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椟:当代颇有成就的纂书大家,近百年无人可比肩
篆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饱经数千年间历史文化的洗礼,经过一代一代大家的精心雕琢,历久弥新,日瑧完美。自秦汉以降,在中国书法史上出现了不少擅长篆书并且颇负盛名的大书法家,如李斯、李阳冰、许铉、邓石如、吴昌硕等,可以说是代不乏人。在20世纪中国书坛上,刘自椟先生就是以篆书著称的大家。早在上50年代,刘自椟先生就以他在篆书艺术上的成就被列入当代中国一流书法家之列,称为陕西书坛的领军人物,为弘扬传统文化倾心尽力。
陕西省三原县,位于美丽的嵯峨山麓。泱泱清河,钟灵毓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熏陶着、孕育着这座古老的书法名城,也造就了于右任、贺伯箴、茹欲立等一批优秀的书法家。1914年1月3日(虎年,农历腊月初八),一个小男孩在东里堡村一个颇为固实的家庭出世了,家里给这孩子起名自读。刘氏家族世代居住在这里,刘自椟祖父曾在南京为官,因厌倦官场争斗,回到家乡以经商为生,父亲亦曾作过公务员,后来也弃政从商。
刘自椟在刚记事的时候,就喜欢在父亲的书桌旁静静地翘首看父亲写字、作画、刻图章。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父亲拿起笔杆蘸水墨,画出一张张梅兰竹菊,打得满墙丹青,泼得满屋墨香。又看着父亲捏起小刀,只一眨眼,小石头上就出现了一个个虎纹鸟喙般的字体,神奇极了。他常常一声不响地站上半天,有时还穷追不舍地问父亲这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那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刻?父亲常常被他发自童心深处的天真惹得哈哈大笑起来,然后爱怜地拍拍他的头…。从那时起,他除每天上私塾照例做好“午功”(字课)之外,回到家里,父亲便开始按日教他一二个篆体字。他经常躱进父亲的房间,偷偷翻阅父亲的书籍、碑帖、印谱,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被祖国瑰丽璀璨的文化遗产迷住了。渐渐地他便按捺不住好奇心,学着父亲的样子,临摹起碑帖来。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儿时的爱好,竟成了他以后终生的乐趣和终极的人生目标。
刘自椟秉性聪颖,智力过人。少时跟随著名理学家、书法家贺伯箴学习书法,贺伯箴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的传于刘自椟。在贺伯箴的指导和熏陶下,刘自椟在学术上一生兢兢业业,苦心研摹,逐渐确立了他研究中国书法的基础。
1948年,刘自椟在西成功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当时一幅四尺作品曾以3000大洋出售,可以说价值不菲,同时也说明刘自椟的篆书水平已非同一般,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从此走向市场,备受广大藏家追捧。
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曾道:“篆法最难。不知藏风逆入、笔笔中锋、粗细圆匀、含蓄蕴藉、对称均衡者,实不懂篆法,亦写不好篆书。”篆书从金文、石鼓得其沉雄、劲健,从秦代小算、邓完白线条得其圆融流动。刘自椟先生的篆书结字具有匠心独运的特点,他将来自《绎山碑》一类小算均衡、对称、稳定、平正的特征融入金文大篆,而又将大篆旁逸斜出、活泼的特征在均衡、稳定的原则下加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完成了他篆书精美的形体构造。正如沈鹏、谷溪先生所撰《刘自椟书法选,序》中说:“刘自椟以刚与柔与渴三种因素互相渗透奠定了他成为当代颇有成就的纂书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