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震撼!两幅恢弘巨制亮相首博,丹青史诗见证“换了人间”

Image 2021-06-24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60多年前,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怀古思今,以豪迈的情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6月24日,“换了人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从市政府参事室市文史馆几十年来创作、收藏的近千幅书画作品中,精选48幅书画作品展出,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发生的巨变。其中的两幅恢弘巨制《换了人间》《礼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历经艺术家数载创作,堪称丹青绘出的史诗。

18米水墨长卷

还原63位开国元勋的时代表情

与此次展览的标题呼应,大型人物画《换了人间》无疑是展览中格外引人瞩目的一件。这幅长18米、高3米的作品,以开国大典历史为创作背景,大胆尝试使用中国水墨的技法,描绘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际,毛泽东、周恩来等63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集体肖像。

艺术家赵建成与新中国同龄,2012年,当他接到北京市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任务时,便将选题锁定于1949年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在他看来,1949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拐点,从此中国便“换了人间”,开启了新天地。而这一壮阔历史画卷的书写,离不开画中的功勋人物。

与董希文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唐勇力的工笔画《新中国诞生》立意有所不同,赵建成并不侧重于开国大典历史时刻的场景描述,而是追求刻画出每个人物最典型的精神气质,通过开国元勋的群像体现一个时代的集体表情。“如何使每个形象准确、生动、饱满,而非概念化,是我在创作中遇到的最大考验。我试图将每个人身上丰富的经历与不同的性格体现在画上。在毛主席面前,你可以感受到博大的气象、扭转乾坤的魄力;通过画中的邓小平,你可以感受到,他在一段历史中成为掌舵人是一种必然。”

在历时五年的创作中,赵建成反复斟酌画中的细节,从人物在1949年的胖瘦体型,到细微的表情特征,务求精益求精。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曾评价,赵建成的人物肖像画造型严谨,刻画对象惟妙惟肖,《换了人间》堪称当代肖像画的扛鼎之作。

至精微尽广大之作

重现新中国十大建筑与1959国庆盛景

东风劲吹,旗帜与气球飘扬,长安街沿线矗立着宏伟的新中国十大建筑,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喜气洋洋。由汪光华最新创作的巨制《礼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恰如艺术家《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的姊妹篇,以典型建筑、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展现了新中国建设的成就,礼赞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建设者。

“在《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里画过老北京以后,我就想画一幅体现新中国建立后北京变化的作品,而新中国十大建筑正是其中的重要篇章。”汪光华说道,“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从小就知道十大建筑。那时候的新中国非常不容易,却能在不到的一年时间里,将十大建筑全部建成,这种高效率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大协作实现的,可以说是惊人的奇迹。”

在这幅16米长、2.5米高的画作中,汪光华将新中国十大建筑如同游行的花车一般,在长安街沿线醒目地一一展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此外,他还描绘了北京展览馆这一重要建筑。“比较难画的是华侨大厦,因为它在后来被拆除重建了。我依据图片资料,在这幅画里重现了华侨大厦的风貌。”汪光华说。

“画中有戏方能百看不腻,”汪光华在画中设置了许多富有时代记忆的看点。1959年的国庆,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庆典礼活动中人数最多的一次。“画面中心的天安门城楼上,有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苏联、朝鲜等国领导人。我专门采访了这次庆典的一些亲历者,例如有位同事的父亲就曾经是扛着机枪走方队的民兵。”从长安街上的受阅军队,载歌载舞的各族人民,到北京火车站前熙熙攘攘的旅客,大街上斜挎着军绿色帆布包的少年,汪光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对那个时代的印象。

据悉,展览还展出了市文史馆不同历史时期馆员创作的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46幅馆藏书画精品。这些作品既有早期京津画派的传统代表作,又有以溥雪斋为代表的一批清代宗室画家的精品力作,还有新时期的名人佳作。展览将持续至7月18日。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