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人员挖掘十三陵时,工地上来了一位古怪的老者

2021-06-2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是杜牧名作《赤壁》里的佳句,当时杜牧来到赤壁古战场遗址,看到了岸边被掩埋的一件折戟,顿时产生了一丝怀古的心情,随后便写出了这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其实这首以怀古、咏诗为目的的诗作也是“考古”诗的一种。

虽然考古学是近代以来才传入中国的一门学科,但是从史书上看来,中国古人的“考古”情怀古来有之。

而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遗迹也为现代中国人的考古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世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不过,在考古过程中,中国考古研究者也遇到过大大小小的麻烦,比如无法保存完整的秦始皇兵马俑以及频发怪事的明十三陵。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考古人员挖掘明十三陵的时候就遇到不少怪事,先是不同寻常的墓室机关,再是突然出现古怪老者,处处透露着一丝诡异,给学者的考古挖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因为挖掘明十三陵的过程太过坎坷混乱,最终一众学者宣布了挖掘工作的停滞。

那么这明十三陵的挖掘过程中到底遇到了些什么离奇的怪事?那些参与过挖掘工作的考古学者又有着什么遭遇呢?

一、十三陵树晚萧萧:皇帝陵寝遇难记

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

现如今提到明十三陵,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个景区,或者只是个皇帝墓葬群。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明十三陵依山而建,凭借着山峦,建造恢弘,气势磅礴,对于术士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也正因如此才先后埋葬了十三位皇帝。

在封建王朝时期,皇帝陵寝自然会带有众多财宝,这些宝藏经过岁月的打磨也成了中国举世无双的文物。

不过就是这么一个皇帝陵寝却差点被一队考古工作者毁于一旦。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近代中国出现考古学开始,官方便有意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先后组建不少考古队对中国遗迹进行考古学的研究。

比如现如今我们熟知的周口店遗址,就是1921年间被考古工作者发现的。

而在1955年,中国再次迎来了考古学研究的高潮时期。

当时以郭沫若为首的学者便作了一个发掘明十三陵的报告,打算从明十三陵开展中国的考古工作。

但是这一个提议却遭到了当时大多数学者的反对,他们纷纷认为当时的考古技术和认知过于落后,难以支撑得其明十三陵的发掘工作,如果贸然发掘,肯定会给皇陵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

就连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也公开反对明十三陵的挖掘工作。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郭沫若等人申请对明十三陵的考古申请最终还是通过了。

随即他们一行人就开始了对神宗定陵的发掘工作。

而明十三陵的厄运以及这行考古学者身上的阴霾也逐渐开始浮出水面。

二、生死河?怪事频发

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

虽然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怪力乱神的事情,但是当考古工作者开始发掘明十三陵的时候确实遭遇了不少怪事。

首当其冲的便是考古过程中的天气,每当工作者打算挖掘皇陵的时候,总是会出现雷雨交加的天气,因此考古工作者们的挖掘工作总是被迫中断,挖掘工作也是断断续续的。

而在皇陵挖掘过程中,墓葬旁边的村庄也开始频频出现异样,不少村民在挖掘工作开始后便出现了疯癫的症状。

因此当时的人们纷纷认为这次考古工作是不详的,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有胆小的村民还会来到考古现场对工作者们的工作进行阻拦。

不过这并没有动摇考古工作者们的决心,他们依旧坚定地挖掘。

就在人们以为没事的时候,一日考古工地竟然来了一位老者。

这位古怪的老人嘴里念念有词,说自己是守墓人,在皇陵里有个“生死河”,只有命格符合的人才能进入皇陵,而其余人如果进入皇陵就会受到“诅咒”。

这样的说法使得当时的考古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最后工作者们还是坚持进行皇陵的挖掘,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工作者们遇到了挖掘以来最大的困难。

原来当考古学者开始打开皇陵暗室的时候,皇陵里突然飘出来一股黑烟,当时就迷晕了一堆考古人员。

后来调查显示这些黑烟就是皇陵墓葬中的机关。

虽然考古人员熬过了墓葬机关,终于进入墓室里面,见到了百年前的文物,但是他们仍旧没能保护到文物的后续储存。

最终因为考古技术的不成熟,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受到严重的氧化被毁于一旦了。

中国考古界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这场失败的考古工作也就此被迫终止。

那么老人所说的诅咒又是否灵验了呢?

三、是诅咒?学者的结局

在考古工作被迫终止之后,一些考古学者确实遭遇了一些奇异的事件。

当时主导发掘工作的历史学家入狱自尽,一些考古人员遇空难,随队的摄影师也上吊而亡……

种种事迹都给当时的考古蒙上了一层阴霾,现如今也是考古学界不可触碰的一丝伤痛。

结语

寨有盍饕之心,而欲不可足。

在现在看来,虽然一些工作者在挖掘明十三陵之后遇到了一些怪事。

但是终究怪力乱神的说法并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我们只能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一事件。

不过对于现代来说,在技术不成熟、认知不明确的情况下,贸然发掘皇陵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哪怕是为了考古工作的发展,我们还是在有保障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虽然挖掘明十三陵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它所带来的伤痛始终在提醒着我们这些后世之人。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