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来自上海的红色文学种子,生根开花

2021-06-26

6月25日,上海文学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作协举行,上海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马文运主持会议。

“红色经典书写,是上海几代作家孜孜不倦的追求。”作家孙颙从艾明之的《火种》、吴强的《红日》、茹志鹃的《百合花》、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宗福先的《于无声处》这五部作品谈起,提出上海文学创作的色彩历来五彩缤纷,而红色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的内容,是其中十分厚实的大类。

作家孙甘露表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同时又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之一,两者有非常密切的关联。他特别关注到,上海的“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文艺人才队伍都非常丰富,很多作家同时从事翻译、出版、教学等工作。如此“多面”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我们对百年以来,尤其是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前辈作家的敬意。

座谈会现场

了解城市,也就是了解自己

叶辛、王小鹰、程小莹、滕肖澜、简平等作家都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程小莹说,他的写作基本以上海城市题材为创作主题,包括现实主义题材和红色历史题材。“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六十余年,我的人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一一上海。我多少了解这个城市的底蕴与传承,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家当,上海人讲 ‘压箱底’的东西。了解城市,也就是了解自己。”

他说,非虚构写作告诉他,故事,或者说事件,就摆在那儿,也许事实是坚硬的,但人物依然鲜活地生长。从近现代到当代中国,上海,中共就是这样走进历史,发展壮大。这种真正来自生活底层,来自民间或者民众的红色种子,一百年了,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滕肖澜从自己的写作出发,分享了她对“讲好上海故事”的理解。近几年,她先后写了《乘风》、《城中之城》、《心居》等几部长篇小说。前两部是职场题材,虽然风格迥异,但从某种程度上,都是写“90后”的英雄。而《心居》是一部以沪上大家庭生活为背景的作品,以“房子”作为切入点,衍生至城市各个层面,全面展示百姓生活,以及时代环境对个人际遇的影响,探索人性和世情变化。

“冯晓琴与顾清俞,是城市发展中极具典型性的两种女性形象。从她们身上,也能看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不管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在不断改变和成长,并且融合得越来越好,势必会带来生态上的良性循环,那就是,每个自律的、努力奋斗的人最终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居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和精神

就在几天前,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共同举办了“红旗颂——庆祝建党百年·百家网站·百部精品”征文发布会。网络文学虽然“年轻”,也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红结合自身的写作经历,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我们现在的网络作家数以百万计,作品总数达数千万部,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其基础,是大家都通笔墨、识文字、有见识、更有一定的文学底蕴,才能催生如此多的网络作者和读者。而通笔墨,识文字,这是我党自建国以来坚持不懈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制度,以及逐年发展的中高等教育的成果。我国已经近乎消灭了文盲,年轻人都能挥洒三五篇文章,更多的人能够流畅自如地阅读,这是网络文学能够诞生、发展、壮大的基础。”

而“有见识、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则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极大丰富的直接结果。他说,现今,任何一个人,可以通过各种实体店、线上店的方式,购买到各色各样亟需的书籍,无论是文学的、科学的、哲学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等,应有尽有。作者们,尤其是最近几年冒出来的新锐作者们,他们的阅读量远比三十年前的同龄人丰富。

“80后”作家王萌萌表示,近几年来,在上海作协的安排、支持下,她先后参与了红色起点系列第一期、第二期长篇和红色足迹系列短篇的纪实创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如今作为长期生活、工作在上海的青年写作者,我们如何去书写这一百年的故事,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百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直接关系着我们将如何去迎接和创造未来。”

本次大会向作协中党龄达到50年的老党员代表邬森梅、沈辉、张斤夫、陈贤迪,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并献花。

力推“红色”创作,为未来集聚更多力量

近年,上海作协力推“红色”创作,形成规模声势。“红色起点”主题项目持续推进,第一辑创作成果《白纸红字》《起来》《巾帼的黎明》《铿锵序曲》《上海早晨》《新渔阳里六号》已出版,第二辑创作也于2020年9月启动,目前有六部作品处在编辑出版阶段,分别反映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国旗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早期出版业纪实、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等;“红色足迹——党的诞生地·上海革命遗址系列故事”主题项目也深入开展,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与第二辑《暗夜里的星星之火》都已出版,第三辑已进入出版流程。上述红色题材两个系列部分作品都计划于“七一”建党百年之际推出。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表示,回眸百年历史,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就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高度重视发挥文学在革命事业中的力量和作用。而中国文学在现当代的重要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党领导的革命历程相伴随、相呼应。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祥地,也是党领导的文学事业的重要起源地,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学传统。他说,上海作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现实题材等重点文学创作,着力培养各方面的文学优秀人才,着力培育文学公共服务新亮点,着力扩大国际国内文学交流,着力延伸文学工作的手臂和领域,为营造上海文化软实力作出了贡献,在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进程中不断彰显文学的力量。

他还强调,上海文学界未来要坚持党对文学工作的领导,深入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强化文学工作的政治引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繁荣创作,努力奉献记录时代的文学精品;融入全市工作大局,更积极地服务于提升上海软实力,服务于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进程;强化自身的改革和拓展,为未来发展集聚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