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航拍】南京新地标:把宋代名画“搬”入现实,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即将完工

2021-06-25

在江北新区滨江大道,一座地标建筑即将崛起。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8.72万㎡的宏大建筑,是江北新区对标雄安新区和浦东新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打造与国际接轨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建成后将承接海峡两岸企业家峰会等大型国际会议和高端商务论坛,也将成为南京“新地标”。6月24日-25日,中国安装协会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会议暨现场观摩会在南京举行,记者在观摩会上了解到,这座地标型建筑拟于6月30日完工。

通讯员 牛茜茜 周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视频剪辑 孙楠羽

气势宏大:将宋代名画《层波叠浪》“搬”入现实

站在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下方,记者感到一种古朴的宏大之风。不同于南京地标“双子塔”,这座颇具气势的建筑有着一股浓浓的“中国风”。记者了解到,这座建筑,是由美国墨菲西斯设计事务所提出概念方案,北京设计院进行初步设计,灵感来源于宋代马远《水图》中的《层波叠浪》。

灵感来源于宋代马远《水图》中的《层波叠浪》

马远的《水图》是南宋画家马远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山水画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由十二册页成卷,尽水态之妙。除了《层波叠浪》外,还有寒塘清浅、长江万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等主题。而《层波叠浪》这副作品,笔触粗糙,起伏明显,用粗重的颤笔画出浪谷间卷起浪花,水仿佛有了重量和气势,汹涌澎湃、向前奔腾,使人精神振奋。这座会议中心从远处看,也好似一艘巨轮,即将乘风破浪驶入长江。

现场图

内部会见厅也是文艺感满满。一层会见厅合影位置艺术品为苏绣《南京盛景》,取自唐朝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相得益彰。此外,酒店大堂也处处彰显了南京元素,设计围绕云锦纺织的概念进行,在地面、墙面、天花中融入了大量编织元素。

合影位置艺术品为苏绣《南京盛景》

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

记者在现场看到,外立面、内部装饰无处不在体现“层波叠浪”的效果。中建八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实现这个效果,偌大的屋面共分成10个轴线、20个区进行施工。由于每个区的坡面、大小以及天沟的处理方式均不一样,现场布置测控点,通过仪器对钢结构屋顶进行扫描后进行反向建模,生成一个三维图像,然后按照相应数据标注完成现场拼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超9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厅里没有一根立柱 。

智能智造:“机器人”作业精度高

中建八局三公司安装分公司总经济师张鑫介绍,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8.72万㎡。分为4大功能区:多功能厅区、会议宴会区共6.89万㎡;酒店共33层,面积约5.6万㎡;办公区约0.72万㎡;一层连体地下室,5.51万㎡,为车库、功能机房及人防等。办公区五、六层设置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永久会址办公地点,包括会议室、秘书长办公室、集体办公室等,满足日常办公需求。

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8.72万㎡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的地下室机房也颇有特色。张鑫介绍,此次机房作为装配式施工示范点,前期把管道等节点都设计好,在工厂把能安装的都装好,到现场直接拼装。“比如消防泵房,如果用传统的土建方式,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好,用装配式的话只需60个小时。”

房间为朝南江景房。公区地面采用石材地面,靠近卧室区域采用木地板,沙发、床下铺设的块毯体现了横竖编制的云锦编织元素

记者还在展示现场看到了施工机器人。张鑫介绍,在施工过程中,十个班组每个班组至少两套“机器人”机械化作业,施工精度很高。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