形象、开发藏品文创衍生品等的思维固化,没形成适合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运营模式。如请第三方设计公司开发设计文创品时,并没有理清本单位的文创定位,耗费人力精力;

3、藏品学术研究方面较为薄弱,缺乏对藏品故事的挖掘,藏品的教育作用得不到有效利用。

鲁迅先生讲过一句话:“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以上我馆存在的问题并非个案,多数中小博物馆都普遍存在。做为一名普通的文博工作者,我自认为谈不上情怀,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能吃苦、有责任、敢担当的本职态度还是应该具备。

我和小伙伴们几经讨论,就“历史遗留问题”是不是就是“无人过问的问题”最终形成共识:

让历史遗留问题在我们身上得以有序解决。

2

制定5个关键任务及工作方法

针对前述查找出的问题,根据藏品部现有的人力物力,我以“先规划布局、后整治环境”为工作切入点,推进库区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利用库区空间,采取“逐层分区、先乱后齐”的工作方法,理顺思路,有效推进藏品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总结来看,主要有如下5个关键任务:

1.

库区布局规划

01

测绘库房面积

团队成员小七略懂基础CAD绘图操作技能,我们拿卷尺一层层测量,在草稿纸上简易手绘标识。小七初步绘图后到现场进行复核测算,几番修改,终于得出4个库区共计800平方米,4个库房共计320平方米的库区面积数据;掌握各功能室面积,包括廊道的宽度数据。

掌握库区面积,有利于后期采购大中型库房文保设备时,定制符合库房管理的设备规格,从而避免发生设备尺寸过大无法进场入库的尴尬情况。

02

规划库区功能

结合《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室规范化建设与仪器装备基本要求》(GB/T 30238-2013)及库区、库房的定位,对库区各功能室、库房进行调整优化,同步完成科室牌(内容可更换)及用电、消防等温馨提示牌的上墙安装工作。库房分为珍贵文物库房1间、有机文物库房1间、无机文物库房2间。根据库房功能有针对性的配套功能室,如摄影室、文物观察室(中转站)与珍贵文物库同区;纸质文物修复室、纸质文物消杀室、寄存室与有机库房同区;实验室(简易)、标本室寄存室、物资室与无机库房同区。库区合理的布局,不仅利于日常业务工作开展,也为日后申请文物修复资质提供硬件基础。

珍贵文物库及库区平面图@作者提供

03

改善库房环境

- 对各库区的地板、窗户、储藏柜、货架、桌椅等灰尘污垢进行逐层逐区清理,清除不知卒于何时已呈干化状态的老鼠1只,及少量不知名的飞虫、小爬虫;

- 做卫生清理的同时,打开功能室的窗户进行通风,并借助风扇、空气除味剂等消除空气异味;

- 协调综合部派电工对各个库区已故障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灯源进行更换,并做好数量统计;

- 配合本馆安防系统改造,各库区增设门禁系统、墙体震动警报系统;

- 对部分功能室进行二次装修,优化空间使用率。

为进一步规范业务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综合衡量场地、经费等因素,我们购置木质环保折叠桌,便于来访人员置放背包等随身物品;配备单门铁柜、劳保物资箱(手套、口罩等),养成库房管理员自我防护意识;配备双门工具柜、垃圾桶,做到工具使用管理取放有序,库区垃圾及时清理;配备摄影设备防潮箱,利用库房清退出的普通铁柜做为摄影物资存放柜,最大化利用空间和原有设备;建设实验室,申请专项经费采购修复工作台、蒸汽清洗机、手持电子显微镜、酸碱度测试仪等文保设备。

整改后的库房环境@作者提供

04

健全库房制度

-根据《藏品管理办法》及日常业务规范,制定《藏品与科学研究部管理制度合订本》,内容有《展厅文物保管保护工作责任制度》《文物库房钥匙管理制度》《馆藏文物提用制度》《馆藏文物总登记号及分类号规范编号实施实则》《文物征集工作管理办法》《社会捐赠管理办法》《观摩馆藏文物若干规定》等;

-完成库房及各功能室管理制度上墙工作,内容有《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库区门、文物库房门管理制度》《藏品代为保管、鉴定、养护、修复及咨询等公共服务的制度》《馆藏文物图像资料使用制度》《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